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条世界上最贵的铁路影响到一些上海市民的生活时,他们寻求的解决之道是: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写信

争议上海磁悬浮

来源:德国之声  |  作者:德国之声  |  阅读:

当这条世界上最贵的铁路影响到一些上海市民的生活时,他们寻求的解决之道是: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写信

上海磁悬浮

作为世界上首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线,上海的浦东机场磁悬浮被看作是中德技术合作的一个典范。但这也是世界上最贵的一段路。31公里的线路造价高达90亿元人民币,营运成本大大高于收入。于是,延长磁悬浮线路,提高使用效率的说法便浮出水面。虽然延伸项目还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但是将受此影响的居民已经议论纷纷。

上海磁悬浮目前的惨淡经营令许多人始料未及。按照目前的收益情况,收回全部投资需要数百年的时间。因此,有专家建议,浦东机场磁浮线上海刚开了一个头。如果就此结束,现有的这一段运行成本就太高了,所以应适当的再发展-些。关于建设磁悬浮延长线的说法有多种版本,有的说上海市政府已经决心在2009年,也就是世博会前夕建成磁悬浮延长线;有的说此次建设将采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而有的地方则说已经为磁悬浮的准备工作开始拆迁。

尽管所有有关建设磁悬浮延长线的消息都没有得到官方的最终确认,但它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在上海从事房地产中介的郭先生说:“开通后对沿线交通状况是一个提升。沿线小区业主惜售心理明显,等待升值。”

但同样是沿线小区的居民,有些人却联合起来对磁悬浮延长线的设计提出抗议。他们在网络发起签名活动,甚至写信给联邦总理默克尔,抗议磁悬浮延长线设计得离家太近。他们担心,从家门口穿过的磁悬浮不能带来房屋的升值,而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居民们对德国记者说,按目前的方案,列车距离居民住宅最近的地方只有22.5米,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噪声和辐射将会很严重。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应该让默克尔和中国有关部门沟通,这是很重要的。” “这是人的生存的问题。房子造得再漂亮,没有用,人的生命受到侵害肯定不行。我希望默克尔总理能够跟德国公司推敲,然后给我们中国老百姓一个适合生活环境的标准。"

上海居民求助于万里之外的德国人也实属无奈,因为上海政府一直未能给出令他们满意的回答。居民们担心磁悬浮带来的噪声和辐射污染。他们在已经运行的浦东机场磁悬浮线路旁边做了测试,噪声高达82分贝。一个居民说:"我们测试了一下,噪声是82分贝,受不了。窗门关着还可以,窗门开着声音太响。他们可能比我们还远一点。我们的距离太近了。"

有磁悬浮沿线居民还反映出现心悸,失眠,家中电视和电脑受干扰等现象。有人甚至发现自己所在居民楼出现了裂缝,他们认为这些都是磁悬浮惹的祸。居民反映说:"02年我们买的房子,03年搬过来的。这是一辈子的心血。""这个房子本来很好,前面有条河,将来对面全部拆掉,有个很好的环境。如果磁悬浮离我们500米,我们看过去也很舒服。当然很好,很漂亮。但是现在不行,现在影响我们的生命,我们希望德国默克尔总理有个明确的数据出来。"

上海正处于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时期。几年后,这个城市将拥有11条市内轨道线(不包括磁悬浮),今年年底,就有6、8、9这3条线试通车,全长60公里的11号线也已经全面开工。与此同时,延长了的2号线和1号线北段已使这两条线"挤得象蒸笼"。建设磁悬浮延长线,自然有许多好处,包括城市交通的进一步疏通,让半死不活的浦东线活起来,甚至让浙江成为 "上海郊区",让上海交通里面活了外面也飞起来。但是,自然也有一些缺点,造价高是一个,对周围环境,即对人的影响自然也是一个必须考虑周全的方面。即使方案已定,恐怕也要费心费力费钱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如何隔离噪音,也包括如何吸取去年德国和浦东两次磁悬浮事故的教训,加强安全和急救措施。

上海闵行区未来磁悬浮线路沿线的拆迁已经开始,居民须在3个月内搬走。据上海相关建设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这个项目分成两段”,第一段是从浦东龙阳路到虹桥机场的37公里路线,“有关的批文都已经下达”,要求在2008年底前建成,但正式交付使用将在2010年世博会前。而第二段即从上海通往杭州的路段中央还没有批。

德国媒体报道说,上海市政府的计划是,先动迁6000至8000个家庭。仅在上海闵行区,就要为磁浮路线腾出100万平方米的空地来。磁浮通过的3个新站中的上海南站里,磁浮的站台都已经建好了。

上海受涉及居民说,拆迁部门在一个通报会议上告诉了他们这个消息。政府向受涉及居民保证,会根据2003年的规定给予补偿的。但居民们说,房地产价格从那以来涨得那么厉害,根本不可能用那笔钱来找到合适的住房的。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德国蒂森克虏伯-西门子公司感到非常惊讶。他们说:合同还没有签呢。西门子中国总裁郝睿强(Richard Hausmann)对《南德意志报》记者说:“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信息。跟中国伙伴的谈判还在进行呢。”

德国业内管理层的人说,没有听说已经得到了最终的批准,也没人通知项目什么时候开始启动。2月中,他们对资本周刊记者说,谈判终于结束,中国国务院应该会在春节前批准。但现在,他们中的一员说:“由于北京在开人大,我们正处于一个敏感的阶段。我们等待人大结束后短期内获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