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定位尴尬的CDMA投靠急于开拓移动疆域的中国电信后,二者会改变彼此的命运吗?

新生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王文静  |  阅读:

又一次,好事多磨的中国电信业成了在低迷中沦陷的全球电信设备商的救命稻草。

始于8月初的那场中国电信CDMA网络的巨额设备招标,如今已被描绘成一场狼性充分迸发的惨烈一役。这场总额达279亿元的招标,是原中国联通组建CDMA网络以来最奢侈的一次集中采购。据说,华为报出了不到7亿元超级低价,与阿尔卡特朗讯报出的140亿元相差20倍。最终,前者拿到了近1/3的招标份额。

对长期被冠以“鸡肋”称号的CDMA网络来说,它太需要这样一场盛宴来显示自己的迥异命运:新东家中国电信财大气粗,关键是肯为它花钱。

6月成立与CDMA网络相关的4个部门或子公司后,中国电信各省公司在9月初陆续成立了个人客户部、移动建设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以及终端运营公司4个全新机构。而在9月底,则将正式开始与联通就C网络进行交接。

渴望拥有移动牌照甚久的中国电信掌门人王晓初有一个足够激进的目标:在与联通CDMA网络交割完毕后,中国电信须在10个月内完成整合工作。与此相对的是,当初中国网通在2002年的第二次电信重组中,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对北方10省固话业务的整合——这个时间进度对于任何一个电信整合都是合理的。

王的急切并不难理解。自2004年底他从中移动香港上市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上被调任执掌中国电信,后者过去3年的利润异常稳定:从2005年到2007年,净利润分别为211亿、223亿和225亿。而在同期,中国移动3年的净利润为:535亿、660亿和870亿。中国电信并非未曾寄望于新机会,比如宽带业务,但事实并未如预期。

不过,吊诡的是,获得联通用了5年时间才勉强取得10.6亿元税前利润的C网,并不意味着中国电信就此被送上了新轨道。连王晓初本人也承认,C网在联通时期能够盈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建网及折旧费用并未列入香港上市公司。在新的架构下,他需要3年时间才能盈利。而且,即使局外人也不难看出,只有4300万用户的C网,无论从品牌、用户规模、差异化竞争力方面,都难言优势。而仅提升其网络质量,就需要数百亿元投资。

既然如此,中国电信何须如此大动干戈?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电信业高层时常被调任,王很可能在C网盈利曙光到来前即进入新的人生舞台。

“他是一个非常善于经营市场预期的人,当市场预期提高时,他会努力降低大家的过度乐观”,一名从中移动时代就关注王晓初的分析师称,“但在中国的电信市场,技术永远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整个团队的执行力才是。这方面中国电信应该已经作好了准备。”

仍有机会

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性机遇,是中国移动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前进阻力。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相信,原本传闻的中国移动可能并行TD-SCDMA及另一种3G标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中国政府似乎执意于让中移动承担TD-SCDMA的命运,而后者仍在就此问题进行谈判与拖延。无论最终结论如何,中移动暂时性的方向不明,以及TD-SCDMA所带来的巨额投入,给了中国电信一个机会窗,哪怕只是缩小些许差距。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当下最不能做错的事情,是将其5000万小灵通用户转化为C网用户。

至少理论上,这个庞大的用户群是可以顺理成章完成升级的。但最终的效果显然将与其执行力度有关:当年联通就错失了将自己的寻呼机用户导入移动业务的机会。仅就目前的传闻,电信正在考虑采用将小灵通终端更换为CDMA终端、赠送话费以及在不更改号码的前提下统一加上133号段等模式来实现原小灵通全业务层面的转网。

另一个显然会被提上日程的战略,是把固网业务和移动业务捆绑。即使在2001年时遭遇南北分拆的命运,中国电信在固话领域仍有着强大的用户基础:超过1.5亿。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将两块业务重新定价,其吸引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可以想象,这将是一次魔鬼在细节中的执行考验。纸面上,数字的相加清晰简单,落实到用户的转移上,须要解决的问题相当繁杂。比如,为提升通话质量,中国电信将不可避免增加遍布全国的基站数量,增加基站并不困难,找到基站摆放地点则难得多:如北京的国际贸易中心,仅基站进入费用就需要5000万元。据报道,中国电信已经向工信部正式提出与其他电信运营商进行基站共享的建议,并试图以此来削减C网建设成本。但这无疑将是一次漫长的谈判。

还有一个多年来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CDMA手机的选择相比GSM,实在是捉襟见肘。2002年以来,中国联通始终扮演着CDMA手机销售的主导者,即使如此,在拆分C网之前,市场上仍仅有约40种相关手机(或可庆幸的是,中移动在TD-SCDMA运营之初,同样没有太多的手机选择)。王晓初并非没有选择:LG和三星两大手机厂商均是依靠C网手机起家,但怎么让它们有更多动力在中国加大投放力度,同样是对执行力的考验。

归根到底,王晓初的挑战在于:他必须在市场上将CDMA的二线品牌形象有效升级—多年前,当联通开始推广CDMA时,主打绿色、高端的概念,但最终只依靠价格战获得了中、低端用户,直至今天,这种形象仍未能被扭转。中国电信需要多长时间,让它变成一个与中移动平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