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就是一个浮华的名利场,谁起谁落难以预料。我们能做的便是放眼看去,记录下个中沉浮
2008年4月下·名利场
鲍尔森(Henry Paulson):“最伟大的财长”?
自汉密尔顿之后,在奉行“无为而治”自由市场理论的美国,很少再有财长能通过重塑美国金融体系,为自己收获“最伟大财长”的盛誉。
对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来说,开始于两年前的财长任期正处在最好和最坏的时刻,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让他处在压力的中心,而舆论求变的呼声又赋予了他革新的力量。
3月31日,启程前往北京前,鲍尔森公布了一套颇富雄心的金融改革方案,试图以此对美国自内战以来逐步形成的监管格局做出重大修正,对叠床架屋的美国金融管理机构进行简化。
被下属评价为容易说错话的鲍尔森用温和的语调宣布了一系列的计划:扩大美联储权力以监管金融市场,合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并成立新的机构负责全国保险业的监管。尽管并非是对眼前信贷危机的应急策略,却是对危局的正面回应。鲍尔森向媒体表示,他经常对自己提问,“如果有机会重来一遍,怎样的监管模式才堪称适当?”
在此之前,鲍尔森并不以长于思辨蜚声美国财经界,而是以圆熟的沟通技巧以及在华尔街和国外拥有广泛人脉建立了声望。
任高盛董事长期间,鲍尔森是华尔街最成功的商人,而他前后70多次访问过中国,也和中国高层保持着良好关系。在财长职位上,鲍尔森发起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主张用和缓的方式传递压力,促使中国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开放资本市场等问题上让步,而非选择正面对抗。
这一次,面对交谊已久,新任主管贸易和金融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的王岐山,鲍尔森算得上收敛——的确,在华尔街卷入一场波及上万亿美元的金融危机时,呼吁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多少有些滑稽。
事实上美国目前愈演愈烈的信贷危机已经使中国对金融市场开放更加谨慎,鲍尔森承认“毫无疑问,美国市场发生的事情肯定会让中国感到踌躇,他们或许是过于客气,没有直接说出来”。
上一次鲍尔森和王岐山正式会面是在2003年的非典,那时疫情侵袭北京,但更大的风险是外界的疑虑和惊恐。临危受命代理北京市长的王岐山给老朋友鲍尔森打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帮忙,对北京做一次公开访问,当时还是高盛董事长的鲍尔森毫不犹豫就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
现在,鲍尔森表示他和王岐山相识多年,相互信任,知道如何沟通,一般而言,政府换届的时候会有些衔接问题,而他和王岐山完全不存在这种困难。不过,他同时表示,和前任中方代表吴仪一样,王岐山同样也是一个很强硬的对手。
和处理美国国内的金融危机一样,单凭良好的关系和灵活的形式风格并不足以解决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难题,中国官员已在不同场合表示,希望美国承担起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责任。
1米86的鲍尔森正踩在最伟大美国财长的门槛上,如果之前他还只是白宫请来与华尔街和外国政府加强交流的信使,现在更需要展示远见和魄力,而通过启动一场影响深远的计划,则有可能将自己最终归入伟大改革者的行列。
杨致远:覆巢之下
这是一场“猩猩”狩猎“酋长”的野蛮游戏。
过去2个多月间,面对鲍尔默的强势收购申请,一直被视为谦谦君子的杨致远展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和坚持。但问题是,仅靠勇气和坚持能让他13年前创立的雅虎保持独立吗?
答案并不乐观。4月初,鲍尔默再度给雅虎发出了一封公开信,措辞之强硬,堪称“狗熊式的拥抱”。即使雅虎再次婉言拒绝,人们已看不到太多它保持独立的必要——无论是微软携手新闻集团,还是雅虎收购美国在线或联合谷歌,种种救急方案都在暗示,雅虎缺乏保护其作为独立存在的“护城河”。
或许更正确的问题是:即使微软成功收购雅虎,它们会更好吗?似乎同样不会。微软自恃甚高的姿态,注定了这是一次棒打婚姻。可以想象,接下来的裁员与整合,将给谷歌留出更多扩大优势的时间。
索罗斯(George Soros):寂寞的预言者
充满争议的索罗斯永远不会在金融危机中缺席,这次随他而来的是其第十本著作《金融市场新范式:2008年信贷危机及其意义》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索罗斯将眼下的灾难称为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大的金融危机,一个膨胀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后终于破灭的“超级泡沫”,并警告一切才刚刚拉开序幕。去年夏天,索罗斯对市场萧条的预言及最后一刻的战略对策为他的基金贡献了全年回报的32%。
尽管已经是“投资大师”,索罗斯更想成为像黑格尔或凯恩斯式的伟大思想者,而不仅仅只是伟大的对冲基金管理者。但可能让他失望的是,人们更为关注的始终是他的具体投资手法和交易技巧,而不是他的市场理论和哲学思想。
李如成:投资之惑
现在的雅戈尔不再是单纯的服装领域领头羊,而是实业界的投资新星。光环下的阴影尤为引人注目,尽管雅戈尔的投资仍拥有近百亿的浮盈利,但人们更关注的却是前段时间它的6项投资所出现的6.8亿元浮亏。
对于已完成资本积累的雅戈尔和李如成而言,进入资本领域,通过金融手段套利似乎顺理成章。2007年的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膨胀使雅戈尔“不费吹灰之力”赚得大笔投资受益,如果不是大盘从6200点一路下跌到3200点,可以想象雅戈尔即将公布的年报会放出多么大的一颗卫星。
尽管极低的投资成本使雅戈尔几乎不可能出现净亏损,但理智的投资者不会喜欢没有系统支撑的大起大落。大市的大起使资本投资对上市公司盈利的贡献率一度超过主业,现在大市的大落又使人们担忧资本市场拖累主业。成败皆由股市,李如成面临的风险可以无限扩大。
更重要的是,雅戈尔彰显出积累了大量资本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诱惑:是埋头苦干靠实业赚“老实钱”,还是涉足金融靠投资赚“容易钱”?现在,其中的佼佼者李如成遭遇的“困境”给了所有人一个警示。
麦乐年(Jim McNerney):跳票的危险
空中客车公司巨无霸A380三度推迟交付的尴尬终于在老对手波音的身上上演。4月初,波音第三次宣布很可能将首架787客机交付时间再度推迟6到9个月。作为对抗A380的重要机型,这一消息对刚刚扭转不利局面的波音可为重挫。要知道由于A380交付推迟,直接给空客造成了上亿欧元的损失,还使两位空客总裁在3个月内先后辞职。这对执掌波音3年的麦乐年来说,无疑也将是继成功扭转不利财务状况后的又一重大考验。
同样要承受不利局面的还有787的客户们。中国的国航、南航、东航、上航、海航和厦航6家公司订购了60架787飞机。原本计划在首架787飞机交付给全日空航空公司后,其后12架都交付给中国的航空公司,正好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现在形势已大变。
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流年不利
这的确是个破坏信仰的时刻:通用电气——或许是世界上最稳健,也最善于经营华尔街预期的公司——宣布2008年第一季度利润下滑5.8%,这甚至超出其自身的预期。亏损主要来自于其金融业务,这让它成为这波金融危机中又一家沾染污点的企业巨人。
最受打击者应属公司CEO伊梅尔特,这个每天只睡5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的工作狂人,曾经被巴菲特称为“他这一代中最好的职业经理人”。
但自从上任以来,无论他如何努力将这家百年企业改头换面,无论他如何想方设法提振收益,股价并不见太多增长。虽然比起2003年初最惨淡的时刻,通用电气的股价已经增长了50%,但这不过约等于2001年9月伊梅尔特从韦尔奇手中接过公司时的股价,眨眼间已是7年。
李丰华:雪上加霜
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事宜尚裹足不前,东航集团董事长李丰华又遭遇另一股逆流:3月31日至4月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21架航班在起飞后中途“罢飞”返航,导致上千人滞留昆明机场。
尽管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分,这一罕见事件无疑给品牌形象处于弱势的东航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不仅引起了乘客和民航总局的强烈不满,更授予直接竞争对手国航以口实。事实证明,在东航复杂的管理体系仍然堵不住漏洞,不由让人对就任以来一直竭力推进内部整合及提高管理水平的李丰华,及他对新加坡航空管理经验的推崇产生怀疑。接下来,身处漩涡的李将以何种形式承担起这一事件的责任,将是这一事件值得关注的新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