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我国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非常有限
[汶川地震专题] 地震无碍食品价格
四川是我国第3大肉类生产省份、第1大猪肉生产省份、第5大粮食生产省份。四川的猪肉产量超过全国产量的10%。去年,在全国生猪生产下滑、猪肉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四川生猪出栏9911万头,同比增长5.2%;外调猪肉117万吨,同比增长22%,约占全国猪肉外销总量的1/3。因此,有海外分析机构认为,四川地震或推高食品价格,使通胀压力有所增加。
但是,根据四川省、全国乃至国际情况来分析,这次地震对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非常有限。
首先,从四川本省的情况来分析。从时间上看,在四川省发生地震的时候,受灾地区粮食种植的主体工作尚未展开,而且,受灾面积是局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除非接下来的粮食种植受到实质性影响,地震不会对四川省的粮食产量构成大的影响。
其次,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这次地震震感较强的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和湖北的GDP总量占全国的18%,但其生产基本上未受到严重影响,都在保持正常。去年,由于生猪供应紧张,全国各地都加大了都生猪养殖的政策扶持力度,这些新增生猪供应量将能有效缓解生猪供应压力。
如果说地震对食品价格有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心理层面的影响,由于一些人不了解真实情况,担心地震减少粮食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些中间商人可能趁机囤积居奇,推高食品价格。但是,鉴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动能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上涨空间非常有限。二是交通受阻导致的粮食与生猪供应的暂时性减少。地震导致部分道路交通受阻,相关粮食与生猪不能及时地运出,供给的减少将加大个别地区食品类价格上行的压力。三是投资方面的影响,地震可能使得粮食或生猪的投资动力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性优惠措施,给粮食与生猪生产的投资者带来信心保障,只要这种信心不受到削弱,地震对我国粮食供应和生猪供应的影响将是非常有限的。
从国际因素来看。目前,国际粮价可能即将步入调整阶段,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国化解地震灾害对粮食价格的影响。
综合国内、国际的情况来看,地震灾难不会推高粮食价格和猪肉价格,也不会增加我国因食品价格所推动的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