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航空业的坏消息并未减慢飞机制造商们的流水线速度

等待起飞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沈霄戈  |  阅读:

就在一年前,航空业还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时信贷便宜且全球经济蓬勃向上,6月的巴黎航空展上荡漾着醉人的气息。眼下,被次贷危机重创的经济和100美元以上的高油价使一切都颠倒了过来,航空公司纷纷缩减服务和航班数量、用小飞机替代大飞机,一些实力较弱的小公司濒临甚至已经破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预期714日在伦敦附近举行的范堡罗国际航空展将被低气压云层所笼罩并不奇怪。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如果油价维持目前的水平,全球航空业今年将损失60亿美元。但事情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向来与航空公司休戚与共的波音和空中客车这次并未与之“共患难”。在欧美航空公司普遍遭遇瓶颈,认为未来难以预料的时候,这两家大型飞机制造商仍然在此次航空展上斩获颇丰,空客首日就获得了60多架的订单。

不过,此次气魄最大的买家不是任何一家老牌航空公司,而是阿联酋的国家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Etihad)——430亿美元的订单包括波音和空客的100份已确认订单、55架客机的选择权和50架客机的采购权。如此的财大气粗一定程度上正是受益于高油价给中东国家带来的收益。同时,中东很可能成为新一代航空中心,再加上逐渐开放至自由准入的航空市场和从海湾飞往全世界的长途航线的运载能力,让中东的航空公司毫不掩饰扩张的雄心。面向亚太、拉丁美洲和独联体等新兴航空市场的飞机交付量也在增加。韩国韩亚航空订购了30A350 XWB宽体飞机,并有意向再订购10架。而中国的国航日前获批增发4亿A股,资金将用于支付各项飞机购置及支持欧美及其他国际航线。

因此,在所谓的“行业性危机”中,波音和空客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受目前经济形势影响最严重的是美国航空业,激烈的竞争、疲软的美元与高油耗的老旧机型都是噩梦。但这个举步维艰的市场并不是飞机制造商的唯一客户,在美国遭遇重创时,新兴市场的需求仍然高涨。此外,除了新订单,它们手里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工作。波音价值2710亿美元的未交付订单是历史上的最大规模,而空客还有3700余架飞机等待生产交付,相当于6年的生产工作量。这些巨大的“储备”意味着飞机生产商们拥有充足的“过冬粮食”,而不像航空公司那样容易受外界环境波动的影响。

但是航空公司们能够支付,或者按时支付这些已经订购的飞机吗?另一个问题在于,真的需要这么多飞机吗?在英国航空业的独立咨询师克里斯·塔瑞(Chris Tarry)看来,目前情况下,全球已订购的飞机中约有2000架是多余的,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会修改或延期。不过情况并非悲观到底,燃油成本的提升使旧飞机丧失了赢利能力,替换飞机的需求份额从36%增至43%。而波音和空客始终强调撤销的订单极其有限,并且加强了对客户意向的审查核实。空客COO雷义(John Leahy)的最坏打算是损失27%的订单,而这对其未来几年的影响并不大。

看上去,在航空公司遭遇逆流的现在,飞机制造商们仍能“稳坐钓鱼台”,它们需要提高警惕,但似乎没有理由恐慌。不过,就像范堡罗国际航空展,事情总会有出人意料的时候。这一次航空业受到的打击并没有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那样沉重,却并不会像上一次那样很快结束。对于波音和空客而言,要想看到真正明朗、开阔的前景,就必须穿越眼前厚厚的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