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下的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尚缺乏经验
绿色挑战
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数字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污染源,与排名第二的美国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全球碳计划”上周公布的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去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碳排放量来自中国和印度等经济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其所占比例在上升,因为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增长得较为缓慢。
该计划在澳大利亚的负责人佩普·卡纳德利说,去年仅中国就制造了60%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严重依赖火力发电,并以汽油作为交通燃料。不过,中国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力、风力、太阳能和生物燃料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西方的经济衰退和信贷危机阻碍了针对较昂贵的替代能源所进行的贷款和投资,中国能抓住主动权、不断投入经费以努力减轻对矿物燃料的依赖吗?当然,前提是假定中国银行系统不受美国和欧洲消极态势的影响。假如正常的放款得以维持,企业能充分利用政府推出的激励措施,那么,中国就会在开发可再生能源方面超过竞争对手。这会增强它的能源保障,有助于国际社会防止出现灾难性气候变化。
据世界观察研究所透露,中国去年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金额仅次于德国。这些钱主要用于小型水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和风力发电。与此同时,每年对大型水电工程的投资仍然不多。按照2006年生效的一项可再生能源法,中国的电网运营商必须向已注册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买电。法律还通过减免赋税和给予补贴等措施鼓励投资于这个行业。
中国8%的能源和17%的电力是可再生的,假如政府制订的目标得以实现,这两个比例到2020年将分别上升到15%和21%。欧盟希望成为遏制气候变暖的标兵,它的目标更为宏大——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0%。
在中国,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发电技术。该国也是太阳能生产大国,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排名第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10%以上的中国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一旦中国企业开始出口,由于它们的价格大大低于欧洲,全球供需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
然而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史蒂夫·索耶指出,中国目前正限制轻率的发放贷款并遏制通货膨胀,这不利于中国风力发电工程进行融资,也许会妨碍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风能市场。
弗罗斯特一沙利文咨询公司去年发表报告称,中国的风力发电和生物燃料行业远不如西方同行的发展程度高,它们“在安装、保养和维修可再生能源设施方面经验不足”。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是缺乏本土技术而依赖进口设备。
(出处:香港《南华早报》10月3日文章;题目:绿色电力;作者:新加坡东南亚问题研究所能源与安全分析师迈克尔·理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