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卡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六个月主要亚太地区市场消费者信心下降

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万博宣伟  |  阅读: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2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MasterCard Worldwide IndexTM of Consumer Confidence)显示,今年下半年亚太地区整体消费者信心指数预期从上期的69.3下降到56.0,这一数字也低于一年前的水平(67.9)。不过中国大陆消费者对市场的情况则保持了一贯的乐观,当前指数水平为82.7

这项为期六个月的调查揭示,13个被调查市场 的整体消费者信心低于历史平均水平60.2,是1993年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开始以来的31期报告中第九个最低水平。指数下降的原因可归结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挥发,主要金融市场的次级债损失,通货膨胀,飙升的石油和食品价格,以及多个受调查市场经济增长放缓。

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旨在调查市场内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的主流预期,在调查中,受访者须从就业、经济、固定收入、股票市场及生活质量五项要素,在0100的基准中做出评分。高于50分的成绩表现的是消费者不同程度的乐观情绪,而低于50分则被认为是不同程度的信心低迷,50分为中立。

亚太地区对五项指标的整体预期与上期调查相比都有所下降。尽管对生活质量(48.2)的预期略显悲观,但就业(54.2)、经济(51.8)和股市(53.4)还是保持了积极的趋势——尽管与上期相比有所下降。但固定收入(72.2)指标是例外,保持了比较乐观的情形。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地区首席经济顾问王月魂博士评论道:“尽管亚太地区的金融机构并未受到全球金融动荡的直接影响,但是不断严重的通货膨胀正成为亚太区内的新挑战,通胀水平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市场。这导致了区内多个市场采取了必要的紧缩货币政策,还使印尼、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大陆采取了食品和燃油补贴政策,以提高借贷成本和降低消费者支出。亚太区内的消费者信心会在中期有所改善。”

新加坡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表现出高度稳定的乐观情绪,其指数为87.3,高于六个月前的83.6及一年前的83.3。并且新加坡消费者对所有五个指标的乐观程度都比较高,仅次于该市场1999年下半年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样的乐观情绪也呈现在其他四个市场:中国香港(83.1)、中国大陆(82.7)、越南(86.2)以及中国台湾(71.3)。

另一方面,六个市场的情绪则非常悲观,仅比他们在97-9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稍高,这些市场包括:韩国(27.7 ,金融危机期间为26.1),马来西亚(36.9,金融危机期间为40.9),新西兰(37.1,金融危机期间为38.5 ),澳大利亚(42.8,金融危机期间为43.0),菲律宾(43.2,金融危机期间为47.7 ),泰国(23.7,金融危机期间为25.6)。

另外两个市场——印度尼西亚(36.7)和日本(29.0)虽然指数高于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但对未来六个月的市场预期仍不甚乐观。

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是区内历史最悠久的该类调查。最新一期调查于200852日至26日进行,共调查了13个亚太区市场的5,404名消费者。

报告的其他要点包括:

受就业、经济、股市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的乐观情绪推动,台湾(71.3)终于结束了长达一年半的低迷期,台湾消费者对固定收入也保持了一贯的积极预期。

泰国(23.7)的指数在亚太地区13个被调查市场中排名最低,该市场正处于自1995年下半年进入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这一情形不禁让人回想起亚洲金融危机。消费者除对固定收入指标持中立预期外,对其余四项经济指标的预期都非常悲观,其水平与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持平。

刚摆脱低迷状况的日本(29.0),再次出现波动。2005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期间的四次调查中,日本消费者曾首次出现积极的预期。本期调查显示,日本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的经济和生活质量指标预期尤其悲观。

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各市场情况

中国大陆(82.7

中国大陆的消费者信心水平仍保持在高位,除北京外,指数高于六个月前、一年前和历史平均水平。

整体来看,中国大陆消费者对就业(81.7,六个月前为79.6,一年前为75.3)的预期非常高,固定收入(91.0,六个月前为91.6,一年前为90.2)的预期也在很高的水平,消费者对股市(71.2,六个月前为72.9,一年前为72.5)的情绪也还算积极,但对经济(84.4,六个月前为90.7,一年前为92.0)和生活质量(85.3,六个月前为92.8,一年前为90.1)的预期有所下降——尽管后两项指标的绝对数值也很高。

与六个月前相比,北京(77.9)消费者对五项指标的预期都有所下降。除了就业指标外,所有指标与一年前相比都降幅明显,其中股市指标的降幅最大(58.9,六个月前为75.4,一年前为72.0)。

上海(95.2)无论是整体指数还是各单项的情况都非常乐观,其总体指数超过了90,而生活质量(100.0)、经济(99.2)、就业(95.9)和股市(91.0)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与六个月前(78.3)和一年前(74.5)一样,广州(76.5)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预期,该城市的历史平均水平为74.6。他们对固定收入(94.4,六个月前为85.4,一年前为79.3)的乐观预期甚至达到新高。同时,他们对经济(71.9,六个月前为82.6,一年前为79.3)和生活质量(72.6,六个月前为90.5,一年前为77.9)的预期略低于过去几年,不过绝对指数数值还是比较高。

中国香港(83.1

香港消费者保持了过去9期调查以来的积极情绪。目前的指数水平略低于六个月前(85.9)和一年前(84.7)的水平。不过,还是远高于该市场的历史平均水平56.6

与最近的一期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一样,香港消费者对就业(88.2,六个月前为93.6,一年前为89.1)、经济(88.9,六个月前为91.2,一年前为91.1)和固定收入(91.7,六个月前为92.3,一年前为90.5)的预期保持了积极态势。

香港消费者对股市(71.2,六个月前为69.3,一年前为70.6)的心态还算积极,生活质量(75.5)指标虽然从高位有所下跌,不过绝对数值还算乐观。

中国台湾(71.3

台湾消费者在过去的六期调查中都表现得比较悲观。不过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与六个月前(29.7)和一年前(35.6)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高于该市场偏悲观的历史平均水平46.9

台湾消费者对就业(75.0),经济(79.8),股市(81.1)和生活质量(67.3)的预期都比较积极。不过他们对固定收入(53.6)仍然不确定——尽管指数得分偏向积极的一端。在过去的三年间,消费者对经济指标都非常悲观,除了一、两次他们对股市的预期略微高于50.0的例外。

澳大利亚(42.8

与六个月前(64.9)和一年前(68.3)相比,澳大利亚对未来六个月的预期没有那么乐观,并非所有指标都如此,但就业(39.8,六个月前为55.5,一年前为63.7)、经济(38.8,六个月前为61.4,一年前为68.8)、股市(44.0,六个月前为62.8,一年前为75.8)、和生活质量(32.7,六个月前为60.8,一年前为58.7)的情况确实有所下滑,目前澳大利亚的指数甚至低于其历史平均水平56.8

唯一的例外是:澳大利亚消费者对固定收入(58.9,六个月前为83.7,一年前为74.5)的预期还算乐观,这也是他们在过去的所有30期调查中一贯的表现。不过目前固定收入的水平是该市场1993年上半年指数创立以来的最低水平。

印度尼西亚(36.7

在最近的三期调查中,印度尼西亚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的预期还算乐观。不过,本期报告中,消费者的情绪无论与六个月前(57.8)、一年前(53.5)、一年零六个月前(62.5),还是与历史平均水平(65.7)相比都大幅下跌。

消费者对经济(23.8,六个月前为51.4,一年前为53.5)、股市(38.6,六个月前为58.4,一年前为56.9)、生活质量(17.3,六个月前为52.0,一年前为32.8)的预期降幅很大,目前的情况比较悲观。对就业的预期甚至下降到非常悲观的水平(21.4)——低于已经比较悲观的六个月前(39.1)和一年前(41.4)的情况。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印尼指数水平的大幅下滑。

除了在1998年上半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外,印度尼西亚的固定收入(82.4,六个月前为88.0,一年前为82.8)指标一直都保持了比较乐观的水平,当期的指数为82.4,六个月前为88.0,一年前为82.8。事实上,不管情况如何,印尼政府每年都会提高工资水平,因此印尼的固定收入指标多年来的表现一贯如此。

日本(29.0

在低迷期日本的指数水平最低仅有17.42003年上半年),最高也不过45.42005年上半年),恢复后的日本曾连续四期调查保持了超过60的指数水平。不过最近日本的消费者预期又开始波动,对未来六个月的预期甚至可以说是悲观。

日本的指数远低于六个月前(48.6)和一年前(66.8)的水平,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1.5)。消费者对经济(24.4,六个月前为50.4,一年前为73.1)、股市(32.1,六个月前为58.5,一年前为70.1)、就业(34.5,六个月前为60.4,一年前为81.5)和生活质量(19.5,六个月前为32.4,一年前为54.1)的态度也有大幅的下降。

固定收入(34.5)指标的降幅稍缓,但也大大低于六个月前(41.1)和一年前(55.4)的水平,并且和其他指标不同的是,固定收入指标还低于最近几年的水准。

[---分页标志符---]

韩国(27.7

韩国市场的消费者信心与六个月前(64.1)和一年前(48.5)相比都有大幅的下降,目前的指数低于历史平均水平51.7,甚至低于该市场前30期指数调查中的大多数数值。

消费者对所有的五项指标不仅仅是低于六个月前和一年前的水平,而且目前对就业(16.4)、经济(11.7)、生活质量(15.8)的情绪都很悲观。虽然对固定收入(45.9,六个月前为73.7,一年前为58.6)和股市(48.7,六个月前为66.6,一年前为70.2)的预期不那么悲观,但还是低于六个月前和一年前的水平。

马来西亚(36.9

由于消费者对所有五项指标的预期都反常地低,因此马来西亚的指数仅有六个月前(72.5)、一年前(71.0)和历史平均水平(72.8)的一半左右。自1998年上半年(23.8)和1997年下半年(31.5)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该市场的消费者信心还未如此低迷过,这也是该市场加入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15年半以来所有31期调查中,第三个历史最低指数。

马来西亚的情况也许与2006年下半年(37.5)有联系,不过消费者对经济(33.62006年下半年为39.2)和生活质量(31.22006年下半年为39.8)的预期走低,但对固定收入的预期却有所上升(39.52006年下半年为31.9)。

新西兰(37.1

最近的三期调查中新西兰都保持了连续的乐观态势,包括六个月前(56.3)和一年前(57.1),以及一年半前(61.0)。

不过,消费者的情绪近期有明显的下降,下滑到历史平均水平(58.8)以下。目前的指数表现在对各项指标的悲观预期上:就业(30.8,六个月前为51.9,一年前为52.7)、经济(30.1,六个月前为53.4,一年前为48.3)、股市(31.5,六个月前为56.5,一年前为61.3)、生活质量(33.8,六个月前为39.5,一年前为43.1)。

与之前的所有调查类似,消费者对固定收入持续保持了乐观的预期,但当期的指数59.3仍然是1993年下半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菲律宾(43.2

菲律宾的消费者信心跌幅明显:六个月前是67.7,一年前是64.6,历史平均水平是50.8,而当前的指数只有43.2。虽然2006年上半年菲律宾摆脱了连续三期的低迷,消费者情绪转为乐观,但本期调查发现,菲律宾消费者的情绪再次出现波动。除了他们长期保持的对固定收入的乐观预期(78.4),消费者对其他四项指标都非常悲观——就业(28.7),经济(35.5),股市(38.1),生活质量(35.4)。

新加坡(87.3

新加坡消费者仍然非常乐观,本期的指数高于此前的15次调查,包括六个月前(83.6)、一年前(83.3)和该市场的历史平均水平(67.0)。事实上,自1999年下半年(92.7)和2000年上半年(87.4)以来,新加坡消费者的乐观情绪在本期调查达到了最高点。

消费者对经济(93.4)和就业(98.1),固定收入(85.9)的预期都非常积极,对股市(80.0)和生活质量(79.0)的态度也比较乐观,以上因素支撑了新加坡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指数得分。

泰国(23.7

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五期调查中,泰国消费者的信心尽管有波动,不过大部分还是比较悲观。当前的指数也在意料之中,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最低的水平。也许这样低迷的情况会让人想起亚洲金融危机,在危机期间泰国的指数水平为:1998年上半年18.21997年下半年20.21997年上半年25.3

泰国的指数明显低于六个月前(44.2)和一年前(36.7),以及历史平均水平(55.2),还低于该市场历史上25期指数中的23期的水平。除固定收入(50.5)外,消费者对所有指标的预期都非常悲观:就业(22.2),经济(16.2),股市(17.2),生活质量(12.6)。尽管固定收入的指数稍微倾向乐观,但还是接近该市场的历史最低水平。

越南(86.2

越南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的预期一如既往,非常乐观。与上期指数相似,他们对固定收入(97.0)和就业(91.2)的预期继续保持在高位。尽管对经济(84.0,六个月前为97.7,一年前为97.8)和生活质量(86.0,六个月前为95.8,一年前为96.5)的预期稍低于前两项指标,但他们还是保持了乐观的情绪。对股市(72.7)的预期虽然低于六个月前(87.0),不过还是高于一年前的指数68.5,比较乐观。

越南的指数虽然非常高,但是与六个月前(94.3)和一年前(91.3)相比还是有所下降,甚至低于该市场的历史平均水平91.9和大多数历史数据。自2003年下半年越南进入信心指数调查以来,这是为数不多的比较低的指数得分。

同时,越南消费者对经济和生活质量的预期也有所下降——尽管绝对数值还是非常乐观。

注:表中所示的金融危机时期是根据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所得出,并非同真实历史时间或其他定义所限定的时间期间同一。

历史平均值是截至上次调查的所有调查结果的平均值,不包括本次调查。

*由于没有参与97/98年的调查,越南在该年度没有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