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在中国度过了29年后,戴坚定的解决办法是:往后看

[领导力特刊之钩沉·中国通]与往事干杯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8年7月5号刊 第13期 总第160期  |  作者:本刊记者 黄继新  |  阅读:

1979年夏天的南京,气温时常可以爬到三十五六度。在傍晚的时候,热浪里浸泡色彩单调的街道和灰蒙蒙的人们,像一卷黑白胶片。21岁的戴坚定飞驰进胶片中,凤凰自行车沿着汉口西路噌铃铃前行,仿佛一个找到了金银岛的寻宝少年。事实也多少如此——在5公里外的双门楼宾馆,在大厨统治的厨房里,冰冻着戴坚定的金陵啤酒。

啤酒尽管并不常有供应,但总还是偶尔能买到,更少见的是冰箱——戴坚定所在的南京师范学院里没有任何一台。但这个澳大利亚交换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拥有冷柜并且热爱香烟的双门楼大厨。他用一条中华烟换来了啤酒的冰冻服务。此时他刚到中国不到半年,一瓶凉爽的啤酒足以让他忘记牛肉——在中国的前7个月里,他没有尝到过牛肉的味道。

不过,戴坚定一切都能接受。他在澳大利亚也是个穷学生,从小没有穿过新的校服,课本和自行车都是二手的。他心里很清楚,作为南京市仅有的21名外国人之一,他已经享有了若干中国人无法获得的特权——尽管他从南京去一趟上海要花三个星期时间在手续上,并且只能像货物一样被人从专门的候车室送上指定的火车车厢,然后再在特别的房间里等待被人领走。但他知道,中国人的生活比他的空间更狭小。中国人比他穷多了,人们一成不变的装束和瘦削体型曾令他在初到中国时大感吃惊。至少他可以打电话和友谊商店预约开门出售给他咖啡——如果你愿意管它叫咖啡的话。

拥抱变化

戴坚定日后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方式也许从这时起便定下了基调。今日这位必和必拓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少见地坐在办公室里,向《环球企业家》讲述他的故事。尽管观点鲜明,但他仍不是一个喜欢到处贩卖中国经验的人。与表达相比,他更爱自己去体会和倾听——在中国生活29年来,他的中文口语仍远远逊于听力。当然,这个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当2004年中国舆论将他领导的必和必拓中国公司指责为“强盗”时,他必须学会不厌其烦地去解释。那时候,面对这个钢产量全球第一的巨大经济体,试图将铁矿石的供应价提高70%,他需要提供能让中国人在情感上很好接受的理由——尽管充足——才能洗脱“趁火打劫”的嫌疑。他希望中国人明白,铁矿石的长期稳定供应对饥饿的中国钢厂来说是第一要务,其次才是价格,更何况必和必拓的价格再怎么涨,也比不上运费奇高的巴西矿石或者更高价的印度现货。

这是一个需要巧妙控制平衡的“走钢丝术”。一方面,必和必拓需要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获得相对应的收益,另一方面,这家全球最大矿产公司又得扮演好“中国人民好朋友”的角色。

如履薄冰?戴坚定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最艰难的时光已经过去。他曾随着一家荷兰海运公司被赶出青岛的一个海员培训基地,因为荷兰政府向台湾出售了潜艇。他也体会过坐在办公室里看见工商执法人员从天而降,没有任何预警便拿走了公司营业执照。作为必和必拓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新开拓者,他经历了从3个人——他和他的助理及司机——发展到近百名员工。

在中国的一切经历反而促进了戴坚定的乐观性格。和所有中国的批评者不同的是,戴坚定永远知道对比的重要性。其关键是,参照系不是欧洲或者美国,而是过去的中国。坐在上海新天地明亮的办公室里,戴坚定看见手下年轻能干的女秘书,便总是忍不住想起29年前在南京认识的“同龄人”们——她们也是二十四五岁,但衣着简陋,缺乏足够的牛奶和鸡蛋,她们不可能隔天就换一个头发颜色,想象不出同时用好几部手机是什么情形,她们也没有资格和资金在五一假期里出国游玩。

这也是中国益发吸引他的地方。这里充满了变化,极速的巨大的变化。而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沧海变桑田的生活,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了信心,他们总是希望生活得更好,时刻准备着拥抱下一次改变,戴坚定说。他的家庭也是中国国际化的一个最好体现,他和西班牙裔的妻子在中国相识并结婚,大女儿和大儿子都出生在这里,小女儿则是一个领养的中国女孩,一家五口操持着三种语言。

耐心的回报

即使对于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所有变化的戴坚定来说,变化的速度仍然让他准备不足。过去连续数年,他和必和必拓的同事对中国增长速度的预估总是低于实际的数字。这当然也给了必和必拓加强在中国市场地位的信心,也加强了他待在中国的信心。

当然,这个信心早在29年前就定下了。1980年初,澳大利亚与南京的交换学生项目被提前中断,戴坚定设法多待了几个月。学校外语系希望他能多留下来,但领导学校的革命委员会坚持反对。尽管后来还是被迫提前完成原计划为期2年的南京生活,戴坚定仍然觉得,他需要继续留在中国。

这事也让戴坚定开始了解到中国社会平静表面下的隐秘矛盾,同时他也因此知道了朋友的重要性。在1979年年底的南京,对于英文表达并不流利的中国学生来说,与一个汉语远不够好的澳大利亚人单独会面已经犯了大忌,遑论向他解释清楚学校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那些学生很勇敢,他们告诉我很多情况,极大地帮助了我。”戴坚定回忆道,“他们这么做对自己并无好处,只是因为他们很正直。”

此后,戴坚定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国朋友的帮助。他们可能是商业伙伴、高尔夫球友、谈判对手、或者奥委会官员。他们会和他探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调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意味,也会让他知道不能误解了中国钢厂对外表现出的强硬。

当然,戴坚定也益发学会了耐心。他1999年便第一次向北京奥组委官员提出为奥运会奖牌提供矿石的建议,直到6年之后这个协议才落字入纸。戴坚定也因此为奥运会新创了一个赞助商类别:多元化矿物和奖牌赞助商。耐心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此刻,必和必拓正在努力说服中国钢厂接受95%的铁矿石涨价幅度,但与四年前相比,这一举动在中国财经界引发的讨论更多是关于中国钢铁业如何整合,而非聚焦于“澳大利亚坏人”的骂声。

“如果你忍受了,明白了对错,你会发现你有很多机会。”戴坚定对《环球企业家》说,“你要自己选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