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资源是企业在海外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如果应用得当,可以发挥企业凭一己之力无法起到的作用
领袖圆桌:从中国“威胁论”到“机遇论”
外交资源是企业在海外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如果应用得当,可以发挥企业凭一己之力无法起到的作用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演化成为各国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大型企业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美国、欧盟和日本几个国家(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地位,是由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为后盾的。
考察世界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它们大多具有以下这些共性特点:技术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开拓能力强,有健全的营销网络,拥有持续的市场占有率;经营管理能力强,拥有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优秀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规模经济效益好,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中远集团目前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二大航运企业集团,全球网络覆盖五大洲,航线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公司和办事机构。海外形成了香港、欧洲、美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韩国、非洲和西亚9个区域公司。目前中远在海外的资产已占集团总资产的一半。海外有四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为蓝筹股公司。而在40多年前,中远是一个仅有4艘船、2.26万载重吨的小型船公司。致力于实施全球化战略、培育和发展国际竞争力,使中远逐渐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
考察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无不是做到经营全球一体化(Global Integration)和本地化(Local Responsiveness)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为此,中远在全球化发展中始终坚持“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的原则,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标杆瞄准”。我国企业要谋求全球化发展,就必须瞄准世界一流或同类行业一流企业,将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与之逐项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找到实际的差距,明确追赶和超越的目标。仅把自身摆在国内足球“甲A”的水平,而不是摆在“世界杯”的水平上去衡量和竞争,就永远不可能达到“世界杯”的水平。为此,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对标活动。例如,中远积极学习借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六西格玛的先进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入乡随俗”。中远坚持“入乡随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坚决尊重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惯,严格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政策,依法经营。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推行海外员工的属地化管理,特别是推行海外员工待遇的属地化和市场化。我们在海外上市公司高管中推行了期股期权制,对一般员工也比照当地市场水平确定工资待遇,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我们坚持海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本土化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人员在开拓当地市场中的作用。中远目前在海外共有员工约5000人,其中国内外派人员仅400余人。海外公司员工不管来自哪里,不论什么肤色,只要“进了中远门,就是中远人”。不少当地员工被聘为海外公司的副总经理直至总经理。
三是打造“数字化中远”。信息化是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按照“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产业信息化为重点,以信息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指导思想,中远集团近些年来不断打造“数字化中远”,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中远集装箱运输IRIS-Ⅱ系统,作为我国第一个运输供应链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货物在运输供应链全程的实时跟踪,为全球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航运物流服务,而且解决了传统运输供应链中的难题——最佳中转路径选择问题。在整个中远集团推行的SAP财务决策信息系统,通过及时、可靠、全面的财务数据,使企业摆脱了我国传统企业存在的拍脑袋决策的问题,专家评估该系统的内部收益率为151.42%,投资回收期仅为2.2年。在上述系统开发过程中,中远创造性的设立了BPS部门,使业务和技术人员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1+1>2的拳头效应。
给9000名美国人创造就业机会
伴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不断增强,加之国际上一直存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具体情况的不了解,“中国威胁论”这些年来时有出现,由此,包括中远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中受到很多歧视,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要在国际上消除“中国威胁论”,则需要国际上看到和承认“中国机遇论”。中远的做法就是在全球化经营中坚持竞争合作、互利共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航运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感到航运经营必须走国际合作的道路,通过国际合作,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既竞争又合作,实现双赢或多赢。
根据中远多年来海外发展的经验,我们感到,外交资源是企业在海外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如果应用得当,可以发挥企业凭一己之力无法起到的作用。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壮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的今天,这一资源有巨大的使用潜力。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帮助我们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中远在美“受控承运人”问题的解决。在法制不够健全的第三世界国家,政府则为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如在南非、印尼等地,曾经发生过由于与中远无关的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导致中远船舶被扣留的事例,在我们反映情况之后,外交部以及当地使领馆非常重视,大力协助我们解决问题。
中远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外交所提供的保障,另一方面,也秉承“服从外交、服务外贸”的方针,以自己的事业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9年4月18日,中远“柳林海”轮驶进美国西雅图港,这是有史以来在美国港口中第一次出现五星红旗,象征着中美之间封冻了30年之久的坚冰开始消融。“柳林海”轮的首航为中美两国架起了一座跨太平洋的商贸桥梁。当时,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称这是邓小平访美后又一重大事件。2002年,中远班轮挂靠波士顿港成为美国的又一大新闻。当时,这个历史悠久的老港面临着关闭的命运,9000名员工眼看就要失业。经过认真调研和艰苦的谈判,中远获得了优惠的港口装卸条件,最后决定挂靠该港。
一家中国国企给9000个美国人带来了就业机会,此事在波士顿、马萨诸塞州乃至整个美国引起了轰动。2004年4月,美国国会众议院运输和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奥博斯塔(James Oberstar)先生,就中美海运关系和中远的发展在美国国会发表了专题讲话,对中远为促进双边海运关系的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特别指出中远是市场经济下的成功企业。
通过这些,我们感到,我国企业在海外既要依靠我国政府争取应得的权益,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我国外经贸和外交关系的发展,从而起到企业和民间“形象大使”的重要作用。
(作者为中远集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