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们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让时光倒流十年、二十年,昔日历史看来别样风情

时光倒流十年·1997年1月

来源:2007年1月 总第130期  |  作者:本刊记者 黄河  |  阅读:

时光倒流10年:关闭中农信

西方投资者们得到了教训。如果说以往他们曾经从交易的模糊性中得到额外收益的话,现在则在为这种模糊付出代价。

19971月,中国宣布关闭濒于破产的中国农业信托发展投资公司,为改革开放初期一种曾经被认为行之有效的融资模式敲响了警钟。

改革初期,地方政府都有巨大的资金饥渴,而以国家信用担保借到的国外贷款分配给各省后无异于杯水车薪。受到中信特事特办模式的启发,地方政府和各部委纷纷成立自己的信托投资公司。

由信托公司出面对外举债,而地方政府则出具各式公函予以担保。地方政府回避了直接举债要经过的审批手续,而外国投资者则故作不知的认为这百分百的属于政府借款,因而毫无风险。一时间被视为创新之举,皆大欢喜。

而在199810月,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同样被关闭,负责广信破产的清算委员会给出的原则是,广信的对外借款属于公司借款,偿还要按照商业破产的原则谈判决定。觉得受到莫大委屈的国外债权人终于发现那些不符合国际规范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操作很可能是一个陷阱。

后续: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广信的国外债权人终于接受了部分偿还债务的现实。接受此次教训之后,对中国企业的借款开始依照更加符合国际商业规范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更多地被应用。而更符合国际操作规范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得到了更热烈的响应,在中国特色的信托公司纷纷关闭之后,中国在海外发债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1990年代末,出现了中国大型企业海外上市的第一次高潮。


时光倒流
20年:“荣老板”Fortune

美国最主要的商业杂志fortune也为荣毅仁的双重身份着迷。他打领带,穿细条纹西装,家里有仆人,每天由专职司机用奔驰轿车接送上班,完全符合一个西方企业家的做派,但正式身份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荣的外表和他的身份大相径庭。

19871月号的fortune将这个谜一般的中国人评选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中国著名人物入选西方刊物早已有之,但被评为知名企业家尚属首次。

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中信公司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出身大资本家家庭的荣毅仁带领的中信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拥有许多经营特权,可以做许多其他企业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中信进口法国直升机,租借挪威油轮,受到严格管制的外汇也可以相当自由地使用。而实际上,在一路绿灯的背后,中信扮演的是中国改革开放试水者的角色。

中信29层的总部大楼多数房间以同纽约相仿的价格租给了外国大公司,顶层留作餐厅,起了一个颇富象征意味的名字—世界之窗。很多时候,中信正是中国一面对外打开,感受世界风向变化的窗口。

这其中还包括在管理体制上的探索,被下属叫做“荣大老板”的荣毅仁,重视对员工的物质激励。一旦手下经理们提高了业绩,就给他们增加奖金。

后续:无论是1980年代后期在香港掀起收购风暴,还是将中信逐渐打造成金融产业帝国,荣毅仁“红色资本家”的形象日渐深入人心。1993年,76岁的荣毅仁当选为中国国家副主席,而领导中信前行的责任转到了继任者王军的身上(2006年孔丹出任中信集团董事长)。在2005年荣毅仁逝世时,中信在某些方面依然被外界视为观测中国政策变化的风向标。(8016) 


时光倒流
20年:撕破天空垄断

19871月,中国天空以往的绝对主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CAAC)已经被迫承认卧榻之侧他人酣睡的现实。

一年多以前,当上海航空作为第一家独立的航空公司成立时,已经垄断中国民用航空超过30年的民航总局第一反应是“开玩笑”。

但上海市只能把玩笑开大,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急需改善航空服务,而多年来处于垄断地位的民航总局只有微小的改进。

上海不得不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即使和民航总局闹到几乎刀兵相见的地步。上航官员公开承认民航总局不愿意看到上航成立,“民航总局不希望竞争,用一切办法反对,它丢不起这个面子。”——民航总局的职工曾经拒绝给上航的飞机供水,从而导致飞机延误。

上航的对策是“告御状”,在高层的干预下,民航总局最终软化了立场。

不过,上航的麻烦并没有到此为止——自行其事的代价是要与所有旧制度正面冲突,在当时的人事管理下,从别处调用一个合格的员工要花上10个月的时间。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上航的盈利。

但更多的人仍然觉得这里充满希望,比如按照拟定中的改革方案,上海拥有一定的票价自主权,可以按照市场供需适当浮动。要求调入上航工作的申请雪片般飞来,因为公司宿舍紧张,一些年轻人干脆推迟了婚期。

后续:很快民航总局发现,上航不是唯一的叛逆,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下属的六大地区管理局被组建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骨干公司,随后又相继成立了16家地方航空公司。2000年后,天空中出现了新的搅局者,春秋、奥凯等民营航空公司的参与,使天空的游戏规则被进一步改写。


追溯:
瓦格纳的阶段性胜利

或许是中国之行为瓦格纳带来了好运。当他从上海回到底特律没多久,这位全球第一大汽车公司CEO的最大敌人突然退出了争夺公司管理权的大战。

亿万富翁科克莱恩的投资公司Tracinda Corp. 200611月底抛售了他在通用汽车中的所有股份。之前科克莱恩最多时曾持有通用汽车9.9%的股份而成为后者的最大私人股东。89岁的科克莱恩得到了一笔不菲的利润,包括应得的分红计算在内,投资回报达到了1亿美元。但同时这也宣告了他耗时20个月的夺权行动之失败。

自从2005年科克莱恩开始投资通用以来,他和自己在通用汽车董事会的代理人约克多次建议瓦格纳出售悍马和萨博品牌的业务,但瓦格纳对此置之不理。双方的真正决裂发生在通用汽车管理层拒绝了由科克莱恩和约克建议的与雷诺-日产结成三方联盟计划,这导致约克愤而退出董事会。此举被外界视为科克莱恩即将与瓦格纳进行决斗的信号。

正如200612月本刊封面文章《底特律角斗士》所言,瓦格纳通过积极出击赢得了公众和董事会的支持,屡屡涉险过关。现在,科克莱恩终于断然退出战局。这样一来,瓦格纳便能大施拳脚地执行自己的重组计划了。

但这并不足以把通用汽车很快从悬崖边上来回来,仅仅拯救已宣布破产保护的零配件子公司Delphi Corp.就需要花掉75亿美元。加之许多分析师对2007年美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前景十分悲观,质疑通用汽车能否迅速提高销量并持续盈利。而另一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对通用汽车财务状况的严格审查仍在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