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幸存的孤儿将会被更多的家庭领养救助

[汶川地震专题] 孤儿不“孤”

来源:《华尔街日报》  |  作者:《华尔街日报》  |  阅读:

中国四川大地震的幸存者正在组建自己的临时家庭。志愿者张雯(Melody Zhang)说,在收容了数千名幸存者的成都九州体育馆,她就遇到了来自四个不同家庭的一位母亲、一位父亲、一位爷爷和两个孩子组成的“很不错”的家庭。

担任收养机构儿童希望救助基金(Children's Hope International)主任的张雯说,他们只是自然而然地彼此照顾。她一直在四川省负责发放救济品。

随着四川抗震救灾的重点逐步转向救助幸存者,中国涌现了收养此次震灾孤儿的大量请求。四川省民政局已经设立了收养热线,并表示已收到全国各地的数百个咨询电话。上周五拨打电话的人非常多,以至于热线电话几乎一直处于占线状态。

政府努力平复一些人的迫切心情,上周五通过国营新闻媒体宣布,只有在重建工作开始后才会对孤儿进行永久性的安置。国家民政部一位自称姓甘的女发言人表示,所有事宜都将严格按照收养法执行。

政府部门尚未提供地震造成的孤儿人数大概有多少。甘女士说,有很多孩子至少暂时没有父母认领,寻找他们的父母还需要时间。在九州体育馆,人们在公告栏里张贴了很多信息,寻找失去联系的家人。

官员们表示,一个令人感到悲哀的现实是,孤儿数量可能不会很多,因为在估计的5万名死难者中许多都是儿童。上周一的地震正发生在学校上课时,许多学校在地震中倒塌。

张雯说,从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孤儿不但需要身体方面的治疗,也需要心理方面的支持。她曾遇到一个名叫申小玉的4岁女孩,地震后这个女孩自己从幼儿园的废墟中爬了出来,但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她却一言不发。张雯称,她的同事正在培训志愿者,为身患创伤后压力症的儿童提供心理指导。

在去年对外国家庭收养中国儿童实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后,有关部门尚未表现出放松这一限制的迹象。中国已经修改了相关规定,禁止单身、肥胖、50岁以上和目前服用精神药物的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在过去的10年里,共有5万多名中国儿童被美国为主的外国家庭收养,而完成整个过程需要数年的时间。

中国修改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政府无法满足潜在外国家庭的需求。中国的出生率一直在下降,经济增长使因贫穷而遗弃孩子的家庭减少。

如今,四川地震让中国人提供救助的热情和同情心爆发了出来。

45岁的李传喜(音)就是希望收养孤儿的人之一。他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他说,我每天都在盯着电视,等待汶川地震的最新消息。每当看到孩子们可怜的脸时,我都忍不住会哭。

他说他同妻子讨论了这件事,如果能得到允许,他们希望能收养两到三个孩子。目前还不清楚政府是否会为地震孤儿修改“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政策。李传喜说,我的房子很宽敞,足以容纳新的家庭成员。他们还有一个19岁的女儿。

国家民政部表示,到目前为止要求收养孤儿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实际需求数。甘女士说,中国的家庭已经足以收养所有孤儿,在这点上没有任何困难。

阅读更多有关地震的消息,敬请点击《四川汶川强烈地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