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年8月才上任的国泰航空中国区的总经理杨伟添来说,他要扮演的最重要角色就是“优秀大使”

杨伟添的累积里程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7年11月下 总第145期  |  作者:本刊记者 沈霄戈  |  阅读:

杨伟添很容易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位国泰航空中国区的总经理一点也没有“老板派”,反而谦逊有礼得像是一位推销员,并且有着一口不招人厌的港味普通话。迄今为止,他一直服务于香港太古集团和旗下的国泰航空,28年里在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做过八九个职位。

对今年8月才上任的杨来说,他要扮演的最重要角色就是“优秀大使”——他需要管理国泰及去年收购的港龙航空在内地的19个航班城市以及650名员工;他希望游说更多的内地客人选乘国泰航班飞往全世界;他还要维护和发展国泰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盟友关系,藉此盟约,国泰已有力地扩展了中国大陆到香港的航线版图,并且差一点实现共同入股东方航空的计划。

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学到的商业第一课是什么?

我大学毕业以后加入太古集团的一个船务公司,当时的经历应该算“反面教材”。我的上司思想保守,自身没有学历又是从公司底层做上来,所以担心新人抢了他的位置,因此很多公司决策和变化都不和我讲,所以我做得很不开心。但是我现在做经理,我会清楚意识到,不和我的同事分享信息就无法建立起团队,他们也无法了解努力的方向。

你得到的最好的商业忠告是什么?

太古集团讲究集体主义,没有什么英雄式的人物提供非凡的指点。但是太古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通才,当选择管理人才时,不会刻意限制专业或者要求读过MBA。我进国泰第一份职位是在广告部,我的老板是考古学博士,每年休假他就去中美洲敲石头。不会开飞机并不意味着你不可以进航空公司,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如果处理不好,飞行执照、会计师资格证都没有绝对的帮助。所以多数时候你要相信常识:对得起员工,对得起客户,有服务每个产品的意识。

你希望每一位新加入公司的员工首先了解的事是什么?

他应该知道他进来是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还应该明白怎么做。我就好像码头,同事好像是船,到我这里有载客或者载货等各种任务,我就是尽力给他资源。我可以分享我的经验,鼓励他做到最好,但不会去教他应该怎么走,每个人的背景、要求、价值观不同,他要摸索出最适合他的方法。

航空业是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高风险行业。你所经历的最困难时期是什么时候?

最困难就是在2003SARS时期。整个公司差不多垮了,我们希望在不裁员的情况下继续运营,所以提出希望每个员工休无薪假期。当时我负责整个国泰航空的假期安排,有些同事因为所在城市是SARS疫情严重的地方而无法回来,我们除了无薪假期,还是会给他们最基本的薪酬。当时公司周转很困难,但我们还是希望把所有的员工留住。

在长途飞行中你做什么?

睡觉。我一般不在飞机上吃东西,除非想看看竞争对手的餐饮做得如何,这是职业病了。

在工作之外,你会把时间投入到什么样的学习上?

我喜欢看书,但不是商业书籍,文史哲方面的书多些。我喜欢的一本书是《追求快乐》(pursue happiness),它提倡那种内心真正没有繁扰的快乐,就像那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茶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人生好时节。

如果生活中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改变,会是什么?

我希望能让我的同事都在他们岗位上做得更好。因为改变我一个人,在100多个人的团队里面是没用的。他们每个人都做得好一点,我的工作也会变得轻松些,带给我的问题会少些,也给他们多一些空间去发展。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没用的经理——每一次有好员工离开我都会尽力挽留,但通常为时已晚。我就想如果能够更早发现,让每个员工都能在团队里获得更多发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