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时代让人类的另一个古老飞行器重获青睐
直上云霄
马索德的想法也许是源于凡尔纳般的法国浪漫主义情怀作祟,尤其考虑到他既缺乏资助者,又没有足够详尽完美的设计细节使人们得以从70多年前载人飞艇的先驱——“兴登堡号”爆炸的梦魇中完全释怀。没错,关于飞艇的大多数计划都无法承担起现实的仔细推敲。不过眼下,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以及碳排量标准的日趋严苛,“疯狂”却渐渐显现出了它的合理性。
飞艇历来被称为低耗油飞行器,而美国第一大国防承包商洛克西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在2003年与Iowa Thin Film公司合作研制成功的五边形高海拔空气飞艇已经成功地将它的能源消耗缩减到飞机的10%。另一方面,噪音低、排污量低的飞艇,又恰到好处地契合了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初衷。
虽然有着“飞艇之父”之称的德国退役军官齐柏林在20世纪初发明并制造了第一架硬性飞艇时,更倾向于军事用途,但飞艇的种种天生优势,却让它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
在德国,当年发展并经营齐柏林飞艇的Deutsche Zeppelin-Reederei公司今年6月成功试飞了其造价约1500万美元的新一代飞艇。这艘外表酷似一支长雪茄,框架由铝和碳纤维构成,外罩合成帆布的飞艇主要功用之一即为载运观光客。自2001年至今,该公司已经成功运送千万人横渡大西洋,并在里约热内卢、纽约以及法兰克福的上空往返。
而许多国家的政府也表达出了对飞艇的兴趣。比如为实现到2012年减排15%的目标,法国邮电局就一直尝试着在本土到法属科西嘉岛的线路上使用飞艇,从而取代卡车和飞机来运送邮件及包裹。
相较对商用飞艇持续燃起的热情,飞机航空业在2008年却明显气力不足。尽管各大航空公司纷纷采取了诸如裁员、整合、减少班次、更换高效能飞机等等手段来降低油价对其带来的影响,但单是今年上半年,全球还是有至少25家规模不等的航空公司破产或终止飞机的营运。是的,或许它们已极尽所能,但似乎还是欠缺一些想象力。
今年7月8日,飞机制造业巨头波音公司和加拿大Skyhook国际集团对外宣布,将联手发展一种新的商业重型起重飞艇JHL-40。这架身长91米的氦填充飞艇直升机,将承重40吨,并且飞行200英里无需加油。而由于其用途主要是向偏远地区运送设备和材料,飞艇甲板下还特意加入了一个可容纳5位船员的休息室。
低耗以及安全、成本低廉,加上不断提高的有效载重,这一切对于身处“泥潭”的航空业来说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英国一家飞艇公司SkyCat甚至提出了一个颇具侵略性的建议:让飞艇与飞机一样在希斯罗机场上起降。
尽管这个古老的飞行器从未得到像飞机那样大规模的发展,并且还存在一些速度慢、价格高的劣势,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经在未来的天空上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