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处处浮现蜕变的迹象,但是否预兆向好的方向转变呢?

经济复苏的新视野

来源: INSEAD智库网  |  作者:Jane Williams  |  阅读:

全球经济处处浮现蜕变的迹象,但是否预兆向好的方向转变呢?INSEAD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安东尼.法塔斯(Antonio Fatas)针对此一疑问对变更中的全球经济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经过几十年的入不敷出,发达经济体快要失去增长动力。欧洲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资源枯竭困局之际,又遭逢空前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正在苦苦挣扎;而高唱入云的“美国梦”也在摇摇欲坠;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加剧了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面对如此困局,人人都认为需要节衣缩食之际,企业却不得不拼命寻找新的消费市场,以减轻经济衰退的冲击。
 
发达经济体的困境使得新兴市场顿成全球的焦点,人们都巴望新兴市场在这场危机中能够担当起定海神针的重任。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的许多经济体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经济发展,生产力和个人入息增长正在快速追赶发达市场的水平。然而,新兴市场的增长是否足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呢?而我们的政治及商业领袖又是否能够勇敢地作出艰难的决定?
 
政治难题
 
法塔斯说,困局将迫使各国政府变革,但变革的步伐不会很快,也不容易。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很容易就想出一个解决(危机)的方案,但要向政府提出政治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却是非常困难的。”法塔斯最近在阿布扎比出席INSEAD领导力高峰会议期间这样指出。
 
在发达经济体,人们已经习惯于某种生活水准。高龄人口的退休计划要求有更高的收益,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则要求有稳定、惬意的工作和优于父母的生活方式。但事与愿违,他们面对的是冻结的养老金、萎缩的就业机会,而政府背负的债务已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需要几代人才能还得清。
 
“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塔斯毫不含糊地指出。 “在政治改革进程中,整个社会必须就由谁来清偿债务此一问题达致共识。”
 
谁负责清偿债务?
 
在日本等国家,政府债务大多数由本国公民或机构持有,政府在处理债务时没有其它选择:如果政府违约,那等同于向公民“征税”。但在希腊等国家,部份国债是由外国债权人持有,政府处理债务时有另一个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对外国债权人拒付债务,也可以选择向希腊人征税。在政治层面而言,这是一种选择。"法塔斯解释说。
 
法塔斯指出,面对现今时势,我们需要强势的政治领袖来解决这些长期的经济挑战并作出艰难的决定,但这还不足以振兴全球经济;我们还需要自信的商界领袖和企业家,透过他们的投资来带动消费;同时,我们也需要其它国家的消费者来购买债务国生产出来的产品。
 
法塔斯说:“未来十年,我们需要消费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不能期望它来自那些在过去十年欠下大量债务的国家。”相对美国和一些南欧国家而言,德国和日本的家庭储蓄率一直维持高水平,但日本的核灾害令其脆弱的经济百上加斤,而德国对欧盟要求其增加开支的呼吁充耳不闻。
 
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受2008-2009年经济衰退打击相对为小,目前倾向于将大部份财政盈余注入财富基金并更积极投资,企望为未来世代创造更多利润。与此同时,挪威以石油收益为主的5,610亿美元财富基金,计划减少投资于欧洲资产,转而增持新兴市场资产。
 
新兴市场成为焦点
 
法塔斯断言,全球经济要避免衰退,唯有寄望新兴市场。这些发展中的经济体拥有庞大而持续增长的人口和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 “未来十年,新兴市场的稳健增长对发达经济体至为关键。”但关键的是必须确保这些经济体持续增长,并转化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消费。
 
过去十年,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改革政策支持下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都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但是,往后不能再依靠这一增长模式。
 
法塔斯警告道:“我们在过去10年看到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常态。”他指出:“许多国家的增长速度还不够快。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先前数十年与刚过去的十年存在很大的差异。过去几年新兴市场经济表现不错,情况肯定优于发达经济体,但新兴市场也经历危机。"仅靠经济改革不足以推动新兴市场迈进发达经济体的门坎,他补充道。
 
体制改革
 
要继续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新兴经济体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以消除腐败,促进商业活动的透明度,同时培养企业家,扶持民营企业和促进国际投资。
 
“没有企业的助力,政府难以改变国家状况。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地方,企业和私营部门都是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巴西等许多国家都有可能会陷入危机;而在中东和北非等政局不稳的地区,独裁政权与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之间的矛盾已引发社会动乱,窒碍了经济发展。新兴经济体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奋力向前迈进。
 
变革源自需要
 
“新兴市场肯定仍在增长,而我们也看到消费模式出现了一些转变,但转变仍不够快,”法塔斯说。 “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政治领导层面和发达经济体心态上是否有相应的转变,以解决他们面对的一些长期失衡现象和长期挑战。事情的进展仍然不甚理想,但我还是保持观,因为我相信各国将迫于现实需要而作出变革。"
Tags:  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