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互利互惠的经贸往来正在代替过去单纯的经济援助,中国在非洲日益发挥出一个大国的作用和影响力
新大陆
1997年年底,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时任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与当时的南非外交部长恩佐南共同在中南两国建交公报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自那时起,中南两国之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时光荏苒,也许最让当初的两位见证者唏嘘的是,不觉间中南关系已经走过了10年。对于两个国家来说,10年,也许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作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南非在中国的对非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与南非建交10年来,双方贸易额占中非贸易总额的大约20%,2007年,双边贸易更是达到了140亿美元,与2006年同期增长了42.5%。两国公司在对方国家投资已超过几十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中国在南非投资超过4.5亿美元,涵盖纺织业、家用电器、食品、矿山等,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更是开启了中南合作历史上的新里程。
而23日举办的针对“南非在非洲——为复兴与发展而合作”的研讨正是对过去10年中南关系的反思与总结。
由南非大使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及西亚非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此次研讨会吸引了诸如南非外交部长恩科萨扎娜·德拉米尼·祖马,南非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倪清阁,以及包括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非研究中心主任杨立华等多位外交人士和研究人员的参加。
10年间,中南两国之间高层互访,双方互信逐步加强,双方相关部门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了沟通、交流,积极推动发展了中非关系。2000年,在南非总统姆贝基 “建立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的倡导下召开的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更是使中南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非研究中心主任杨立华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中非贸易额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非贸易额在2000~2006年间,平均年增长30%,2004年以后,每年增长100亿美元,2000年,中非贸易达到105.9亿美元,这是当年非洲对外贸易总额(2820亿美元)的3.7%,2006年,中非贸易总额为554亿美元,这是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10.13%,非洲贸易总额在2006年底,增加到5470亿美元;在2000~2006年间,非洲的对外贸易几乎翻了一倍。商业部副部长魏建国指出,“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对非洲的GDP贡献大约为20%”。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已超过法国,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在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新的篇章,2003年,中国对非投资(非金融部分)达到4.9123亿美元,到2006增加到25.5682亿美元。截止到2006年年底,中国累计在非投资为136亿元。2007年1月至9月,中国在非直接投资额为6.5亿美元,年增长率203%,联合国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投资中的主要力量。
中非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还由于非洲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001年,非洲GDP总额为6130亿美元,人均760美元。根据IMF统计,2005年,非洲49个国家GDP总额(不包括利比亚和索马里)为9324.13亿美元。考虑到非洲人口为8.6亿,人均应超过1000美元,与中国2001年相同,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800美元,非洲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非洲整体综合竞争力正在加强,国内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使得非洲对国际合作的期望重点在投资、市场准入、和技术转让,而不仅仅是援助和捐赠。
战略伙伴关系是双边的承诺,中国和非洲都认识到其关系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在2000年召开的FOCAC上提出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就是共同发展,这一伙伴关系在很多领域得以实施,由于更紧密地经济联络,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和非洲越来越相互依存。
杨立华认为,在未来的10到20年里,如何将中非之间的合作和可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保持下去不仅是今天的重要课题也是明天的重要课题。
中非要保持可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要加强政治互信,双方的承诺和信心对于建立长期持久的合作关系是最基本的前提。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和南非一直致力于发展双边关系,增强相互理解和信任,根据两国政府于2007年9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两国混委会的联合宣言,“双方同意加强战略对话和交流,共同促进国际关系中民主,并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这一对非洲和平和发展的承诺是中南合作中加强政治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互利的伙伴关系是维持平衡和可持续的合作的关键。为实现双赢,必须加强富有活力的架构和机制,实施合作计划和行动纲领,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作出适时地调整。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将在埃及开罗举办,双方将会提出新的倡议,使双方的合作更加富有成果。
“利用非洲丰富的资源和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 商业合作将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在这方面,管理现行经营状况的行业结构对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2007年的中南两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双方同意加强行业委员会的机制,并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双方同意开展具体工作项目,其中之一就是中非发展基金,鼓励两国的企业公司的贸易和投资,包括矿产、能源、基础设施发展、机械、服装、家电、农业、加工、旅游、和金融方面。”
民间参与促进双边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加强和扩大,这也是发展可持续的伙伴关系的基础。据约翰内斯堡《商业日报》报道“50所南非学校将很快可以教中文”。2008年中南建交10周年,将会有更多的活动,包括“文化表演、电影周、艺术展、商品交易会、文化遗产展览、体育、和媒体互访、学术团体交流、年轻人以及妇女交流活动。”贸易联盟、年轻一代和妇女组织以及学术团体的定期交流活动更加重要,中非人民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历史、发展的模式,项目了解对年轻一代就更加重要。
而南非国际事务研究院的研究则认为,由于非洲需要保护其自然资源已备其将来自身工业化的发展,非洲向中国出口原材料,中国对非洲出口制造产品的趋势将不可持续。为启动协助非洲国家工业化战略计划,中南双方尽快建立研究工作小组,研究如何制定中非经济交往中,尤其是在中非之间的资源开发以及供应方面可取得双赢的政策。
与此同时,“南非风情周”系列庆祝活动也将于北京与上海相继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作为中方代表在21日举行的“南非风情周”北京站开幕晚宴时表示:“中南建交十周年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只是短暂的瞬间。中南关系今后要走的路更长,发展前景也更广阔。南非在香港、广州举办的南非风情周活动已取得成功,即将在北京和上海开始的活动内容丰富,非常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相信南非风情周的举办,将使中国民众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南非,并为双方合作增添新的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