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人能打两场一模一样的战争,也没有人能经营两家一模一样的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活动是一场掷硬币的游戏。它的确有一些原理和规则作...
[领导力特刊]终极阅读指南
没有人能打两场一模一样的战争,也没有人能经营两家一模一样的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活动是一场掷硬币的游戏。它的确有一些原理和规则作为基础,但杰出的公司和商业人物,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迸发出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商业书籍,并非作为复制一个伟大公司的指南,而是需要激发新的可能性。下面15本商业书籍扮演的正是这个角色。
《迪斯尼战争》
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
迪斯尼公司董事长艾斯纳和迪斯尼家族的罗伊·迪斯尼之间的斗争就像这家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一样精彩。这本书从多个视角讲述了这场权力斗争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作者: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本人并没有写过书,但他每年都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本书就是这些信的整理和汇编,它涵盖了从企业治理到公司财务乃至收购兼并的广泛内容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作者:郭士纳
当一个庞然大物即将摔倒的时候,如何让它重新站稳并且继续前行?这是郭士纳进入IBM时面临的问题。这个技术外行用9年时间做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保持了IBM的完整;二是让IBM从生产硬件转变为提供服务。有关公司再造的最好样板
《宏基的世纪变革》
作者:施振荣
台湾IT教父施振荣在退休之前的著作,这本书不但讲述了宏基集团解决代工和自有品牌的冲突,确定专注、简化、前瞻原则的二次再造宏基的过程。这本书凝聚了施振荣33年从业经验的经营管理智慧
《世纪大拍卖》
作者:克里斯蒂娅·弗里兰
当年,作为《金融时报》驻莫斯科记者,作者以大量细节记录了这个共产党国家如何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无法遏制地滑向权贵资本主义。现在本书作者已成为《金融时报》美国版主编
《丰田生产方式》
作者:大野耐一
丰田前副社长大野耐一的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丰田赖以成名的现场管理,但本书更具意义的内容也许是丰田生产方式与福特生产方式的比较
《影响力》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商业的本质是交换,而交换通过谈判达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至少在一半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商业行为成功与否。这本书旨在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另一些人容易受他人影响
《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作者:罗伯特·鲁宾
这本书部分是政治回忆录,部分是经济分析,部分是对商业问题的看法,贯穿其中的是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的人生哲学——“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蓝血十杰》
作者:约翰·伯恩
十位哈佛毕业的高材生,在二战中将数字化管理模式运用于美国空军后勤,战后他们加盟福特汽车公司,把数字化管理引入现代企业,拯救了衰退中的福特
《花旗帝国》
作者:莫妮卡·兰利
本书记录了犹太移民之子桑迪·韦尔在华尔街正统势力的排挤和蔑视中如何攀爬到事业顶峰,掌控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
《证券分析》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本1934年出版的书仍是投资者的《圣经》,它第一次阐述了如何寻找“物美价廉”的股票和债券,这些方法也为许多投资大师遵循。这一切源于格雷厄姆对投资的洞察力:发现价值
《赢》
作者:杰克·韦尔奇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杰克·韦尔奇几乎获得了这个角色能够取得的一切:职业声望和巨额酬金。这本充满“格言”的书就像是一本“CEO指南”
《门口的野蛮人》
作者:布赖恩·伯勒
围绕收购RJR纳贝斯克公司,公司自己的管理团队、KKR公司、第一波士顿三方展开激烈争夺。这本书对于收购过程的精彩纪实让人们第一次深入了解了私人股权投资(PE)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作者:艾尔佛雷德·P·斯隆
通用汽车前董事长详细描述了公司的战略、持续经营、财务成长等方方面面,试图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通用汽车公司。1960年出版后,本书随即成为经典,据说日本人从中学会了如何管理大企业
《公司的概念》
作者:彼得·德鲁克
这本以通用汽车公司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中,德鲁克试图探索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社会中一个大型组织如何维持运转,以及与这个社会的关系。这本书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