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奥巴马和希拉里曾势均力敌地比拼过,但奥巴马出色的德鲁克式管理哲学决定了他的成功
德鲁克式竞选
自奥巴马宣布成为民主党候选人那一刻起,政治评论家就已经开始分析他战胜希拉里声势浩大宣传战略的各种因素,并一致认为奥巴马明显般的个人魅力和激情闪耀的演讲方式是他取胜的关键,这点也被奥巴马自讽为魔鬼般天赋。
但需要提出的是,奥巴马高超的管理能力,至少是他智囊团的管理才能,有着彼得·德鲁克的风范,这才是他成功的决定因素。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事实上,奥巴马在选举过程中对德鲁克提出的管理五大问题几乎个个击中要害。而德鲁克本人也认为这五个问题是任何一个组织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包括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性组织在内的机构。这几个问题虽然表面上看似很简单,但实质上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
奥巴马和希拉里毫无例外的从德鲁克的第一个问题着手,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过去的16个月里,两人面对晋级民主党一把手的唯一票席,两人对此的回答都是赢得引领国家前程的机会。但是这个之后,接下来的四个问题的答案有了很大的不同。
心系各群体
面对第二个问题,谁是我们的客户?德鲁克对这个问题的要点提示是,按重要性排好次序,在做决定的时候作为参考。
在某种意义上,奥巴马和希拉里都会不约而同的把他们的“客户”定位为美国民众。因为任何政治宣传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选票。但是不同的是,奥巴马的答案别出心裁:他们分布在举行党内基层会议的各个州,他们包括共和党、独立派人士甚至高中生。
在这些群体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为奥巴马赢得了绝对的胜筹。而希拉里一直遵循传统的竞选方式,她的蓝图里面忽略了这些群体,所以她失去了很多选票。
德鲁克表示他的第三个问题“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或许正是最重要的一个。事实证明,这也是最关键的一局。奥巴马搞定了它,希拉里却弄糟了。
选民的认知价值
与希拉里作为华盛顿局圈内人的角色不同,奥巴马称自己是白宫的局外人,他的视角是由外而内的,恰恰与民众期待变革的心理相吻合。
“有些机构非常清楚他们应该传达什么样的价值,只不过他们通常不理解如何从客户的角度看待这些价值,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些设想,”德鲁克写道。而这点对希拉里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当然,任何一项好的计划,无论是否属于政治层面的,都应该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这也使得德鲁克的第四个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的结果是什么?希拉里在竞选中期的时候的确做出过一到两次调整,这包括她在2月份辞退竞选经理。她的反应从来不够迅速,也不够有决心,她的决定也显然被不少人指责有失公平。希拉里一直都在用民意测验专家马克·潘恩,而据报道奥巴马有四名民意测验专家,他更愿意倾听多方意见,了解他在竞选中的位置。
传达精心雕琢的信息
德鲁克的第五个问题是和其他四个问题相关的:我们的计划是什么?“计划并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应该巩固好的部分,淘汰失败的部分;有时也需要做出风险性的决定,同时对它可能产生的效果作出最大的估计;设立目标,从系统回馈中评估表现和结果;并在条件变化时不断的作出调整。”
奥巴马在他的计划中也并非万无一失,但总体上说,他已经很出色了。他准确的传达出信息,并且自始至终泰然自若的传承,从不偏离。作为政治家他开天辟地地把竞选战场搬到互联网上,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在他的网络社区里,选民竞相打气助威,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网上筹集了2.65亿美元的竞选基金,被称为“网络提款机”。根据各方的看法,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帮他分析民意调查和投票数据,并且把这些发现形成行动准则,运用到下一步的竞选当中。
奥巴马清楚的知道,竞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事实上真正的竞赛才刚刚开始。极富推断力的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和奥巴马一样了解公众的期待,他明确表示要给华盛顿带来一次真正的变革。
历史的一页已经结束,当初的12名竞选者已经变成了今天的一对一的比拼,而剩下的依然是德鲁克的五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