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雇主企业欢迎的海外商学院在华培训项目指南
2007中外合作EMBA十佳
在席卷全球的中国商品出口大潮中,恐怕有一类产品中国还需要在短期内依赖进口,这就是高级工商管理教育。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活跃程度增加,使得北京和上海正成为MBA/EMBA教育的大本营。中国大陆的商学院和那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欧洲大陆及香港等地的一流院校联手,致力于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类似课程“迁移”到本土来,向中国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一条通往全球商业领袖地位的快速通道。
这再次证明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如何对中国的商业世界产生深层次的影响。1981年以前中国尚未设立学位制度,因此,即使那些中国顶尖的首席执行官和总裁们也非常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执业能力的证明,他们可能已经管理着上千名员工,但他们从未接触过现代的西方管理概念和技巧。另外,他们同样渴望借此能结识其它经济体里的同行。
而与那些海外商学院提供的“口味纯正”的EMBA教育相比,在本土落户的这些中外合作EMBA又满足了学员们另一重需求:不必暂停自己的工作而去读全日制课程。另外,性价比亦相当诱人,如果你选择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那么在其费城教学点学习需要近14万美元,在旧金山教学点要花费近15万美元;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商学院合办的国际EMBA课程也要12万美元。而国内的这些合作EMBA项目,费用大多不及前者的一半。
这使得一些中外合作EMBA项目获得了本土EMBA难以匹敌的魅力——为中国未来的商业领袖拓展了一个崭新的且极具价值的跨国交际圈。
金牌课程
迄今为止,在中国这一市场上已经有70多家中外合作EMBA可供选择,《环球企业家》此次推出的“2007年中外合作EMBA十佳”评选旨在进一步辨识出这其中的“金牌课程”。在去年推出的第一届“中外合作EMBA十佳”名单里,我们主要依据这些EMBA项目的师资情况、学员构成和课程质量进行评判。与之不同的是,今年我们则以雇主评价法进行筛选——毫无疑问,雇主企业的选择和投票更能真实反映这些EMBA项目在中国市场上的综合影响力以及商业价值。
同时,我们亦排除了其它MBA/EMBA评价中所重视的学员起薪、毕业后薪水涨幅和所获得工作机会邀请信数量等指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回忆说,当他今年5月应邀到美国参加一年一度的哈佛商学院顾问委员会会议时,其间发生的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一位与会的院长在介绍情况时谈到了一个指标,称其商学院的毕业生平均起薪是多少多少,结果这一句话被顾问委员会成员质疑最多,“这是我印象特别深的,因为他讲到这的时候,突然被讲台底下的人打断了”。委员们的质疑很简单,用MBA的薪资来判断MBA项目的质量是有失偏颇的。“商学院的使命是培养未来领袖。起薪跟未来领袖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最无聊的指标,既不能体现将来的发展潜力,也不能说明你的贡献是什么。”钱告诉《环球企业家》。
因此,我们希望能从雇主企业的角度来倾听市场对EMBA教育最真实的看法。从今年6月到9月,我们向500多家在华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并重点当面访谈和电话调研了其中将近100家公司的HR总监或培训经理,以及接受过中外合作EMBA培训的高层管理者。优质的EMBA课程很快脱颖而出,它们不仅赢得往届学员们的赞扬,亦在未亲身体验其课程的雇主企业里拥有良好口碑。
在综合评价中,已有12年历史的中欧工商管理学院是最大赢家,“越是历史悠久的学院,越是爱惜羽毛,同时在招收学员方面就会比较严格。”上海庄臣公司HR总监胡幼琴告诉《环球企业家》,在庄臣每年2-3个读EMBA的人选里,总会有1到2人选择到这所学院就读。胡同时亦承认,随后开办的如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EMBA等也越来越多地吸引了报读的热情。
而一些有特定培养方向的EMBA项目也在此次评选中被雇主企业给予较高评价。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MBA始于2002年,这一项目并非是为培养EMBA通才而设计的课程,而是着重培养具有金融和财务管理专长的CEO和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CFO,“不是每一个企业高层都适合来我们这里学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扣庆告诉本刊,“我们需要走一个集中针对这类教育市场的差异化道路。”
始于1998年的北大国际MBA项目则赢得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极高评价。从今年3月开始,后者选择北大国际MBA为其定制一个名为“中国经营核心管理”的EMBA短训课程,由诺和诺德选送一批处于一定管理职位、具有发展潜力的管理人员作为一个团队参加此项目的学习,“除了为公司发展培养和保留这些精英管理人员外,也给不同部门的经理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诺和诺德培训与发展经理李维华解释这样做的初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刚刚开始招生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合办的EMBA项目亦在此次调查中获得高票,但因为我们为保证评选的公正性,只对那些开办2年以上的中外合作EMBA项目进行评价,所以这一项目并未入选。
无论如何,强有力的国际化元素是具有竞争力的EMBA项目的关键特征。正如本次调查所显示的,这些入选十佳名单的中外合作EMBA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拥有良好的师资(特别是国际知名教授)、课程设置符合中国商业实际,而且能够提供国际化的授课环境。而这三项指标也是最为雇主企业所看重的。
尴尬现实
但是,还有一些“幽灵”在困扰着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这一特殊产业是如此“摩登”,以至于每个EMBA的课程表看起来都很类似,而在招生广告中,它们亦要靠承诺高质量的同学会来证明其学费物有所值。
但事实上,对雇主企业而言,这样的交际沙龙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我看不出来职员去EMBA课堂上交朋友会对公司有什么帮助,”胡幼琴说,“从他个人的角度而言,则可能帮助比较大。”而这一“打磨”的过程对公司的价值,则要看学员能否将所提升的能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事实上,这一效应常常并不那么明显。
所有雇主企业还要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是,在雄心壮志实际上等同于跳槽的经理人市场上,很大比例的学员事实上希望通过进修EMBA而谋求更好的发展。结果是,所谓的“金手铐”很难发挥作用,完成EMBA学业的经理人很快就登上猎头公司的名单。
一家跨国公司的HR部门经理私下告诉本刊,在他所作的统计中,曾经被公司派出接受EMBA教育的14名经理人中,现在只有一名还留在公司里。“从公司培训的角度看,这肯定不是价值最大的方式。”李维华评价。诺和诺德对付这类情况的办法就是和EMBA教育机构合作开办定制的培训班,以扩大公司的后备人才库。
不过,新浪网HR总监段冬则持相反观点:“企业能否留住人需要很多综合条件的考量,并不应该过多担心那些去攻读EMBA的经理会不会马上跳槽。”
在易初莲花HR总监刘阳看来,国内的EMBA教育在师资、学员和所处的环境三方面还有欠缺:授课老师讲述理论太多,而在案例教学方面缺乏经验;学员筛选不够严格,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在一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交流状态;另外,国内EMBA学员亦没有太多机会与顶尖商业领袖进行交流。
事实上,与保持高规格和声誉更佳的全日制课程相比,EMBA传统上被视为MBA世界中的灰姑娘,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很多世界著名的商学院仍未开设这些针对兼职求学者的课程。然而现实情况是,EMBA正在学员及其雇主中日益风靡,而且给商学院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
这促使EMBA尽管面临上述种种糟糕的窘况,仍获得快速发展。对EMBA的授课老师来说,这是不同于MBA的教学体验,因为EMBA的学员一般都具有更长时间的管理实践,这使得商学院的教授们也拥有了一个更好地接触了观察中国企业的机会。“我们拥有一个与中国顶级商业精英互相学习的渠道。我们向他们学习,他们也向我们学习。这种互动棒极了。”一位商学院教授说。(沈霄戈、陈伟、黄运涛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页标志符---]
中外合作EMBA十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项目始于1995年,单期招生650人,学费30.8万元,学制两年;海外教授比例达到63%,入学学员平均年龄37岁,平均工作年限14年;2006年英文版外籍学员比例达33%;项目特色是教学质量高、国际化
北大国际MBA
项目始于1998年,单期招生60人,学费29万元,学制2年;外教比例约70%-80%,录取比例在3:1至4:1之间,入学学员平均年龄38岁左右,平均工作经验超过14年,其中有10%左右的外籍学员;教学方式为讲授与交流讨论相结合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
项目始于2001年,单期招生60人,已毕业人数近350名,学费36.5万,授课18个月;毕业后获得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复旦大学学习证书;学员平均年龄36岁,平均工作年限超过14年,85%来自外企,有30%来自11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课程采用独树一帜的Co-teacher教学方式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USC-SJTU EMBA
项目始于2004年,单期招生60人,学费4.9万美元,学期20个月;任课教授均来自南加州大学,每门主题课程均由两位教授同时授课,并有一名交大教授担任案例分析指导;学员平均年龄38岁并有15年的全职工作经验,50%学生来自海外15个国家或地区
南京大学-康奈尔大学EMBA
项目始于2004年,单期招生50人,已毕业100人左右,学费21万元;在18门核心课程中11门由中方资深教授担任,3门由中美双方教授联合授课,4门由美方教授承担;采用目前中美工商管理教育中的前沿课程,教学方式以体验式与互动式为主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MBA
项目始于2002年,单期招生人数60人,学费18万,学制两年;共开设12门课程,重点突出金融财务管理与资产运作,毕业后可获得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总监资格培训证书和亚利桑那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学员平均年龄为42岁,36%的学员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UTA EMBA
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始于2002年,单期招生平均在50-70人,已招生并开课15个班,学费13.88万元,学制为两年;毕业后获得经AACSB认证的阿灵顿商学院EMBA学位;学员平均年龄36岁,外资学员占85%左右;规模在中外合作EMBA项目中最大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CHEMBA
项目始于2001年,单期招生平均为50人,学费25万元,学制两年;共开设16门课程与一项海外交流,每门课程由三人联合教学小组共同完成;学员平均年龄35岁,平均工作年限12年
上海交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EMBA
项目始于2002年,单期招生50人,已毕业近200人。学费2.95万美元,18个月可完成课程;外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研究生院EMBA
项目始于1999年,单期招生人50人,学费25万元,学制两年;30%左右的外方师资,学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德鲁克管理系列课程经由彼得·德鲁克亲自参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