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释放的台海关系改善信号,能否让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焕发更大生机

彼岸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房煜  |  阅读:

421日,潘石屹开始了他的台湾之旅。作为SOHO中国的掌门人,这次来台观光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同冯仑、李思廉等八位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地产商共同考察台湾房地产市场。不同寻常的是,这个陆、港房地产企业家台湾考察团所到之处除了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外,几乎每个安排都被当地媒体全程追踪。

来自台湾的热情并不难理解。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台湾出口衰退,失业率上升,而近几年中的经济发展更是在消费水平下降及缺乏大型投资项目的影响下节节败落。如今,昔日在亚洲“四小龙”中多项指标位居第一的台湾已经滑落至最末位,远远落后于其他三个经济体。

2007年底万事达卡公布的一项调查中,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信心竟然排在亚太13个地区中的最末一位。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报告,台湾地区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5.7%,好于2005年和2006年,但仍低于香港(6.3%)、马来西亚(6.3%)和新加坡(7.7%),更低于大陆地区的11.9%

因此在经历了漫长的经济低迷后,台湾民众需要的正是一股能够提振经济的新气息,携巨资而来的大陆造访团无疑成为了最有力的符号——来自内地的大笔资金、强大的消费群体和购买力都很难不令人眼热心跳。这也是多年来首次有大陆企业以投资为目的对台湾市场进行考察。由于政策限制,过去几十年中,来自于大陆的资金始终无法进入台湾,此番破冰则是缘于在马英九、萧万长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宣布将开放陆资投资台湾房地产业的承诺。

实际上,地产业仅仅是个开始,在航空、旅游等可以想见的空间中,无论是早已进入大陆投资的台湾商人,还是正在对台湾市场跃跃欲试的国内企业,两岸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都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超越香港?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目前大陆已是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台湾对大陆地区的经济依赖越来越重。在两岸经济关系不断加强的今天,台湾岛内封闭的政策已难以为继。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丽瑛在与大陆台商聊天时发现,在大陆的台商很多都不愿把赚到的钱汇回台湾,因此担心需要的时候又汇不出去。过去,美国曾是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时,台湾地区总认为人民币会贬值,政府不鼓励台商往大陆投资,长久以来台商赴大陆投资不得超净资产40%的上限更是大大限制了台资企业的进一步扩张。

但是按照台湾地区当选领导人马英九的计划,国民党的高层已开始考虑实行新的兑换政策。据了解,这一兑换新政可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限额兑换,仅限兑换人民币两万元;第二步则通过修法提高兑换限额,台湾“中央银行”官员表示,将开放人民币在台湾本岛兑换,并已为之做好准备。

这意味着来自大陆的资本,包括大陆台商在台湾的投资将会受到越来越小的技术性限制,而这是所有贸易体之间资金自由流动的前提。

当然,开启两岸直航和开放大陆游客来台观光的计划也是这个重大利好中的一部分。

根据江丙坤掌管海基会后公布的两岸三通开放时间表:200874日,两岸直航启动,每周五至周一对飞。初期以桃园、小港为对航航点,飞往大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四地机场。第一阶段实为周末包机;台中清泉岗和松山机场可能在第二阶段参与进来,争取实现真正的直航包机,并力促在年底实现天天包机直航。

时间表公布后,台湾本地的航空股和观光旅游概念股等板块股票立即大涨。4月,台湾收入最高的中华航空公司甚至开始计划在海峡两岸实现直航后,将台湾—香港的航班数量减少一半以上,由每日18个航班减少到8个。目前,中华航空运送至香港的乘客中有至少60%是去往大陆。

在多数人的预期中,在未来的两岸三通真正实现以后,台湾的经济发展将是下一个香港,或许会比香港的情形更好——自从2004年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后,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的开启使香港的旅游、服务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香港政府的最新统计,今年1月至3月,香港的临时失业率为3.4%,为十年来的低点,而2003年这一数字还处在8.6%的最高点。更有台湾商人大胆预测,或许三通后将有一股台企赴大陆A股上市的融资热潮。 

 

互相进入

毫无疑问,除去直接受益的航空、旅游业外,其他行业的台湾企业也会受益。“虽然三通会使空中运输更受青睐,但船运公司也有自己的机会。”益利公司的许志坚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大陆能源紧张,在一些煤炭等资源性物资运输中,船运仍大有可为。两岸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后,他的公司的业务在大陆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益利业务与大陆的联系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上海、秦皇岛等地,一旦开放尺度增大,许希望以后可以沿内河河道向中部地区开展新业务。

而更关键的还是,新的台海局面会让两岸的市场互相融合,两岸的企业都能受益。

“有同行告诉我,台湾的房地产市场非常低迷,我觉得正是在低迷中才有机会。”潘石屹对《环球企业家》如此解释他对台湾地产市场的期望。而对于曾经去过台湾的冯仑来说,台湾之行就不仅是“机会”了,还可能会签下具体的投资意向,在动身前冯仑曾表示,此次去台湾有意向租下台北一0一高楼层办公室。

比房地产企业等待得更久的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厦门高崎机场。早在1990年代初,厦门机场启动二期工程的时候,设计者已经将直航因素考虑在内,设计的吞吐量可达上千万人次,但那时的直航还遥遥无期。未来,在首批开通直航的四个大陆机场中,厦门高崎机场是离台湾航行距离最短的一个。到台北、高雄包机航程不到80分钟,直航后可缩短至半个小时。

“我们会了解他们(台胞)的基本航班计划、基本需求;为来厦门中转的台胞提供免费候机楼消费券、免费转机休息室、免费环游厦门的观光巴士票等服务;近期我们还会到南昌、青岛等地推介厦门机场中转服务。”厦门机场的相关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说。

事实上,在厦门机场2006年成为两岸包机航点后,“小三通”给福建带来的台海通道效应相当明显,人流物流大增。而接下来的“大三通”带来的效应则不仅仅辐射厦门地区,过去曾有学者提出的“中华港口圈”的概念将可能真正实现,即将已有的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预设的高雄亚太航运中心联为一体。

无疑台湾对内地的投资重点也可能会随着直航的开始而产生变化。台商投资大陆20年来,其投资仍然主要集中在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重点的东部沿海,其实际投资金额占总额的81%左右。随着政策的新变化,近年已初露端倪的台商北上或西进之风潮必将更加热烈。

当然,所有的愿望并不完全等于现实。正如陆、港房地产考察团团长刘长乐所说,“未来投资要看台湾法令的开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