大宗商品交易波动剧烈,矿产资源公司力拓该何去何从

铁矿石变奏曲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赵嘉  |  阅读:

持续了两个月的现货铁矿石价格下跌曲线,终于在2011年11月触底反弹—弹到何时、何种地步?人们并未因此乐观,相反,疑虑更多了。

这次反弹有着反常的原因。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似乎都在靠强劲的新兴市场需求支撑,尤其是中国市场。今年9月以来的铁矿石价格下跌主因是中国信贷紧缩及建筑业放缓,但新近的价格上涨动力却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

原因尚不清楚,但结论很明显:上一轮金融危机的真正影响不会止步于各色刺激计划,不可控的大宗商品价格暗藏多种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已动荡成性,矿产资源公司们该如何是好?

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却已不再心焦。这或许得益于力拓在淡化铁矿石在其公司品牌形象中所占的主导作用。尽管该公司位列全球前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近年来因高企的铁矿石价格而备受关注。但力拓的实际身份是一家涵盖铜、铝、能源、钻石、黄金、工业矿物等业务的多元化矿业公司。自从2008年之后,这个角色变得日益重要。

就在今年铁矿石下跌剧烈的9月,力拓的精力正集中于铝产业上。10月中旬,旗下力拓加铝公司宣布剥离旗下13项铝产业,这些分布在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新西兰的资产所产生的利润占比不高。2009年,力拓收购加铝,两年整合期过后,力拓加铝决议按照总公司对盈利能力的要求,剥离下游业务,侧重上游业务,以精简方式促进铝业转型。

事实上,盈利能力仅是基本要求,力拓加铝首席执行官科特(Jacynthe Cote)知道,在2008年遭遇全球经济放缓后,力拓将旗下所有业务导向统一的新战略:开发和运营世界一流的矿产资源,其特征为:成本低,寿命长,规模大。

于是,力拓其他业务在加紧探寻市场机遇。也是在9月,力拓美国铜业务首席财务长Kay Priestly预测说,受新兴市场驱动,中长期内铜需求量将十分旺盛。力拓在美国最大的铜矿科利托,正着手提升低品位矿藏的开发,同时开掘成本高昂的地下矿,以便未雨绸缪。而在11月25日,力拓与中国铝业公司的在华合资公司,中铝力拓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终获工商注册,将在中国开展矿产勘探业务。

矿业公司的运营需遵从两种对立的逻辑,一方面,资源型企业需要考虑50至100年的长期规划,但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时代大宗商品交易更频繁,短期市场环境迅速影响运营,公司需同时保持长期规划与短期协调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时间赛跑,或者说每时每刻确保我们的行为是准确无误的。”科特对《环球企业家》说。

危机之后

将这两种逻辑整合唯一的力量,正是力拓新战略中的核心要素:低成本。这家成立于1837年的公司认为,唯有锁定这一核心,方能应对未来持续增多的不确定性。

力拓似乎对此有本能警觉。这家公司将安全意识渗入价值观,同时设立风险注册体系,列出各运营层面所面临的风险清单:高层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基层风险可细致到一件设备的异常情况。而每个风险都对应一个补救计划和一个责任人,权责分明。

于是,在西方经济陷入困境之前,大部分人几乎被大规模经济刺激策略所迷惑。力拓反而有机会从中获得教训,并重新思考公司的未来。

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力拓。以铝业为例,2009年,铝价达到历史低谷,而在动荡的2011年,科特永远忘不了4月20日这天,铝价冲上2772美元的峰值,但突然,价格又出现持续下降。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力拓必须想办法了解并适应突变环境。景象可不乐观: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升级,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经济格局失衡。既然周期波动无法改变,力拓决定将未来发展战略最核心的内容集中于塑造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将所有运营成本降至50%以下,以便度过动荡的经济周期。“只有把你的成本降得足够低,才能在各个经济周期的任何一个时间,使你的业务能够盈利。”科特说。

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同时,力拓也试图摆脱对铁矿石的过度依赖,盘活每个有潜力的业务板块,以塑造一家多元化的矿业资源公司形象。在短期价格无法预测的情况下,力拓将目光延伸至长期做出判断:新兴市场的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不可阻挡,势必会拉升对金属矿产品的硬性需求。

除了整合业务结构,为达到最佳的成本效益,力拓也在提高现有资产的生产能力。这不得不提到研发部门在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

四年前,力拓公司设立技术与创新集团。对一家运营周期较长的矿业公司来说,技术创新对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性远超一般想象。

2011年该集团预算达到1万5千万美元,而2010年的预算只有7500万美元,增加的原因是,力拓和设备供应商所联合研发的远程监控挖掘机上了采购名单。这个项目初期成本高昂,研发只需两年。

另一些研发项目却长达30年,比如航空高频重力测量技术。这个复杂的系统可在空中凭借温度收集地下矿产品重力数据,从而辨别种类,省去探测地下矿藏的高额成本,其技术敏感度比市场上现有产品高出十倍。

从两年到30年,从早期高投入到后续投资的收缩,力拓的研发创新意味着多种平衡,才能保证有限成本的高效运作。力拓首席财务官的办法是,早期的开发过程中,不能太过分地节省,在一些投资方面,必须保证最优秀的工艺过程及最到位的设备。即使如此,担负战略转型重任的创新依然很难。

“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创造价值,”力拓技术与创新集团执行总裁普利思顿·科阿罗(Preston Chiaro)对本刊说,“很难找到一个新的想法或理念,能够在未来产生10亿美元的效益。所以我们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来促进大家的创新。”

开放式创新是有效方法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力拓和包括悉尼大学、科比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5所大学展开合作研究项目。其研发出的知识产权归力拓所有,在矿业中具有排他性。以此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此外,力拓还独创了一套创新程序。在世界各地搜罗不同背景的、不同经验的内外部人士,组成一个团队,展开对未来疯狂的畅想—力拓创新部将天马行空的想法罗列出来,从中筛选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做进一步评估。

四年来,创新技术团队已为力拓带来30亿美元的现金流和40亿美元的净现值。但现在团队的任务变得更重了—兼顾成本低、规模大、寿命长的综合方向,需由创新的技术来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