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们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让时光倒流十年、二十年,昔日历史看来别样风情

时光倒流十年·1997年2月

来源:2007年2月 总第131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关鉴  |  阅读:

时光倒流10年:失意的汽车巨头

19972月,法国标致只能放弃之前雄心勃勃的计划。

此前四年,标致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将它在广州合资汽车厂的产量从2万辆提高到15万辆,当时看起来,计划的成功就会像中国古语形容得那样“水到渠成”。

但事实是,1996年,广州标致的产量反而降到了2674辆,围绕在广州标致厂周围的是法方出售股份的传言,过时的产品和羸弱的中方伙伴让以往的光荣与梦想统统化为泡影。

人们已经在猜测,标致会不会成为中国这一巨大潜在市场的第一个出局者。而实际上,外国汽车巨头此时在中国的日子都不算好过。大众虽然在桑塔纳轿车上大获成功,但整体亏损上亿美元。而已进入中国14年的克莱斯勒公司,唯一的北京吉普项目依然在苦苦支撑。

外国汽车商们将这笔坏账很大一部分算在了中国政府政策的不稳定上——当中国政府把汽车当作“支柱”产业时,鼓励建立巨型的、世界水平的工厂。而一旦经济出现过热,汽车行业又会成为紧缩政策的头一个牺牲品。

让人头痛不已的还有猖獗的汽车走私。据估计,1996年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走私车达到10万辆,而在政府的规划中,2000年的汽车产量也不过85万辆。

真正让问题恶化的是政府对汽车价格的管制,由于产量很低,在目前设定的价格区间,外资汽车商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比如进口配件达到40%的富康,如果按照约17800美元的售价,根本无法盈亏平衡。

也不是每一个外资汽车商都有同等的抵抗力。标致那款过时的505型从来就没有打动过中国消费者,而作为法国标致的中国合作伙伴,广东省政府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以使合资厂有能力跟上中央政府政策调整的节奏。法国标致的官员承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无奈之下准备出让手中22%的股权。

不过,有退就会有进,几乎在同一时间,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宣布签署新的合同生产客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盈利的前景虽然看起来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但绝大多数的外资汽车厂商都决定继续呆下去。

后续:

Never!20044月,在标致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有人还拿7年前广州标致的失败说事时,标致总裁圣儒几乎是喊出了这个词。当然,对失败的教训他也总结得很清楚。一:要和中国的大型企业合作;二:要在中国市场推出最新、最先进的车型。标致此次的合作对象是东风集团,而投入市场的东风标致307是标致成立115年来,第一款在欧洲以外推出的新车。紧跟的还有巨额的投资,总数达6亿欧元,占到了接下来几年标致雪铁龙集团全球投资的五分之一。标致似乎已在中国市场上逐步恢复了活力,据旗下中国合资企业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统计,其在2006年售出的汽车达到了20.13万辆,位列中国轿车销量第十名。


时光倒流10年:派拉蒙的黄金梦

环球影业和派拉蒙电影公司触地得分,在与其他美国电影公司竞争中国市场的比赛中扳回一城。

19872月,这两大电影巨头和中国电视行业的垄断者中央电视台达成协议,在央视每周四黄金时段固定播放两个小时节目。环球影业和派拉蒙认为这是在竞争中抢先的依据——米老鼠和唐老鸭虽然完全虏获了中国儿童的心,毕竟只是在周末的非黄金时段播出,至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干脆只能打打游击,播出时间毫无保证。

环球影业和派拉蒙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可以看成是对它们一直以来积极主动抓住机会的奖赏。1985年,出访的中国领导人在飞机于洛杉矶中途加油时,提出想看看好莱坞的摄影棚,环球影业迅速安排好这一行程外的活动,并不失时机送出一把导演椅作为礼物。

现在它们得到了回报,按照协定第一年总共可以播放100个小时的节目,并销售那个时段的广告,获得的收入与央视五五分账。环球影业和派拉蒙迅速挑选了“Star Trek”、 Family Affair”等几个王牌节目,给它们起了一堆诸如《星际旅行》、《家庭事务》的中文名字,不过,MCA(美国音乐公司,环球影业母公司)的官员承认,“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央视手里。”

后续:一时的收获距离真正的成功相差甚远,从任何角度来讲,进入中国影视市场的努力都是一场智力和意志的马拉松竞赛。但是随着中国入世承诺一一兑现,过去的壁垒上出现了一道越来越深的口子。何况也不是没有曲径通幽的办法,两点之间一定是直线最短?不见得,可以缩短距离的还有中国式的智慧。


时光倒流
20年:扬子江的雅皮

“全世界不是只有你们一家”,撂下这句硬话,中方谈判代表愤然离席。 19872月,有关中美两国进一步合作,推进美方对中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谈判事实上已经告吹。但双方都无意抹杀之前取得的成果,在位于大连的工业科技管理国家中心,该培训计划的两个初级版本已大获成功。

被称为青年管理者计划的该项目,启动于1980年,部分由美国商务部和纽约城市大学出资,美方对中国企业管理人员进行6个月的短训,三年后,对中国更高级管理者的工商管理培训随之跟进。

美方不仅希望向自己的学生灌输西方的管理理念,更现实的考虑是增加生意机会。后来他们承认,确实有几百万美元的订单来自于过去那些受到西方管理观念影响的学生。

而中国学生也有现实打算,参加该培训是超越自己上级便捷的一步。按一个学生精心的算计,中国70%的企业经理超过50岁,5年后他们将退休,“未来是我们的”。美国老师将这批期待提升以及随之而来的分房、配车待遇的学生干脆称之为“扬子江的雅皮”。不过这之前他们还必须体现出所受培训的价值,事实上,对美国老师强调的竞争概念和教科书作者保罗·萨缪尔森的名字学生们同样感到陌生。

另外的事实更让他们震惊,美国老师宣称成功的美国企业家在取得最终成功前大都经历过若干次失败,而对中国学生来说,失败就意味着丢人现眼,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会再三恳求不要将结果通知原单位。美国老师甚至不得不在周末组织美式橄榄球,用球赛来具体显示竞争、失败的含义,“用美国的例子讲解美国的概念”。

当然有些概念中国学生乐于接受,最受欢迎的课程是组织行为学,比如管理者可以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办法,并开除工厂里那些什么都不干的油子。“我们喜欢这些课程,因为他们能够教我们更好地管理工人”,一名学生如此评价,在旁边同学的小声提醒下,换成了更符合教科书的表述方式——“我是说怎么激励工人”。

后续:现在,用西方的教材、老师和理念培训中国管理人员的试点超出了大连一地。更激进、成本也更高的办法是将中国的企业管理人员直接送出国。现在更多的中国管理人员亲眼看到了西方人究竟是怎样管理自己的企业的。就像以前学生期待的那样,20年后,很多接受过西式培训的中国管理人员已经在企业身居高位,比如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在美国修学。不过,新问题也出现了,人们发现西方的管理经验有的时候并不能解决中国发生的实际问题,所以,现在最时髦的管理培训课程总不忘在里头加上一点中国传统智慧。


追溯:周正毅后传

“上海首富”周正毅又被抓起来了。因涉嫌行贿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今年121日周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依法逮捕。

20035月周正毅事发,到20046月他因虚报注册资本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罪名被判有期徒刑,上海、香港两地在这场轩然大波中度过了沸沸扬扬又战战兢兢的一年。这个曾被《福布斯》评为内地富豪第11位的大亨的发家故事惊心动魄,却也让人不齿(详见本刊200310月号的《周正毅前传》)。

2003年的“周正毅案”让中银香港原总裁刘金宝栽了跟头,这次的“周正毅案”又会把谁拉下马呢?最让人浮想联翩的是2006年周正毅被警方拘留的时间就在陈良宇被撤职后不久,或许这次案件的焦点会从金融转向政府。无论如何,出狱的周正毅再次陷入是非漩涡,“上海首富”的传奇故事又有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