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曾经位高权重的“七寡头”中的大部分都失去了光环,留下的只是“臣服于克里姆林宫”的教训
寡头不完全手册
俄罗斯最近与西方世界的龃龉使人们对“寡头”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阶层重新燃起兴趣:在一些西方分析师看来,通过钳制俄罗斯寡头在西方世界的利益来打击俄罗斯经济,不失为驯服这只桀骜的双头鹰的好办法。
这个想法当然有合理之处。从叶利钦时代开始,在“世纪大拍卖”中一夜暴富又权倾一时的寡头们就是俄罗斯经济与商业的支柱,即便经过普京政府的“肃清”,作为寡头阶层仍把握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但认为这样就可以“曲线”控制俄罗斯则未免天真——寡头旗下资产分布甚广,想对其形成打击绝非易事,而且他们牢牢控制的大多是石油和金属等西方世界相当忌惮的能源、资源型产业。
不过,俄罗斯寡头并非绝缘体。昔日的“强盗资本主义”已不可能再存在,游戏规则也已改变。曾经位高权重的“七寡头”中的大部分都失去了光环,留下的只是“臣服于克里姆林宫”的教训。但无论是幸存的还是新兴的寡头,即便仍带有旧时代的痕迹,却比任何时候都跟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联系得紧密。如果西方想让俄罗斯“听见”自己的声音,将它的寡头们纳入自己的秩序体系是比打压更好的办法,因为寡头同样追求着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所追求的一切,只不过小心谨慎地与政治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这个距离不至于激怒克里姆林宫,却又足够对其产生影响。
失势者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
他曾是“七寡头”中最年轻的一位,当俄罗斯在1992-1993年全面推行私有化过程中,霍多尔科夫斯基收购了十多家经济实体,迅速壮大了规模和经济实力,但让其声名达到顶峰的还是尤科斯石油公司——1995年底,以霍氏为首的财团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尤科斯78%的股份。不到两年尤科斯即在莫斯科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70亿美元,霍氏的财富也一度高达150亿美元,成为俄罗斯首富。因为强大的实力及与政治靠得太近,霍氏的命运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寡头一样:因为欺诈、伪造公文和逃税等罪名在2003年10月被捕,并在2005年被判处9年监禁。刚刚在狱中过完45岁生日的霍氏遭到俄罗斯检察官提出的新指控,可能会因此再坐20年牢。而他在今年7月向法庭申请的假释在8月底遭到驳回。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
这位“克里姆林宫的红色教父”曾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也曾是叶利钦时代的“七寡头”之一,涉足行业包括汽车、石油、金融和媒体等。据称曾经扶植过普京的别列佐夫斯基因涉嫌资助车臣分裂势力激怒了前者,2000年初被俄司法机关指控参与一系列欺诈案,被迫逃亡英国,并曾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普拉东·叶列宁。自流亡以来,别氏始终在批评普京及其政府,并敦促欧美断绝与后者的联系。2007年11月,他因侵吞俄国际航空公司数百万美元资产被莫斯科一法院缺席审判6年监禁。今年4月,他对曾经的生意伙伴罗曼·阿布拉莫维奇提出价值20亿英镑的诉讼,理由是被迫向后者廉价出售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俄罗斯铝业公司以及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的股份。
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Vladimir Gusinsky)
被称为“鹅掌柜”的古辛斯基也是“七寡头”之一。他曾经组建过大桥银行,1990年代中期因为拥有独立电视台、“莫斯科之声”电台和《今日报》等多家媒体成为传媒大亨,并在叶利钦的上台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古氏折戟的是他对普京政府在车臣问题上的“丑化”,2000年6月,俄罗斯总检察院指控他侵吞国有资产。流亡欧美之后,古氏创立了俄语国际卫星电视广播公司RTVi,并一度拥有以色列第二大的篮球队Hapoel。他拥有以色列和西班牙的双重国籍,在流亡生涯中经历过多次拘捕和释放,但并未最终获刑。
得势者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倒台把阿布拉莫维奇推上俄罗斯首富的位置。阿布的财富同样来自于石油——1995年,他与别列佐夫斯基等人合伙以2.5亿美元拍得西伯利亚石油公司(Sibneft),约为实际价值的8%。别氏逃亡后,阿布成为Sibneft的实际主人,股份逐渐超过80%,他还曾分别拥有俄罗斯铝业、俄罗斯航空50%及26%的股份。据《福布斯》今年的统计,阿布235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列全球第五。但他没有重蹈其他寡头覆辙,阿布以各种手段拉近与普京的关系,且似乎对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兴趣”更大: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和切尔西俱乐部。尽管如此,阿布还是选择了淡出俄罗斯政治经济舞台:他在2005年以130亿美元将其在Sibneft的股份出售给当时仍是梅德韦杰夫执掌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Gazprom),又在今年7月初辞去了担任数年的楚科奇自治区区长职务。现在,阿布一家定居在英国,是投资公司Millhouse的主要拥有者。
奥列格·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
德里帕斯卡也将载入俄罗斯经济史册。2006年底,这位最年轻的寡头取代阿布成为新俄罗斯首富。得益于全球金属价格上涨及其在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上的成功投资,德氏今年初以400亿美元的身价蝉联首富,与阿布的差距从2亿美元扩大到170亿美元。德氏是目前最活跃的俄罗斯寡头,他的多元投资公司Basic Element涉猎能源、资源、制作、建筑、金融和航空,旗下最著名的资产当属全球最大的铝业巨头俄罗斯铝业(Rusal),2007年,Basic Element收入近270亿美元。德氏以“无情”著称,在并购和海外投资方面大胆而激进,但他与叶利钦家族的联姻使他至今仍能全身进退。
瓦吉特·亚历克佩罗夫(Vagit Alekperov)
古辛斯基曾预言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卢克石油(Lukoil)的亚历克佩罗夫也将倒台,但后者至今仍是卢克石油的主席。“我是唯一一位成长在前苏联体制下,经过自我转型进入新俄罗斯的人。”58岁的亚氏是年纪最大的俄罗斯富豪,苏联解体后,这位曾经的石油天然气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在私有化中积累起自己的财富,但他在卢克石油私有化的过程中仅占有了10.4%股份,而霍氏和阿布在尤科斯与西伯利亚石油中的股份分别在1/3和1/2以上。亚氏独善其身的秘诀在于撇清与政治的关系,他并不太看重石油产业的私有化,且能以他最初在BP看到的现代化方式管理企业。今年5月,亚历克佩罗夫以246亿卢布购买卢克石油1113万股股票后成为其最大股东,股份达到20.4%。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Vladimir Potanin)
波塔宁也是“七寡头”之一,但他并未被“肃清”出俄罗斯经济和商业圈。与其他大多出身微寒的寡头不同,波氏出生于前苏联外贸部一名高级官员之家,并毕业于著名的国际关系学院。他在苏联解体前后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罗斯国际控股集团(Interros),在银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后,以“贷款换股份”计划得到诺尔里斯克镍矿和俄罗斯第五大石油公司Sidanko等工业企业。对波氏造成最大打击的不是政府对寡头的清理,而是1998年的俄罗斯经济危机——其属下的诺尔里斯克镍矿、Sidanko和Svyazinvest电信一度从高峰的310亿美元狂跌至38亿美元。幸运的是,波氏帝国随着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的复兴逐渐恢复过来,但这一切仍有赖于波塔宁的明哲保身:“普京在政治和生意之间划了一条边界,而我绝对不会越界。”诺尔里斯克镍矿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镍矿,Interros仍是最大股东,而德里帕斯卡的Rusal在2007年购入25%股权成为另一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