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版万艾可来了

“幸福”时光

来源:2007年2月 总第131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张晶  |  阅读:

女版万艾可来了

男人也是消费品的年代,女孩更有力量。 
 
在女权运动为妇女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工作权利之后,在两性战争的另一个战场上,妇女们也将恢复力量的平衡。当然,她们还需要一点药物的帮助。 
 
德国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本月一次“意外”的成果很可能再一次颠覆两性生活的传统概念。 
 
该公司被寄予厚望的快速抗抑郁药物氟苯色林(Flibanserin,一般抗抑郁药物在几星期内发挥疗效,而该药物被希望几天内发挥作用)虽然顺利通过了动物实验和毒性测试,却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了。勃林格殷格翰称,其测试了一下抗抑郁药中常见的副作用,即该药物会多大程度降低女性性欲。结果出人意料,大多数参加临床试验的女性声称自己的性欲增强了。 
 
很熟悉,是不是?听起来这分明是一个女版万艾可(Viagra)的诞生记。 
 
1990年代中期,辉瑞研发人员测试一种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和胸痛的药物,意外地发现了该药物能够解决男性勃起功能障碍。1998年这种药物被命名为万艾可推向市场,在此后近十年内,成为了最畅销的药物之一。 
 
但这样的“偶然”发现背后有着并不偶然的逻辑。 
 
对医药公司来说,研发一种新药物需要花费十亿美元左右,这笔巨资绝不能付之东流。所以一旦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失败,制药公司最常使用的挽救措施是,寻找其他适应症再重新申请。 
 
而随着公众对于药价虚高的抱怨与日俱增,制药公司在大幅削减研发成本的同时提高研发效率,竭力使新药获批是必然的选择。既然氟苯色林适用于抑郁症失败,那么为什么不换个有更广阔潜力的市场放手一博? 
 
寻找女人版万艾可,勃林格殷格翰当然不是头一个。将药物渗透入广泛人群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万艾可这架现金机器带动了葛兰素史克、默克和礼来等各大制药公司开始生产类似的模仿性创新药物。现在,以万艾可为代表的“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市场已经达到20亿美元。 
 
南京欧加农公司公关经理时莹莹对《环球企业家》说,有的抗抑郁药物的确有能够增强性欲的效果。不过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真正的女版万艾可诞生?几个障碍阻碍了其诞生。质疑首先来自女性性功能障碍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障碍,抑或简单到只是不喜欢那个男人而已?其次,氟苯色林在人体内作用机理还并不清楚,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批准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药物尤其谨慎。 
 
即使获得FDA批准,勃林格殷格翰还必须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如何让更多的女人接受继而主动购买? 
 
万艾可及其同类药物的推广模式是非常好的榜样,至少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是这样。它提出了这样一种解决方案——不是用该药物去治疗一种疾病,而是让目标受众自然而又舒服地接受被这种药物改变的生活方式。 
 
这是他们的做法——利用各种体育比赛将对于力量的渴望自然地传递给男人们。 
 
葛兰素史克和拜耳合作推广的模仿性创新药艾力达(Levitra)是万艾可的挑战者。在美国,它们和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签订合约,据称这项交易花费2千万美元。此外,它们还与一些球队签订协议,比如与新英格兰爱国者签约,让Levitra燃烧着的火焰标志围绕在吉列体育场周围。 
 
辉瑞为了迎接葛兰素史克和拜耳公司挑战,则选用了棒球明星拉斐尔·帕米洛(Rafael Palmeiro),并在全国赛车联合会的巡回赛上赞助了一辆万艾可汽车。 
 
当然,这样的药物很容易和力量联系在一起,可是想让女人接受这样的药物,又应该唤起什么样的联想? 
 
也许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全世界的女人们现在都在鼓吹拥有那么一点独立自我,竭力避免成为绝望的女孩和绝望的主妇。从来都不购买运动品牌的女性也会被时尚杂志中耐克女装(Nike Woman)“我的故事在”广告感动,第一次走进耐克店。 
 
不过,想取得更大成功,强调独立自我不够,营销还需要出位。也许勃林格殷格翰够应该让《欲望都市》的萨拉·杰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为其代言。虽然剧中萨曼莎·琼斯(Samantha Jones)性观念更加开放,但是女人们更愿意被认为是前者——自我、开放接纳各种生活方式,但又不失尺度。

Tags:  制药 万艾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