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就是一个浮华的名利场,谁起谁落难以预料。我们能做的便是放眼看去,记录下个中沉浮
2008年1月下·名利场
作为印度最了不起的家族企业的首领,拉丹·塔塔拥有自己独特的雄心与梦想。总资产超过140亿美元的塔塔帝国,在印度的钢铁、茶叶、电力等行业拥有绝对的统治力,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第一家五星豪华酒店也在塔塔的掌控之下。
本质上,塔塔见证了印度现代经济的发展,这和拉丹·塔塔本人在经营方式上的国际化探索密切相关。自1991年,拉丹成为这个家族企业的第四任领袖,这家古老公司就开始启用非家族成员进行管理,并以股份制等现代企业体制控制整个集团。在卡车、钢铁、茶叶等行业实现了一系列国际收购后,拉丹治下的塔塔集团已初具跨国大型集团公司的规模。
然而,塔塔先生并不满足,他一直相信汽车业是这个庞大工业帝国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柱。为此 ,塔塔集团决定拿出超过20亿美元的现金来收购两个知名品牌—捷豹和陆虎。
目前看来,塔塔的胜算很大,它与福特汽车的谈判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尽管西方媒体曾对塔塔的东方背景产生质疑,但塔塔丰富的跨国合作经验还是征服了两个英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豪华汽车品牌。
但奢华并不是拉丹对汽车的全部梦想,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愿望是制造出一款售价1万卢布(约合1.85万元人民币、2500美元)的“人民的轿车”。5年前,他宣布这个计划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今年1月10日,70岁的拉丹站在这款超低价车旁,欣然迎接来自全世界此起彼伏亮的镁光灯。
这款造型和中国QQ微型车相似的小车售价约为顶级捷豹轿车的1/40,是此前印度最便宜轿车的1/2,这个价钱,在印度可以买到一辆三轮摩托车。不过,它试图给人们多重惊喜:采用了一个为年轻人所熟知的品牌——Nano,这个原意为“纳米”的单词曾是苹果公司一款畅销iPod播放器的名字。另外,尽管峰值只有33匹马力,它还是配备了一个采用电喷技术、0.6升排量的发动机。
最为独特的是,塔塔的Nano极尽俭省之能事,不配置包括收音机在内的音响系统、没有转向助力、电动车窗和空调,雨刷倒是保留了,但只是一支;位于方向盘和转向轴之间的实心钢管则被“偷换”为一根更为省钱的空心管。
为了展示印度人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天赋,Nano甚至采用了一些过时技术。但另一方面,Nano也善于体现它对时尚感的捕捉。在挑选零部件供应商的时候,它更多使用了互联网竞标。目前,大多数汽车公司只有10%-15%的零部件源自这种时髦做法。而Nano将这一比例提升至30%-40%。
不过,Nano并非全无瑕疵。尽管官方宣称其排放已达到欧洲三号标准,但针对尾气排放和安全性能,Nano引发了西方媒体的一片质疑。或许,它无法行驶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但对拉丹·塔塔来说,他所期待的胜利已经临近—事实上,人民汽车的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秉持天生优越感的西方汽车制造商。
与传统的思维相反,低成本不仅能帮助跨国公司实现对新兴市场的野心,还能贡献不菲的利润。而更重要的是,这套以极低成本制造汽车的工程技术流程,同样可以应用在那些中级车甚至豪华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之中,曾被批评为操之过急的Nano很可能由此引发全球汽车行业的低价狂潮。
具体的行动已经出现。1月8日,印度摩托车公司Bajaj Auto宣布将会与日产-雷诺联盟合作开发一款自己的超低价车,而菲亚特、本田、丰田这些跨国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启动相关项目。
拉丹会因此深感焦虑吗?不,他不认为这些汽车公司剽窃了他的“思想”。通过多年的全球化实战经验,拉丹知道,尽管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细分领域,但只有当足够多的玩家出现时,才能够真正创造出一个市场,而塔塔集团自然会从中牟利,况且,塔塔拥有的真正优势几乎不会被复制—将极奢华和极俭省相结合的印度智慧。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反目英特尔
“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电脑”(one laptop per child, 简称 OLPC)计划的创始人暨主席 尼葛洛庞帝再次站在了英特尔的敌对面。去年7月,双方曾共弃前嫌,一同致力于该计划的推进。孰知,2008年的第一个周四,英特尔宣布因双方有根本性的分歧而退出OLPC。尼葛洛庞帝毫不示弱,以十大要点的控诉来回敬,叱责英特尔背信弃义,半年时间内不但没为计划贡献丝毫努力,反倒经常批评该项目推出的XO笔记本,并大肆推广自己针对发展中市场推出的Classmate笔记本。
尼葛洛庞帝原本希望为世界上的贫穷儿童生产100美元一台的笔记本,以消弭数字时代的贫富隔阂。但XO自去年10月全面投产,成本却达到了185美元,让百元电脑的梦想落了空。如今,面对来自性能表现均优于 XO的Classmate的竞争,尼葛洛庞帝仍笃信,为了慈善该放弃商业竞争,但这显然违背了英特尔的本性。尼葛洛庞帝遭遇了那个永恒的矛盾:梦想和现实难以合二为一。
詹姆斯·凯恩(Jamrs Cayne):有“始”有“终”
在华尔街度过了嘈杂、难堪的2007年之后,新的一年用轮回至起点的方式,宣布了次级债风暴引起的震荡远未结束。在2007年第三季度,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为次级债务问题破产,宣告了华尔街流年不利的开始。当这场震荡波清洗掉了美林、花旗和瑞士银行的三位首席执行官之后,詹姆斯·凯恩终于站起来迎来相似的命运。
今年1月7日,詹姆斯·凯恩开始通知董事会成员,自己将辞去贝尔斯登CEO的职务,但准备继续担任董事长。凯恩曾在2007年12月21日售出了自己持有的约价值1540万美元的贝尔斯登股票,这一行为似乎可被看作他准备离任的先兆。
贝尔斯登总裁艾伦·施瓦兹(Alan Schwartz)接替CEO一职,这位57岁的投资银行家尽管得到了董事会成员的公开支持,但分析师们已经开始讨论贝尔斯登部分或全部出售的可能性了。
默多克(Rupert Murdoch):初战未捷
福克斯商业新闻台被默多克视为进军财经媒体的利器,而如今,这把利器可能因为不振奋的收视率而削弱了锋芒。
据一直监测福克斯商业台的AC尼尔森的调查:平均每个工作日福克斯商业电视的收看人数约6300人,由于收视率低于尼尔森发布报告的最低限度,相关数字一直被封锁。
而且,这个数字也远远低于福克斯商业新闻网自身公布的3万5千人的底线。同时也为CNBC作收视分析的尼尔森公布,就在福克斯商业新闻开播的前两个月,作为其强劲的对手CNBC每天的观众是28.3万人。而在其覆盖规模上,CNBC有9000万的收视用户,福克斯商业的用户目前仅有3000万。
尽管尼尔森的数据受到质疑,但考虑到默多克此前蓬勃的野心,目前的收视状况的确让拥有7000亿资产的新闻集团蒙羞。
赵科林(Colin Giles):新头衔,新攻势
这位曾凭借“2004战役”成功调整渠道、带领诺基亚坐上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澳大利亚人,于2006年出任诺基亚中国新总裁。而从2008年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他的头衔进一步升级——诺基亚全球高级副总裁,负责诺基亚在东半球的业务,同时继续兼任诺基亚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赵的晋升阶梯再次印证了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布局中不断上升的战略地位。
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诺基亚中国区销售总额达46.77亿欧元,手机市场份额超过38%——这些骄人的业绩为赵科林在芬兰总部赢得了赞誉,也成为他晋升的资本。今年,诺基亚正式向互联网领域吹响号角,在中国生活了8年的赵科林将要由此迎来新的战争:使诺基亚在中国真正变成移动的超级终端。
李家祥:“超级承运人”
2007年底,原中国航空集团总经理、国航董事长李家祥突然调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7年前,李从空军紧急调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担任高管,解决其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在他领导下,国航从三大航空公司中的最后一名,发展成为国内赢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
但更重要的是,李家祥的强势思维还延伸到了整个民用航空领域,他希望在国航的主导下整合其他两家航空公司打造“超级承运人”,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2007年下半年,中航集团、国泰航空联手发动了对东方航空的敌意收购,希望阻止新加坡航空与东航航空的合作。李家祥调任航空总局局长之际,正是“东新恋”最后的关键时刻,东航争夺战由此显得更加惊心动魄、扑朔迷离。而从长远来看,在李的推动下国内航空业的整合序幕会被拉开。
胡茂元:“里应外合”
2007年,胡茂元治下的上汽集团越来越显示出凌厉攻势。在国内,上汽实现了对南汽集团的并购以发展自主品牌,同时并购了上柴股份服务于商用商用车计划;而旗下合资企业上海通用汽车销量也再创新高,成为国内首家年销售突破5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另外,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汽车3年后,将迎来首次年度盈利,上汽的经营能力也得到双龙员工的信任。这些都丰富了上汽集团的前景和想象空间。
但是,颇具野心的胡茂元对此并不喜形于色,而是多了些“高处不胜寒”的谨慎。毕竟,上汽整合南汽资产的细节将受到舆论的逐一“探测”,双龙的可持续盈利也将长期考验上汽集团的国际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