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准确预测信息时代来临的托夫勒,如今再度预言,更大更复杂的财富系统已出现,将冲击现有货币经济,改变我们对财富的定义

新财富革命的到来——专访托夫勒

来源:台湾《商业周刊》  |  作者:林宏达  |  阅读:

托夫勒(Alvin Toffler)是知名的趋势专家,他在1980年代出版的《第三次浪潮》预言跨国企业将变得盛行,计算机普及将让在家工作变得可能,在第二波的工业革命之后,第三波的信息革命即将开始,当时他的预言十分前卫,现在对照,却显得十分真实。
 
耗时十二年,托夫勒的新书《财富革命》(大陆已出中文版——GEmag.com.cn注),预言我们未来对财富的定义将重新改变,过去我们对财富的定义只限于可以计算的金钱,但是他认为,个人嗜好、群体分享,甚至母亲照顾小孩等,这些过去不可能用来获利的个人行为,未来可能被纳入新的财富体系,交换货币或商品。在新科技的帮助下,这个趋势现在对货币经济已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重新定义:满足自己需求的资源,就是财富
 
问:在这本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概念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托夫勒答:这本书有两个主要的概念,第一个核心概念是谈prosuming(产消合一,即生产者〔producer〕与消费者〔consumer〕结合),第二个概念是谈新基本面(New deep fundamental),谈空间、时间、知识,这三个对未来经济系统最相关的主要基本元素。
 
问:这两个概念如何交互影响,创造未来的财富革命?
答:财富系统包括两部分:金钱可以衡量,看得到的经济,在这之外,还有一大块看不见的经济活动(Non-monitoring economy),就我了解,过去没人分析这两大经济板块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事实上,这两块是互相影响的。
我们在一九八○年代曾提出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概念。我们发现产消合一者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概念对货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如果不了解看不见的非货币经济(non-money economy),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货币经济系统,因为这两者是相连的。
 
问:你书中提到,过去我们为满足自己需要创造出的非货币财富,对货币为主的交易体系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价值接近五十兆美元,这数字从何发现?
答:这是根据诺贝尔得主贝克(Gary Becker)和另一位经济学教授估计,非货币的财富约占全球财富的50%。
 
问:从何时开始,非货币经济开始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
答:人类一开始是没有货币的,每个人都是“产消合一者”,自己创造自己要的价值。之前我们想过,货币系统的发达,会不会让产消合一就此消失?但事实上的发展却正好相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越来越复杂的工具,让个人为自己创造财富。
一个最容易了解的例子是,以前我们去找医生测量血压,但现在有机器让我能自己在家里量血压,因此,量血压创造出的价值,从货币经济转移到非货币经济,因为我可以自己创造新的价值。
同时,这个改变对货币经济又造成影响,因为我量血压的机器,是在货币经济里创造的。所以这两个系统互相交互影响,这个结果是,许多新的工具出现,让数百万人可以用来创造新价值。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寄底片到柯达或是富士才能冲印照片,但是现在的人可以自己在家里印照片,因此我买了数字相机,数字相机变成把价值从货币经济移到非货币经济的工具。
 
问:所以财富是指未来我们能掌握多少满足自己需求的资源,不只是钱?
答:对,钱只是财富形式的一种,以前我们觉得非货币经济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像我们不花钱就无法吃饭,钱的价值在可以让一个饥饿的人买到一餐,所以经济学家对这些容易测量的经济现象有兴趣,像是钱的流动。
但我想经济现象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像产消合一者的抬头,像我们应该可以看到部分产消合一者开始对他们过去提供的免费服务,开始有金钱报酬的成分在里面:像银行把柜员做的工作外包给客户来做,客户会说,如果你要我做,就得付我钱。
但现在你看到的是相反现象,人们自动帮大公司做新形态的广告宣传,提供新产品的想法,这些人免费帮公司提供许多新的价值。我不是说这是坏事,只是这是很重要的现象,我们要了解,货币经济跟非货币经济的角色正在转换跟融合。
 
问:是什么让你开始注意到产消合一者的现象?
答:我身边许多现象都导向这个观念,像Linux,一个由年轻程序设计师写的开放原始码系统,他设计这个系统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兴趣,他把这个系统放上网让其它人改,其它人同样因为兴趣,为这个新系统加上新功能,没多久,一个撼动微软的新产品就出现了。一个有强大潜力的产品,没有花一毛钱投资就出现了,这个由产消合一者创造出的产品,严重影响了货币经济系统运行的规则。
 
[---分页标志符---]
中国更强:低、高阶科技双轨策略,加速发展
 
问:你为何相信中国在下一波财富革命中会变得更强大?
答:中国做的是,他们颠覆了过去穷国发展经济的模式,过去的概念是,要发展穷国经济,你就要建立利用便宜劳工的工厂,让工业革命重新发生一次。
中国的做法是,我们会成立低科技的工厂,把美国、墨西哥等地的劳动工作移到中国,我们会有数百万人投入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我们不会等这个模式发展成熟,才进入第三波经济或高科技,他们同时发展这两个模式,我们称为双轨策略(twin track)。
 
问:中国也会像其它国家一样,遇上第三波经济和第二波的冲突吗?
答:是,他们会遇上农业、工业革命和第三波经济革命间的冲突。除了农业和工业,第三波产业的需要,也该被列入考虑,他们必须处理内部的矛盾,成立新的社会和财务机构,可以跟第三波发展配合的机构,这么做之后,人们才能慢慢转移到新的财富系统上。
 
问:在亚洲,你觉得有能证明产消合一概念的例子吗?
答:南韩快速进入数字经济,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青少年的参与,他们创造出新形态的游戏,不是因为一开始这个能帮他们赚大钱,而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游戏,我想未来在台湾或日本也能看到,因为他们的参与,创造出全新的赚钱事业。
 
问:管理下一波财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知识和石油并不相同,原因是,如果我使用石油,石油会用尽,但知识并不会被用尽,知识是不会耗尽的,相反的,越多人使用知识,就能创造更多新的知识。
 
问:现在的教育系统能适应这种变化吗?
 
答:现在我们送小孩上“第二波”学校,帮他们准备如何在第三波经济中生存,这是个非常错误、浪费的决定,这些学校是为了配合一个世纪前,工业时代的纪律而设计的。直到现在,我们的教育系统还是在训练小孩当个工厂工人。
我们正在转进新的经济系统中,我们需要创意、需要知识,但是大部分的先进国家,包括美国,用的却是过时的教育系统,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改变教育系统,我引用比尔.盖兹(Bill Gates)的话说:我们无法改革教育系统,我们必须把它换掉(replace it)!他讲得完全正确。台湾应该推动后工业时代教育系统,而非工业时代的教育概念。
 
问:什么样的人能更适应下一波的改变?
答:我用加州的一间学校做例子回答你的问题,他们在学校里的工作是制造产品,他们专门制造残障人士专用的产品,他们必须从无到有创造产品,这很挑战,却让他们学得更好,因为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东西,学到如何跟人合作,学到如何创造观念。
解决的方法是我所说的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你可以在小区里寻找一个需要数学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小区里的其它居民、学生跟老师,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学数学不再是为了以后也许会有帮助,而是为了跟其它学生一起解决这一次的问题,这对孩子的未来,跟解决小区的问题,都有很大帮助,学习更有动力。与其只有一种教育方法,我们更需要的是上千种的多元教育。
 
问:你提到未来有创造力的城市将打败只有低工资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未来会更有价值?
答:第一个条件是,有革命性的新教育系统。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不同的个人来教育,强调创新。有这样的系统,最聪明的人才和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就会被吸引到这个城市,他们知道这种方式将让他们的小孩未来在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更有竞争力,这些好的人才又会吸引大型的公司来投资,所以改变学校系统,在我眼中是城市增加竞争力最基础的一件事。
 
个人修炼:一味追求金钱,将变成有钱的穷人
 
问:所以下一波财富概念对资本主义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答:我想这个概念有助我们真正了解经济的全盘面貌,我们对经济的定义会扩展到金钱之外的部分,我们对财富的概念不只限于钱,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改变,我们的货币系统也许会因此改变,符合更多元的价值,我确定的是,很大量的经济活动,长期被经济学专家、政府、企业所忽略,这将会改变。
 
问:未来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适应下一波的社会?
答:因为未来有很多新的机会,够聪明、够有创新能力的人就会找到解决方案,但如果你要有好的生活,你要在货币和非货币的两个领域取得平衡。如果你只想着赚钱,你在货币的部分成功了,另一半的部分成绩却很差,那你能多富有?你就只是个有钱的穷人!
在工业时代,分工非常精细,每个人只专注在自己的领域,未来这种知识分工的障碍将被打破,学校、公司内的知识分工也会被打破,公司会渐渐走向弹性工作时间,给员工更多选择。现在有个实验的新制度是,你二十四小时都可以来上班,你的薪水是按完成多少事决定,而非你上班的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