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拓荒企业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升级财技

“数豆者”招募中

来源:2007年5月 总第134期  |  作者:本刊记者 程亚婷  |  阅读:

中国海外拓荒企业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升级财技

对有志于将企业发展的枝条伸向海外的中国企业家来说,虽然未必曾在加勒比的明媚阳光和宜人海景中享用过朗姆酒和上等雪茄,但对散落在这片海域岛屿的名字——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百慕大却未必陌生。 
 
他们可能是这里某家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尽管这家公司并不一定真的拥有办公楼或者员工,也不在这里开展实际业务。 
 
当意识到财务技巧可以成为产品和营销之外,企业利润的另一个增长点后,利用注册在这里的离岸公司享受税收优惠、融资安排和进行更复杂的资本运营几乎是中国企业最早学会的财技。 
 
不过,在全球更加扁平化的今天,域外财技肯定需要升级版,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李展伟看来,涉足海外的中国企业多少仍在花着冤枉钱。 
 
善于精打细算的会计师忍受不了诸如此类的犯傻——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间本来有全球最优惠的贸易安排,通过香港这个窗口向欧美拓展业务,税收可能低至0-10%,但有的国企却直奔欧洲,从而使税率直线上升到20%。“反正都是国家的钱,他们也不在乎”,作为安永北京税务及企业咨询部主管合伙人,李展伟也只能慨而叹之。 
 
让李展伟痛心的是这并非特例。根据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吴喜林的说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增长迅速,目前经商务部核准备案的境外中资企业已超过1万家。但以自己的经验,李认为出走海外的中国企业能真正做到有税务规划的,估计不足10%。这意味着一些在海外展开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完全缺乏合理规避税负的能力,而该交的税没交,不该交的税却交了。 
 
超越企业个体层面,这相当于国家财富的损失。2006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61亿美元,“十五”期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是“九五”期间的两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943亿美元,相当于1976年—2001年营业额的总和。 
 
 对外投资合作急速攀升的同时,出走海外的中国企业们携带的工具箱却缺少税务规划这件利器,而“合理的税收安排,有可能把税收成本从30%降到15%”,李展伟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在内的政府机构也意识到应该促使情况好转,“政府希望……让中国企业知晓走出去的时候如何去寻找帮助,同时使得政府辛苦谈判得来的双边协议能在具体操作中惠泽中国企业”,而全球知名的财务顾问热烈响应,李展伟称“安永从全球范围内征召各地区的税务顾问,一听说关于中国,全自掏腰包来了”。 
 
让中国企业明白税务规划的必要性后,这些财务专家们看来需要从A到Z的知识普及,比注册离岸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注册资本金使用自有资金还是贷款,知识产权是留在国内还是境外注册的控股公司都大有学问。 
 
利用各个国家的税制差异也是海外财技高段位选手的必修,并可以借此进行直接出口业务分配。   
 
不过,首先需要解决的依然是动力,李展伟认为,部分国有企业税务规划的动力不足,相比之下私人企业的积极性较高。 
 
缺乏动力的中国企业有必要重温国外肥皂剧的台词:幸福生活需要一个好律师、好医生和好会计,好吧,听人劝,为自己找个好会计,认真做一份海外生意的税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