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成功首先是自由的扩大,下一个30年就要看政府改革的成果
[领导力特刊之再造中国的想法]进步是基于自由的创造
茅于轼——
论改革
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公正的司法,一个比较低的税收,如果有这三个条件,市场经济就会自发而生。中国直到1993年中共十三大时才明确了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但这个“1993年决定”不是凭空起来的,没有以前十几年的基础是不可能的。
文革时,中国人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没有创造财富的自由,没有居住地选择的自由,没有履行的自由,没有买卖的自由,没有说的自由,也没有思想的自由。那是一个疯狂的世界。所以,改革的成功首先是自由的扩大。
但现在,政府成了大公司,跟企业争夺利润。为什么形成这种局面?原因就是没有把政府的职能搞清楚。慈善也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老百姓的事,政府应该做社会保障。慈善就是有人自愿出钱,但现在慈善的平台也是政府搭建的。政府做慈善最没有效率,但谁来监督政府呢?
向前看,企业的大环境需要有3方面的改变。一是改变政府垄断、与民争利的局面;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司法环境;三是税收太高了,必须进行改革。我们现在享受的政府服务虽然比10年前有所改进,但没有大的变化。1994年时,税收占GDP大约在8%左右,现在已经达到20%了,但政府提供的服务的增加显然没有这么多。一句话,我们享受的服务不值那么多钱。税收实际上就是买政府的服务,不然为什么缴?现在政府的开支增长这么迅速,但非常没有效率。
现在的政府轻而易举地能够赚钱,改革的动力已经丧失了。下一个改革30年主要就在政府方面。现在改革的对象就是改革的动力,所以改革很难进行。除了外部力量,也要靠政府的内部力量。
论经济全球化
中国过去走的路是低成本劳动力、高资源代价的破坏式发展道路,是粗放式的,这种增长方式是有限度的。靠低工资增长,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现在企业面临困难是一个好事情,逼着企业提升产业水平。中国现在是朝着提高工资、保护环境、产业升级的方向去走,中间肯定会有一些困难,但这是值得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人民币升值还是太慢。应该5年前就升值,那样我们就会比较平稳地进入一个新时代,通胀压力不会这么大。现在是不得不加速升值。但这对出口压力很大。我们就应该提高进口,减少出口。长期的贸易不平衡是不对的。这是老观念:出口为先,质量好的、新的设计的产品先保证出口。
改革了30年,我们对于国际贸易的观念到现在都是糊涂的。国际贸易的作用是让全世界的成本都降低,因为发挥了彼此的比较优势。比如中国的土地比较缺乏,种粮食用的化肥和水都很多,因此应该进口粮食,如果不进口就是不利用人家的优势,百姓吃不到便宜的粮食。
国际贸易最大的作用是消除了争夺资源引发的战争。有了世界市场,你需要什么资源你就买,任何一个贸易肯定是给双方都带来好处。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禁止粮食出口是失策的。其实粮食出口对中国有好处,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什么我们要出口?就因为我们的价格便宜,有优势。为什么便宜东西多了?因为价格不断在起作用。但中国的决策者们只看到中国市场需要保护,没有看到全世界的整体利益。只有保障世界贸易,才能保障世界和平。
论金融和就业
全民投资股市和房地产说明了很多问题。一方面是大家的钱多了没有渠道可投资。一方面是需要钱的地方比如中小企业需要融资,但得不到钱。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最主要力量,金融的任务就是把多余的钱调到需要钱的地方。现在是股市、楼市热钱非常多,但需要钱的人得不到。中国的金融市场非常没有效率,就是因为垄断,不允许地下金融存在。
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泡沫,让大量的游资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结果呢?中国近几年来的就业增长非常低。我做了一个研究,GDP与就业增长的正相关中国做得是最差的,只有做得最好的巴西的1/10,巴西GDP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业就增加一个百分点;而我们GDP增加10几个百分点,就业只会增加1个百分点。我们的钱都去投资到超级公路方面了,但能解决多少就业?没有就业率,就无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我现在想把小额贷款的工作继续做大。目前的规模已经做到了上千万元,每年的受益人大概有3万多。现在在跟四川省有关方面合作,打算复制一批这样的小额贷款试点。小额贷款的作用非常大,孟加拉的例子就是证明,对解决贫困非常有好处,尤其对解决贫富差距是很有力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