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首次在单一国家进行的卓越绩效企业研究显示,中国企业须致力追求可持续的赢利性增长,以成就卓越绩效并缩短与全球领先企业的差距

中国企业的绩效提升之道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埃森哲  |  阅读:

北京,2007年8月27日— 据埃森哲在中国进行的卓越绩效企业研究第一阶段的结果显示,最为成功的中国企业善于将全球最佳实践与富有特色的本地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比本土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业绩,并成就全球竞争力和更高水平的绩效。
 
此次“2007 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研究,是埃森哲首次将其专有的卓越绩效企业研究方法应用于单一国家市场。卓越绩效企业研究是埃森哲于2003年启动的一项前所未有的调研工作。通过对全球6000多家公司进行深度分析,埃森哲从中甄选出了500多家“卓越绩效企业”。
 
埃森哲对卓越绩效企业的定义为:能有效地平衡当前需求和未来机遇;在收入、利润增长和股东回报方面持续超越竞争对手,并能在历经了时间、业务周期、行业分化和领导层更替等考验后持续保持绝对优势。
 
此次埃森哲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研究始于去年下半年,涵盖了中国大陆13个行业的近200家上市公司。通过详尽的财务分析和对许多中国企业高管的访谈,此次研究细致地考察了超过25家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的特点和特征。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埃森哲的三大卓越绩效基石的理论来看,中国卓越绩效企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们能够将全球最佳实践与独特的中国方法融会贯通。埃森哲的三大卓越绩效基石理论为:市场聚焦和定位(知道何时何地参与竞争);独特能力(一个企业创建和利用其能力的独特方法);以及绩效底蕴(这是企业根本的文化特性和理念)。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成就并保持卓越绩效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表示,“中国企业在高速地成长,并且正处在一个转折的当口——它们正面对着一个被我们称作‘多极世界’的新的竞争格局,在这一格局之中,新的经济中心和新经济力量的极点已经出现,与此同时,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也接踵而来。面对着多极世界的崛起、本地优势的衰退、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以及以业绩为导向的股东,中国的企业必须积极地追求可持续的盈利性增长。”
 
埃森哲研究发现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有诸多相同的特点,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股东价值的创造并在制定战略时视股东回报为第一要务。和国内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的战略更为全面,并且能够同时平衡收入增长、利润增加和股东价值创造等多个目标。此外,在透明度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它们已经开始采用国际最佳实践,这一点在那些试图吸引战略投资者、去海外上市和到海外扩张业务的中国企业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2. 能同时管理多种不同期限的业务目标。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拥有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战略计划流程,它们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对这些流程加以调整并使之紧紧围绕未来收入来源这一目标,它们能够预测市场动向和人口变化趋势,从而创造出它们的客户未来想要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仅仅是满足客户当前的需要。云南白药根据市场情况行业情况,不断对计划进行调整,保持现有业务水平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采用稳中央突两翼的战略计划突破市场。
 
3. 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配置资金。最出色的中国企业为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提供所需的资金资源以确保其成功运作,并且采取措施保证它们的独特能力和竞争优势能进一步使自己在竞争中卓然超群。例如,它们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投资,以求能创造出与它们的全球同行水平相当的独特服务。武汉钢铁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且建立了一套结合了客户库存销售三位一体的销售网络系统。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致力于流程再造,2000年以来建立了一套网上订货以及客户服务体系,到2006年营业收入提高了5倍的增长点。
 
4. 理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中国的顶尖企业正在为提高它们现有员工的素质做大量的投资,利用它们对本地雇员需求的理解来确保能留住员工并发挥他们的集体知识和技能。
 
5. 将技术作为战略性资产以及创新、新价值创造、卓越的运作和竞争优势的驱动力来使用。许多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正在仔细地考察信息技术投资与商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受大量原有信息技术设备的拖累,中国的企业正准备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这将进一步推动其自身的转型。
 
此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还具备一些中国企业的独特特点,其中包括:在市场聚集和定位方面采取建立网络的方式,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和国际性企业建立关系,它们将自己的业务扎根于想要进入的本地市场,例如中国移动近几年加强与各个相关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快速地调整业务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并应对诸如监管环境的变化、本方产品遭到竞争对手的模仿等外部因素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冲击;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融合中西方管理模式的特色,在吸收国际最佳实践的同时,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扩张业务,仍然保留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最优秀的方面。
 
研究还对2001至2005年间中国企业和它们的全球同行的绩效进行了直接的比较。虽然中国企业在此期间取得了更快的收入增长速度,但在创造盈利性增长方面——即投资资本回报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之差,它们仍然落后于国际同行。数据显示,中国的领先企业在此期间的平均盈利水平为百分之二,只相当于世界级领先企业的(为百分之四)一半;同时,此次研究涵盖的全部中国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为负的百分之五,而国际企业则为正的百分之二。
 
研究还显示,在走向国际的征途中,中国企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不单是相对缺乏国际经验这一项。但是,和西方以及日韩等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发展的“时间压缩”特性使得中国企业具备了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独特能力和技巧,比如迅速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虽然无法指望轻易获得世界市场,但是它们能够利用这些优势在其他市场取得胜利,尤其是在别的新兴市场,因为这些市场往往表现出与中国市场相似的波动性。由于历练已久,中国企业在本国市场已经获取了成功应对市场波动的经验。
 
“要想取得成功,中国的商业领袖们需要收入和盈利增长的质量,这样,它们才能在经过较长的时期之后与世界级领先企业一决高下,”李纲补充道,“成功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创造高效率经济和创新的推动力。我们的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研究在埃森哲三大基石原理的基础上提供了详尽的可执行的指导意见,希望它能帮助中国企业的领导者们理解如何成就并保持企业的卓越绩效。”
 
埃森哲《2007年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报告》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