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企业家》第二次继续对100家知名在华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创新引擎”进行了调查,并推出了“2007最佳企业研究院”
[2008创新特刊] 2007中国最佳企业研究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最大影响来自于制造业的出口。而现在,看看数字就知道,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据商务部统计,在2005到2009年的投资计划中,约61.8%的跨国企业把中国作为首选的研发投资目的国,超过了美国(41.2%)和印度(29.4%)。这意味,长期以来外资将中国做为制造基地和销售市场的局面正在改变。
尽管从外资在华研发中心的战略层次看,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大多从事技术支持和应用研究,但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少数已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比如SAP成都研发中心于2006年4月正式启动,工作重点是为全球中小企业开发产品,其在中国开发的汽车供应商专用软件,已在德国投入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环球企业家》在去年推出“2006最佳企业研究院”后,今年第二次继续对100家知名在华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创新引擎”进行了调查,并推出了“2007最佳企业研究院”。
我们调查发现,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开始将中国视为真正的研究基地。如2006年,微软联合其在华的14家研发机构成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为其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当研发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时,在华研发中心倾向于以模块式嵌入单位的方式参加全球研发体系,以横向联合的方式研发单个产品。位于中国的模块式研发中心多与公司其它机构组成紧密式研发网络,并研发基于某种重要技术标准的系统产品。其战略多由总部制定,而模块式研发中心的技术成果相对于独立式研发中心更易于在全球体系内流动。
我们还发现,跨国研发中心的重点基础正从IT扩大到其他领域,包括生物科技、药品和汽车。诺华制药2006年底开始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设立一个研发中心,是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在全球的八大研发中心之一。早些阿斯利康也宣布将在中国投资1亿美元建立研发中心。丰田先后设立了2家研发中心,包括丰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和丰田技术研发交流广州有限公司。2006年1月三菱汽车在上海成立了海外第三家研发中心。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合资的上海泛亚技术中心也在近年大幅增加了研发投资,并相对独立研发了适合本土市场的
而本土的研发机构,也开始出现国际化的趋势,本次上榜的四家本土企业,全部都在海外有研发机构或研发人员,都将此做为未来的战略重点。我们也希望由此出发,中国企业将来会建构更全面、更完善的企业竞争力。
评选说明
本次对外资在华研发中心和中国领先企业的研发情况进行的综合调研,通过向样本企业发送专题问卷以及公开信息收集来获取研发资料,同时根据对入围样本企业的表现:“研发投入”、“研发体系”、“研发管理”、“研发能力”、“研发合作”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入围外企研发机构样本筛选过程 跨国公司开展在华研发的动机和状态,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作用: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阶段性和价值链转移、海外市场重要性、以及公司全球研发战略与布局等。因此,本次调研的在华外企研发机构样本,根据以下条件进行选择。1.母公司的全球研发情况:公司整体研发投入、国际专利申请情况(PCT)、全球研发体系构建重点选择了研发强度最大的七个行业门类中排序靠前的企业,合计100家跨国公司作为初始调研样本。2.公司在华业务情况:累积投资额、在华销售额、中国市场地位与潜力。3.公司在华研发情况:累积研发投资额或目标投资额、人员规模、在华研发体系构建、对华技术合作(与政府、高校、本地企业联合研发和人员培训)、研发成果(除申请中国专利数量以外,还包括论文、新技术、新品研发情况)4.入选研发机构基本情况:研发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运作独立性、职能定位(仅服务本地还是纳入全球体系)、成立时间(最迟在2006年1月前已投入实际运作)
入围本地企业研发机构样本筛选条件:1.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332家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作为初选样本。2.根据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研发强度的国际行业分类等筛选了20家调研样本。
更多详情,敬请参阅2008创新特刊:
http://www.gemag.com.cn/gemag/tekan/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