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经磨难的中资企业似乎找到了投资非洲的标准公式

明智之举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杨冠宇  |  阅读:

过去的几个月应该被记住。中资企业似乎找到了在非洲投资的标准公式。

5月21日,中国首次通过非洲开发银行启动一只20亿美元的“非洲共同增长基金”。和直接投资于非洲项目、与非洲国家政府直接签订双面协议及直接捐款的传统投资模式不同,这只新基金将投资私人和公共部门项目,成为在非洲投资参股合作模式的另一试水。

两个月前,南非的国有运输公司Transnet确定了1064辆货运列车机车的供货商。获得订单的是美国通用电气(GE)、加拿大的庞巴迪(铁路部门的总部位于德国)、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四家公司。订单额约为305亿元,这是南非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事实上,中非贸易一直都在飞速发展。1980年,中非贸易额为10亿美元,2000年增长到100亿美元, 2013年达到2102亿美元。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过250亿美元,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今年5月,李克强在非洲之行期间宣布,中国政府将向非洲国家增加100亿美元双边信贷额度,使中国在2013年到2015年对非总贷款额度达到300亿美元。

但中资企业在非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去年,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出售了在加蓬一个铁矿石项目所持有的股份,这个项目已经拖延了五年,其中还存在劳资纠纷和环保问题。中企在赞比亚运营的煤矿一直受到与薪酬和工作环境相关的争议困扰,这些争议引发了中方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冲突。

与此同时,欧美企业与中国企业在非洲也围绕资源等展开了激烈竞争。中国在非洲的做法被欧美说得一文不值。他们批评北京方面与苏丹和津巴布韦的政权合作,还谴责中国企业只顾开采自然资源,秉持的社会与环境标准太低。不过,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和分担任务,欧美和中方都已开始摸索进行合作。

中方最直观的改变在于企业联合体的出现。中国-非洲国家贸易促进会张仪会长对《环球企业家》说,迄今中国已经为非洲援建超过1000个成套项目,尤其自2012年之后,在与非洲政府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中方的“企业联合体”增加,催化了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发展。这也使得蛋糕不会被哪一方独享,而且联合开发能获得更多的蛋糕。

合作的优势已经显现。钱江潮光能有限公司(下称钱江潮)从事太阳能光热行业,是较早在非洲拓展生意的中国企业。从2003年出口产品到非洲伊始,2008年在南非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现在正在筹备在毛里求斯的第二家在非公司。“我们的合作方式到现在为止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因为找到了可信的合作伙伴,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个机会。”钱江潮CEO徐海波告诉《环球企业家》。

好处在于,在前期的市场调研方面,当地合作伙伴能对合资企业给予支持。由于政治、地域文化和商业环境等国情差异,中资企业需要对当地市场了解更多,而合作伙伴就能直接提供所必须的工厂的选址、政府的扶持政策等讯息。而钱江潮将客户发展成合作伙伴,无疑增加了其合作与拓展市场的筹码。

另一项利好是融资问题。国内金融机构对外投资控制得较为严格,且不能对海外投资的款项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导致民营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即使融资顺利,手续复杂且周期长,通常需要2至3年。此外,由于中国对外汇的严格管理,跨国汇款转账往往需要2至3个星期的时间。合资公司的成立,为双方提高了资金使用的便利性。

反对者犹在。“合作模式最主要是考虑必要性和风险,合作伙伴选择得好的话,可能有政府出面,有法律文书保障等,比自己单打独斗要好很多。但处理好是一件好事,处理不好可能更麻烦。”森大国际集团副总裁王大江对《环球企业家》说。

他认为,在国外的合资合作其实与在国内的合资合作考虑的问题是相通的,只是面对了不同肤色的人群和更为多元化的环境。考量商业伙伴时,项目、条件、背景的评估缺一不可,如果人力、财力等资源自己能满足,也没有必要盲目去做合资。森大在非洲有四家分公司,预计 2014年在当地的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但全部都是独资企业。

这种疑虑并非无的放矢。参股合作等多元化发展方式给在非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但亦有风险。在加纳,曾有中国的糖果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投入设备和技术人员成立可可工厂,但因为总统换届,政治变革影响政策,导致工厂建成后就停产。王大江亲眼目睹了废弃的设备和工厂。

张仪对中国企业的建议是,首先考虑政治因素,国家是否安定;其次考虑项目问题,这个项目是否适合合作,何种形式合作;还要考虑合作方的经营态度,是看长远还是只考虑近期利益的,避免半途而废的撤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国家正开始效仿中国的手法。对于许多一贯批评中国在非洲行为的西方人而言,中国和欧美在发展方式上向对方靠近显得出人意料,也令人担忧。同样,许多中国专家和官员也觉得西方与非洲的交往十分可疑。不过,中西双方实际上都可借鉴在非贸易的经验,从中发现新的出口市场。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13年发布的报告书中指出,“虽然美国与中国仍存在对抗意识,但是如果在技术等层面携手合作,包括非洲在内三方均将受 益”。

 

Tags:  非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