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 温斯顿.丘吉尔

时光倒流十年·2008年9月(下)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时光倒流十年:欲扬先抑

 

19989月,那些图谋中国电信市场的外资企业深感疑云密布。数月来,许多正在与中国合作的外资电信企业的管理者都向海外媒体透露,相关的政府官员告诉他们,北京即将禁止外资企业间接投资电信运营商。而Sprint很可能因此成为付出代价最多的一个。

实际上,无论是否出台类似政策,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Sprint在中国的亏损都是必然的。1997年,Sprint与中国联通合资在天津建设市话网项目。这是第一家对国有企业垄断发出挑战的固网项目,也是为数不多的中国电信产业向外资开放的实例。但3千万美元的投资只能够接受5万名客户,而这只是Sprint目标数字的十分之一。Sprint为了让天津的工程能够可持续发展,必须追加2亿美元的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的确在1998年列出了一个在美国看来有些冗长的禁止投资的名单,此举无疑会增大贸易鸿沟。当时的美国国际贸易次长David L.Aaron不无失望地说:“这个名单会越来越长。”在1997年,美国对华的贸易赤字已达到500亿美元,当即有人预计,这一数字在1998年会升至600亿。

美国官方却为此感到疑惑不解,这样的变化增加了投资者对中国的长期基础设施项目的不确定看法。事实上,这是中国电信产业在开放过程中的又一次自我调整。

199010月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邮电通信行业禁止设立外商独资企业,而合资企业是允许的,这引发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兴致。但6年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却把邮政、电信服务的经营管理列入外资禁止类。

1998年初,我国新一届政府刚刚就职,信息产业部的成立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标志。信息产业部在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合并而成,成了中国唯一的一个产业部委,这是顺应国际信息革命蓬勃发展和国内信息产业改革的必然结果。

信息产业部的核心是原邮电部,吴基传是当时信产部的部长。开始,吴并不认为对外资的限制有何不妥。任职后,他让本土公司生产更多的设备,不能落后于西门子这样的在当时卖了很多开关给中国的企业。他本来对Sprint与联通的固话网络合资公司极不看好,但随后吴改变了看法,增加了对合资项目的缓和态度。事实上,就在舆论紧张时期,中国政府已经试图扭转对外资限制的信号。

后续:对投资政策的调整无非是电信改革的前奏。一年后,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移动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及中国网通等公司相继挂牌。这是中国电信的第一次洗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一个月,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拆分方案出台,同年,沃达丰宣布入股中国移动上市公司,上海电信与ATT合资成立上海信天。而今年6月,中国电信将以总价1100亿元人民币收购联通CDMA网络。经过三次洗牌,中国已成为WTO基础电信协议的成员国之一。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步允许外资在电信服务领域持股,互联网业务将视同电信业务的一部分,与其他电信业务同等程度开放。

时光倒流二十年:中南海股票事件

 

作为20年前第一家全国范围内发行真正意义上股票(无固定期限、回报取决于利润)的国有企业,沈阳金杯汽车的勇气并不止于此,198898日下午,该公司员工把办公桌搬进和中南海只有一墙之隔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在食堂边向机关干部们卖起了股票,在夏末明亮的午后阳光下,价值2.7万元的金杯股票被顺利出售。

随即,这桩交易被媒体渲染为“在中南海卖股票”,几经演变,最终成为震惊中外的“革命性事件”。金杯汽车当时的领导者赵希友甚至为此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尽管被誉为“中国首位国企股份制改革家”的赵希友在这年所作的工作具有成功的开创性意义,然而,舆论却认为,此番将股票卖给尚无定论“是否可以买股票”的国家机关干部却无疑超出了政策底线。

4天后,《人民日报》发文澄清“从没有人在中南海卖股票、也没有国务院干部购买”。已经购买的干部们吓得纷纷退回股票;赵希友被叫到北京写了一周检查。20年之后,再次面对记者时,赵拒绝了采访,称“不想再多谈当年的事”。事实上,该事件不过体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本能恐慌而已。

1988年,“股票”这一新鲜事物在中国的前途和地位充满了争议。保守观点认为股票本质仍是“资本主义的魔鬼”,而改革派也担心股票市场被任意滥用,成为侵吞国有资产的工具。普通民众对于股票尚无清晰的概念:那些在市场上已经出现的、被大家称作股票的东西只是一些定期定息、更类似于企业债券的凭证。事实上,两年前高调成立的上交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两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场要不要发展再次变得模棱两可。

1988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结束了这种充满痛苦的反复试水阶段,在这次会议上,国有控股超过50%的公司仍被确定属于“国有公司”。通过这样的方式,关于“股票市场是否应该在中国推行”的争论终于停止了。在很短时间内,上交所又增加了9家上市公司。而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也开始慢慢增加信心,交易开始活跃。

后续:截至20088月,沪深两市已有超过1600家上市公司,半年前,沪指一度达到6124.04的历史最高点;中小企业板在深圳推出;创业板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尽管目前股票市场的波动令无数投资者神伤,然而,从20年的维度来看,这个市场仍磕磕绊绊地逐步开放。当然,国有持股引发的问题至今仍纠缠着中国的股票投资者,这也是渐进式改革需要付出的代价。

追溯:亚航逆风而行

全球航空业再次经历高油价不景气的局面,今年已有至少20家航空公司倒闭,幸存的廉价航空公司则命运多舛。但托尼·费南德斯的勇气一如既往。他七年前收购的净负债约1100万美元的亚洲航空公司最终变成了亚洲廉价航空的新榜样。(详见《环球企业家》200835号刊《26美分,起飞》)

如今,当其他航空公司收缩业务之际,亚航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增添飞机、扩展航线并加大投资,甚至在8月推出100万份零票面价格的机票。亚航已经订购了175架空客A320,2014年前陆续交付。

亚航的目标野心勃勃——期望能填补其他公司因削减航线带来的运力空白,而一些旅客会因为经济下滑而更多选择廉价航空。

这家不按常理出牌的公司希望挺过行业的低迷时期,待时机好转之际,增加的旅客忠诚度和更强大的航线网络将成为优势,反传统的扩张将成为未来盈利的引擎。

当然,这也是个冒险的策略,亚航目前的纯负债达到约13亿美元,这一数字随着购置新飞机还在增加。

尽管如此,费南德斯依然能找到充足理由:我们不会因为短期收益而牺牲长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