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们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让时光倒流十年、二十年,昔日历史看来别样风情

时光倒流十年·1997年10月(上)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7年10月上 总第142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关鉴  |  阅读:

时光倒流二十年:海岛“中国梦”

王骥骏,一位海南建省口述历史的作者如此回忆20年前那个令他躁动不安的日子。1987盛夏,身为宁夏一所学校青年教师的王在学校阅览室的《参考消息》上偶然看到一则消息:海南岛要建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在当时经济野心蠢蠢欲动的中国社会,平凡生活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不安现状的年轻人,王骥骏正是其中一员。他决定“红着胸膛”闯出北方贫瘠的土地,为自己制造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

不过,让他深感意外的是,除了地图手册上的只言片语,他几乎查不到关于这个南方岛屿的任何信息,按照常识,根据海南的纬度,他估计那里的冬天不会太冷。此外,王骥骏对海南全部的印象都来自那部家喻户晓的电影《红色娘子军》。

198710月,全中国有10万个“王骥骏”准备投身到海南建设经济特区。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新进程,按照拟议中的规划,海南将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在税收、外贸、建设项目审批、金融和外汇管理、人员出入境、土地开发等方面享有比中国当时现有的四个经济特区更加特殊和优惠的政策。比如,海南特区有权审批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五千万美元以下重工业项目,轻工业方面,可审批在三千万美元以下的外资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当然,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海滩椰子树暗示了另一个机会:海南可以和外商合作发展旅游事业。

但是,成千上万渡过琼州海峡,准备在这个热带岛屿寻找机会、实现梦想的开拓者发现,喷着黑烟的摩的,乱哄哄的人才交易市场才是这个最大的经济特区的真实景象。不过,机会的确令人心动,这里的土地出让价格最低达到了每平米两角七分钱。在这个处处皆是“中国梦”的新大陆,初创时期的粗放和它所激发的对新生活的欲望相互缠绕。

后续:很快,政府部门觉得应该给海南热降降温。1988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做好到海南岛求职人员的劝阻工作,通知称目前海南岛正处于建省筹备阶段,可安排的人员有限,如确有建设海南之志,可用书信联系,海南将根据建设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引进所需人才。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随后而来的却是海南热演变成为海南泡沫。比来自各地的渴望创富的人群更加汹涌的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的资金,海南一夜之间成立了上千家房地产和贸易公司,但大多数都只从事左手进、右手出的资本游戏。最后,国家不得不大力整顿海南经济秩序。而当资金退潮后,留给海南的是无数的烂尾楼。随着浦东开发,海南不再是全国关注的焦点。2000年以后,海南整顿逐渐告一段落,这个中国境内唯一处于热带的岛屿开始了更加理性的第二次开发浪潮。现在,被沙滩、椰子树围绕的海南岛展示了它原有的平静景象。

时光倒流十年:“出奇不意”之变

199710月,亚洲金融危机越演越烈,一批曾经如此光彩照人的新兴亚洲国家逐一落马—泰国是国际投机者贪欲的第一个牺牲品,印尼爆发了骚乱,20年的经济成就毁于一旦,而在韩国创造了“汉江奇迹”大企业财团纷纷陷入困境,唯有香港还在顽强抵御金融大鳄们的袭击。

由于一直坚持谨慎开放资本市场的态度,这场撼动全球的风暴并没有蔓延到中国,既有政策的英明几乎不证自明。

但中国政府并没有总结出如下的经验—在一个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朗化的世界,将自己封闭在国际资本市场之外可谓最稳妥的做法。

相反,中国政府作出了一个颇具中庸智慧的选择:坚决而有步骤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开放。从1994年开始的外汇改革并未被亚洲金融风暴打断,19971015,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逐步允许中资企业保留一定限额的外汇收入,而此前,中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中资企业必须将所有的外汇收入出售给央行,由此中国的外汇管制较前更加宽松。

后续:2005年成为了稳步推进的外汇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分水岭,当年7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将人民币升值2.1%,并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中国的这次汇改完全符合了之前中国领导人所称的改革时机将“出其不意”的要求,并从实践上体现了汇率机制的改革要在有利于中国的情况下自主进行。而从2006年以来,中国汇率机制愈加灵活,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压力下, 中国政府从未放弃对汇率机制自主权的掌控能力。最近的消息是,中国央行持续加息,美联储开始减息,同时,人民币继续升值,预期会有更多热钱涌入,中国的资本市场、经济能量乃至国际地位有望产生新的变化。

追溯:迟到的歉意

“中国制造”终于“沉冤得雪”。921,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全球业务行政副总裁迪汤姆为第二次玩具召回事件向中方致歉:被召回的玩具有85%是美方设计缺陷所致,与中国制造商无关,美泰愿为召回负全面责任。

之前,美泰曾连续三次召回旗下品牌的玩具共计超过2000万件。这些产自中国的玩具,不仅对中国玩具代工厂商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还迅速引发了国外对“中国制造”的全面质疑。为此,《环球企业家》分别在20079月上和9月下先后推出《麻烦制造者美泰》《玩具城生死劫》两篇文章,将美泰的角色和中国玩具业制造现状作出逐一分析。

尽管这是一份迟到的歉意,但对深陷困境的中国玩具业来说终归是一项重要的澄清。然而,此举却无法扭转系列事件暴露出的“中国制造”的根本问题:随着愈加严格的监管标准的颁布,廉价的玩具代工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中国制造商必须寻找新的增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