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没有改变
潘石屹:中国有人有钱,未来日子一定能过好
潘石屹:我们公司将在9月1日对SOHO中国所有在售项目全面提价。从2008年初到现在,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很大,我们工地上使用钢材的型号价格上涨了70%,水泥价格上涨了30%。这次提价是通过售价的提高来抵消一部分建筑成本的上升。当然,每个公司自身的情况和所面对的市场各有不同,他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我不可能为他们作主。
问:目前土地市场价格已经回归理性,SOHO中国会择机入市买地吗?
潘石屹:各种市场总是随时在变化的,SOHO中国一直在市场上面寻求适合自己战略发展的土地,这种寻求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过去半年时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成果,这些成果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都已发布过了。
问:老潘,听说又去台湾了。怎么其他开发商都在火烧眉毛地四处筹钱或者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卖房子,而你却有闲功夫去台湾卖书?是因为三里屯SOHO卖得太好你无事可操心,还是你看空了内地房市改去台湾开发项目?
潘石屹:上次去台湾只有短短的72小时,走马观花,对台北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次去台北多住了几天。台湾是个很有意思、有吸引力的地方。
今天,我们SOHO中国能够从容面对这场房地产市场的危机,唯一的原因就是在2006年、2007年我们没有犯错误,没有和别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各个城市争地王。SOHO中国在这一轮的发展周期中,做到了未雨绸缪。
问:最近,在上海持续低迷的楼市中,位于浦东联洋板块均价41000元/平方米的高端住宅--仁恒河滨城却出现热销,特别是大户型。您对此怎么看?这与三里屯SOHO在北京热卖的原因相似吗?
潘石屹:我想原因是相同的,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型城市繁华地段的物业会越来越稀缺。
摩根的报告很荒唐
问:摩根大通的龚方雄19日发布了一份"刺激报告",称政府将在奥运后投4000亿救市,楼市也将因此受益,您认为这个判断是否可信?您对中国后奥运的经济如何看?
潘石屹:这份报告对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这份报告出来的那天早晨,我正在台湾与著名的节目主持人陈凤馨做节目,她告诉我这个消息。我听后对陈凤馨说,我认为这不可能,政府如何会拿出4000亿的人民币?怎么拿出来?又补贴给谁?是用什么样的法律程序去操作呢?这份报告是荒唐的,是不可信的。但是,当天我们看到中国的股票还是上涨了许多,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问:上周爆出万科和阳光100总裁内部邮件事件,都称企业已经身处严冬,您认为目前房企"邮件门"是否从侧面肯定了您的"百日剧变"预言?如果您对SOHO中国全体员工发一封内部邮件,您会怎样描述当前的市场形势?
潘石屹:无论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把公司的处境和公司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告诉员工、股东和市场,都是好办法。我每周的网聊与这些老总的邮件是有同样作用的,SOHO中国的员工非常清楚和了解SOHO中国在今天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
问:上周,首创开始通过转让股权弥补开发资金不足,同时联系到近期万科、雅乐居、瑞安等项目股权转让,被媒体称为"割肉换血"模式,SOHO对这一现象怎么看?
潘石屹:这种调整是非常正常的,也只有当一个公司能够冷静地面对市场,主动做出公司的调整,这样的公司在决策上面才是富有弹性的,是能够生存下去的。而那些决策层对市场上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没有任何的敏感度,那些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公司,是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出局的。
问:从一份报告中看到,在企业并购方面,房地产行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仅二季度房地产行业的并购额就高达44亿美元。这是不是您所说的"百日剧变"的典型表现?这种趋势会不会越来越明显?
潘石屹:是哪份报告?谁公布的这份报告?我也很想看一看。
问:万科在上海等地又启动了新一轮降价潮,潘总对此怎么看?
潘石屹:万科在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大刀阔斧对万科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一个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大规模地进行它的战略调整,原因不外乎有两条:第一,原来的发展战略出了问题;第二,宏观形势和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这两条对万科来说都存在。万科一直也对自己的这种战略调整直言不讳。您谈到万科在上海启动新一轮的降价潮,可能是他们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成交量比房价更重要
问:您对网上关于"楼市黄金七年开始驶入下行线"的说法做何评价?
潘石屹:从2008年初开始的房地产调整,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市场调整,是对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在过去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前三个季度所犯错误的调整,但这种调整时间不会很长。我认为这次调整是很有必要的,是市场自动的发力,修正过去的错误。但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并没有改变。
问:在开发商资金链条紧绷的情况下,如果成交量没有在"金九银十"大幅反弹,是否预示着北京房价将打破目前的平稳态势而下跌?
潘石屹:我们在观察和研究房地产市场时有两个重要的指标:成交量和单价。而成交量远远比单价重要得多,这是一般人在观察房地产市场中容易忽略的。例如,对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如果成交量大幅度减少,房子晚销售出去一年,仅资金成本的上升就相当于打了10%以上的折扣。
现在,政府的统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统计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不能够反映出来成交量的变化,只能反映出来价格的变化。但在政府的房管部门房屋交易的数据中,既可以看到成交量的变化,也可以看到价格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过去几年时间分析和考察房地产市场,主要是依据于政府房管部门的交易数据。
问:目前市场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房价调整明年年初到底,另外也有专家表示房价下调将是长期趋势。您认为这一轮房地产价格调整何时结束?结果会怎样(房价下调幅度)?
潘石屹:近几年来,我一直不愿意回答任何关于房价的问题,我这样做被记者理解为胆小,怕挨骂。其实,真实的原因并不是这样。在房地产市场中,房价不是原因,只是结果。如果我们不分析原因,只是单纯地盯着结果,最终只能除了争吵就是赌博。前不久,在深圳真的就发生了对赌房价的事。
从根上讲,影响房价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形势如何。而对中国的未来我本人是非常看好的:
首先,中国有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聪明,效率很高,有干劲。
其次,中国有钱。政府有钱,上半年财政收入又增长了33%;居民也有钱,存款超过了16万亿人民币。
如果既有人,又有钱,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过好的。除非出现特别重大的政策失误。但从目前来看,没有出现这种事情的可能性。
问:海外基金在上海等地收购成熟物业的积极性依旧很高,外资是在抄底吗?
潘石屹:所有的资金历来都是寻找市场的最低点,这是资本的本性,从古到今一直没有改变,国内的资金如此,国际的资金也是如此,国营、民营的资金也不例外。作为SOHO中国的策略,就是我们不知道也很难找到市场的最低点,但可以通过我们的经验和支持,判断出一个市场上比较低的区间,这个区间可能是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我们要在这个区间中不断“进货”。
问:最近,天鹅湾单套房价狂降80万的消息被各大网站争相转载,房价降到这份上,是否可以说明紧缩的货币政策近期松绑已经无望、那些资金链几乎断裂的开发商在上演最后的疯狂?
潘石屹:我没有看到这则消息,在市场中一、两套房子的降价和成交没有任何代表性。但房地产市场目前资金紧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重组、转让土地、甚至退地事件也在各个城市不断地发生着。作为上市房地产公司,取得资金的途径可能要多一些,但对那些非上市房地产公司,取得资金的手段要少得多。这种资金紧张的局面也一定会在房地产市场中表现出来,降价可能是这种表现方式之一。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购房人要小心,因为在资金链条紧张的情况下,有些楼盘很容易因为没有资金而发生拖工期的现象,甚至出现烂尾项目,因为中国的房屋销售市场大部分都是期房销售。
问:网上有人把邹涛的"万人购房团"看作是一种新的房产经纪形式加以肯定,认为既可以节省开发商的广告费、代理渠道建设费,还可以加速资金回笼,同时也具备了与开发商议价的能力。您对此好像不认同,能讲讲您的道理吗?
潘石屹:上次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关于“万人购房团运动”对我进行采访后,我就写了一篇博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博客,我把这篇博客链接在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afl1.html
[---分页标志符---]
台湾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
问:网上说你在台湾出版了新书,李敖看过之后还称赞你有才气,是真的吗?你怎么看待李敖对你的称赞?
潘石屹:这次,同时在台湾出了我的两本书,一本书是《我用一生去寻找》,另外一本是《童年的糖是最甜的》。这次去台湾,又见到了李敖大师,并和他有一场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和李敖大师坐在台上面对面,他对我的称赞,我想是客气话。
李敖是文化界的大师,他是中国文化中活着的文物。在与他的对话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他对历史的精通。而我正好相反,对历史总是一知半解,我更喜欢想未来的事情。另有一点不同的是,在李敖的思想中,有很强的反叛和革命的情绪,他是一个无神论者,用陈文茜的话说,他是生活在“五四期间”的人。而我相信创造主。
问:时隔仅三个月您再度进入台湾,这块土地是否如此让您入迷?您这次在台湾都见了哪些人?有哪些有趣事情和我们分享?
潘石屹:等我最近几天有时间后,会写几篇关于台湾之行的博客和大家一起分享。
问:台湾媒体报道了您与李敖的对话和与胡市长等人的"城市美学论坛",您感觉和台湾分隔几十年来,大陆和台湾政界学界的思维有隔阂吗?
潘石屹:文化和建筑的交流如果想法一样了,就没有意思了。也就不用交流了,只有不同的思想才能够碰撞出火花。
问:这次台湾之行,您印象最深的一个地点是哪里?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谁?印象最深的一次聚会是什么?
潘石屹:这次接触到台湾的朋友,各个都很有性格,很鲜活,从官员到文化人,如李敖、陈文茜、胡志强、林怀民、严长寿、郝明义、初安民、韩良露、杨泽等等,这次和台湾朋友聚会的场所也都很有趣,像大隐餐厅、南村落、紫藤庐、小慢的家等等,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问:您的书在台湾反响如何?您认为台湾人能理解您书里的观念吗?
潘石屹:在各大书店的显著位置都能看到我在台湾最近出的这两本书,我发现,与台湾的朋友们最能够引起共鸣的是关于灵性成长的部分,如祈祷、静默的方式等等。几乎在每次的聚会中,都会有朋友问到祈祷和静默时的体会,我们会对此互相交流。
精装修房子是未来趋势
问:8月13日,北京市建委等部门起草的《北京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建设技术导则》开始在北京建设网征求社会意见。导则中规定今后本市新建经适房、廉租房应装修一次到位,两限房也宜装修一次到位。此外,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由房地产主管部门倡导、行业内呼吁多年的住宅全装修成品房交付终于再前进一步。但目前北京成品住宅市场中,精装修成品住宅的数量仍未形成绝对主流,相比深圳、广州等城市等精装修为主的成品住宅市场,北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潘石屹: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我们公司一直倡导取消毛坯房,用精装修房子来替代。毛坯房只是一个半成品,把这种半成品销售给消费者,会给消费者及周围的邻居带来许多麻烦和干扰。从十多年前的SOHO现代城开始,SOHO中国就一直做精装修的房子,不做毛坯房,而我们这种做法也得到了市场和广大客户的认可。
当然,精装修房子对房地产开发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现代城刚开始做精装修房子时,就出现了“氨气事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因为是毛坯房,氨气的问题一直没有暴露出来。在冬天施工时,加入氨的抗冻剂,是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但因为做了精装修,有很密闭的窗户,这种氨的抗冻剂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为此,国家也将冬季施工添加含氨抗冻剂的标准进行了修改。精装修的房子未来一定是大势所趋。
问:目前北京业内有观点认为,北京住宅市场中仍旧有大量毛坯房出现,主要是购买者的实际需求所致,北京购房者更喜欢体现自己特色的装修风格。但目前是否开发精装修住宅更大的自主权应该在开发商手里,即使是一直倡导做精装修的万科,也将开发的万科中粮假日风景由精装修改为毛坯房。为什么在北京的开发商不喜欢做精装修?是市场需求所致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潘石屹:购房人喜欢按照自己的风格去装修,这只是购房人的想象,在实际装修的过程中,没有专业装修队伍的购房人很难实现自己的特色,装修质量也无从保证。作为开发商,有专业的队伍,精装修后,房屋的质量一定有最基本的保证。但对一些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而言,他们为了能将房子尽快的交到客户手中,以便计入当年的销售业绩,我想这是一些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不愿意做精装修的原因之一吧。
问:听说潘总的三里屯SOHO项目中的公寓部分都是精装修,这个项目的精装修和以往项目有什么不同吗?优势在哪里?会得到客户认可吗?
潘石屹:三里屯SOHO项目是在精装修房子中又大大朝前迈了一步:所有家具,床上用品,窗帘都由我们配置。客户非常认可我们这种做法,销售额就是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