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全球副总裁桥本泰昭重压之下,如何在日常工作平衡多种利益以便提高效率
电车上的会议狂
按部就班的早晨计划,是确定每天工作流程有效性的关键时段
早上6点起床,7点从家里出发。我的家距离公司的所在地比较远,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所以我到公司需要坐电车(相当于轻轨)单程一个半小时,正好8:30到公司上班。8:30到9:00这30分钟,不安排会议。在这段时间里,我要确认一下,今天会有哪些会议和安排,然后处理一下邮件。
如何应对频繁的会议?人们常常容易忽略的是:开会之前进行必要的判断和掌控其实是提高会议效率的重要一步
会议比较多的时候,整个上午就会一直在开会,中午也不停,一边吃一边开。很多时候到晚上9点多,都还是在开会。除了在总部大楼开会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研发和设计中心,在距离总部大楼比较远的神奈川县。那边都是设计工作人员,我需要经常过去看一些新的车型设计,开一些评审会。
会议之前先要搞清楚这个会议需要做什么,最后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比如公司每个月一次的高层会议就一定要出席,一些产品的评审会也一定要出席。我自己管理范围内的会议,哪些需要参加、哪些不需要,这就由我自己判断了。
每天的会议很多,都是排满了。所以每一个会议的时间都是规定好的,也一定会按照时间结束,否则后面的会议就要受到影响。
由于开会地点常在新、老办公楼之间转换,桥本泰昭总遇到迟到的可能。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会主动安排一些“毫无目的”的会议
我一定要在如此众多的会议之中,抽出时间,和下属各个部门和区域的负责人一周至少安排一次会议的时间。大家各自说说在不同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这样的会议只是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设定任何的目标或题目。
怎样在繁忙工作中保持清晰思路,桥本的策略是:保留思考及与下属沟通的时间与渠道——当然,也不乏刻意打造的自由空间
一天的会议都结束了,这时候我就会独自开始思考问题。只坐在那里想的话,很多问题都不能归整起来。所以一边想就会一边动手写写画画。当然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很漂亮很完整的,但我的思路可以反映在上面。
我自己一个人掌握的信息、数据不是最全面的,所以我随时会把各个市场负责的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告诉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看看能否有好的解决办法。
每天只坐在办公室里面,不会有好的想法出来。我会抽空到各个办公室去走动走动,串串门。看看大家都在忙些什么。或者到公司外面去稍微散散步,但是这个你不可以说出去啊。
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优先顺序非常必要,而同时,这也涉及到高管与下属的工作分配如何达到平衡状态
可能会有很多判断的标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回答,所有的问题都停下来了,比如会影响生产或者影响销售。这样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第二,就是这个问题是否需要我亲自来解决。如果我分配下去给手下的工作人员,他们有这个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分配给他们先做。第二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事情都要自己来做,整个公司也运作不起来。所以手下工作人员能够承担的工作,要尽量分配出去。最后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我才会做出判断。
但如果这项工作交给别人,是会给他造成很大压力的,甚至无法完成的工作。我不希望交给别人压力很大的工作,这尽量由我自己完成。这是我的一个原则,但是否真正全都做到了,我也很难讲。
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 ,巧妙地将激发能动性和压力传达结合在一起,是一门极为考验智慧的领导术
我是一个很开朗明快的人,对一些细微繁琐的事情并不是很重视。但我有些性急。
有些老板会作一个表格,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评判手下员工。这些我都是不会做的,我不计较这些。我尽量让手下的员工发挥他们自己的特长,发挥他们自己的经验,来解决一些问题。放手让他们先做。所有的事情并不需要事前100%的申请、同意之后才开始去做,他们自己判断可以进行、推进的话就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工作。
但到了一个阶段,要把结果汇报给我,进展到什么程度。所以说事后汇报也是可以的,不需要什么事情都是事先汇报。所以不是说我拼命去做就能做到最好,反而是那些真正了解市场,真正了解客户的工作人员做起来能够有好的结果。所以就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把这些事情做好,而不去干涉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因为我毕竟是上司,下属就会觉得很有压力,这个事情我是否能够做好,或者这上面究竟有多少期待。尽可能的不要让他们有这么大的压力,万一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时来找我商量。然后我会支持他们,看看有什么办法在公司内部去协调,尽可能来支持他们,让他们比较轻松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