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敏锐的LG研究院看来,任何一个平常的生活细节,都有可能影响我们未来的商业形态

体察未来

来源:2007年2月 总第131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张亮  |  阅读:

在敏锐的LG研究院看来,任何一个平常的生活细节,都有可能影响我们未来的商业形态

如果对国内畅销商业书籍做个分类,恐怕只有两个选项:1、超级明星企业家传记,2、管理学。这么说,倒不是老调重弹,又来指摘一番国内书商如何功利、局限,而是只能一声长叹:有太多的书,我们不容易看到。 
 
这些未被引介到国内的书籍,比如某些不知名企业或企业家的传记,或一些过时的商业名著,或许可以被称为“沉默的智慧”。这里所谓的“沉默”有双重含义:不仅中国这样的市场想不起翻译它们,在它的出生地,因为它们“没用”,大多数也进不了各种各样的畅销书排行榜。 
 
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既然大家都知道话题偏门的书不会热卖,为什么总有人在写它们?我想,这也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它们与现实无关,作者写作的唯一动力,不过一个“信”字——或许有知音于千里之外遥相呼应,即便没有,依然相信自己所思所写有其意义。 
 
我偶然得到的这本《2010年韩国大趋势》无疑属于此类作品。这本2005年1月出版的作品,由LG经济研究院的90名研究员合作完成,从消费、产业、社会文化、人口、经营、国内经济、全球化7个方向遴选出71个趋势——今天的中国人只能留意当下之事,连自己的未来都顾不上谋划(想想我们的交通、环境),何况韩国的未来? 
 
但是,别忘了,“世界是平的”,谁能确保中国的未来迥异于韩国?比如,书中乐观畅想了网络分身(Avatar)的广泛应用。这种为网络游戏和社区中的虚拟形象付费购买衣着装饰的行为,在两年前还只是中日韩少数年轻人的娱乐,但到了2006年下半年,即使IBM的CEO彭明盛也在网络游戏《第二人生》中以虚拟形象发表演说,足见其潮流呼之欲出。 
 
不仅如此,《2010年韩国大趋势》书中还直接指出,网络分身将发展为一种新形态的“人格面具”(persona),就是说,它不仅是娱乐,更可能是一种因网络而生的心理状态,当然,也可能由此发展出新的人际关系。作者甚至预言,虚拟世界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真实心理:那些有恐高症的人,可能有计划的频繁前往虚拟建筑的顶端,而得到相应治疗。 
 
就我个人而言,读这本书的乐趣,还不止在于看到种种趋势的演进,另一种快乐,甚至应该说更大的乐趣在于,本书的诸多作者,用高度敏感的体察方式理解我们当下的生活。只要看到他们如何对世界变化的种种细节的关注,就会有启发。 
 
细节之一是,他们引用了众多新生词汇,如前面提及的Avatar是梵文Avataara的变体,自由工作者freeter出自英文词free和德文arbeiter的合体,户内体验insperience是indoor与experience的组合……以往的词典编纂者对于新词汇的态度往往严苛,即使《时代周刊》创刊时,亨利·鲁斯们发明的一些词汇也被上流社会视为不雅。但本书的作者们对此相当宽容,因为他们很明确地认识到,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很轻易地接纳了各种新词汇,以及这些词汇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因此你不能忽视它们。 
 
此外,书中的多数文章所采取的体例是,由一个生活细节带出对某一种趋势的推测。你不难发现,作者所提到的细节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但并没有得到我们的充分重视。从大众出国旅行目的地的变化,到因为某一政客的幽默感帮助其党派赢得选举,在研究者们看来,所有这些细节都指向了独特趋势——此种见微知著的方法颇可学习。 
 
勉强来说,如果说读过此书有什么地方可以做的更好,那只有一点:因为每名研究者独立行动,方向又极为明确,就难以对多种趋势的交叉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但今天的世界,以及明天的世界,都越来越成为复杂合力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