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乎公司命运的明星领导人身体有恙时,这已不再仅是其私人事件了
非典型诊断
酷爱冒险与制造“意外”的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近日又开始了他新的大胆尝试——只不过这次,却是用自己的身体。
在9月中旬的一篇博客里,布林披露,他亲身体验了妻子安妮·沃奇基(Anne Wojcicki)所创公司23andMe的那项饱含争议的基因检测服务(详情参见《环球企业家》2007年12月下《走出基因迷宫》一文)。不仅如此,其检查结果还表明,他体内携带着一种能增加其患上帕金森综合症概率(20%到80%之间)的基因变种。而布林的母亲也确实患有这种大大降低了其行动及语言能力的不治之症。
然而尽管如此,相比硅谷另一位知名“冒险家”——苹果总裁乔布斯来说,布林依旧是幸运的。这不但体现在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病高峰一般在五六十岁左右,从而为现年35岁的布林争取到了充分的预防与准备时间,更重要的是,他勇敢或者在某些人眼里有些莽撞的坦诚之举,目前看来却并不会给Google的股票造成任何负面影响——仅这两点,就足以让乔布斯悲呼造化弄人了。
三个月前,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明显憔悴许多的乔布斯引起了大家对他身体状况的普遍关注,并自然而然地将它与早些年确诊的其罹患胰脏癌的事实联系起来。而如同之前隐瞒了9个月才公布实情的做法类似,对于此次的状况,苹果公司依然没有立刻作出正面回应,而以“这是其个人私事”来答复。但是这一承袭于其市场营销策略的遮掩手法,却没能再一次奏效,股东们对这一保密行径表示出强烈不满。乔布斯露面后,苹果股票曾一度下跌20多美元。
其实长久以来,关于大公司领导人是否应该公布自己身体情况这一私密信息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2004年,包括麦当劳、卡夫以及美国汽车部件制造商德纳(Dana)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几个月之内就相继发生了CEO猝死或突然罹患严重疾病的“噩耗”。而其中,既有麦当劳这样迅速告知的案例,也不乏德纳这样闪烁其词的典型。
“从成为CEO那一天始,就意味着一种奢侈将与你从此彻底绝缘——这就是隐私权。”一个股东曾如是说。由于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公司的未来,所以,无论组织内部还是股东、民众甚至政府机构都希望能早早确定其健康情况是否会影响他长期任职的能力,以防其自身利益受损——如果不是那么不通人情的话,至少不至于在突发事件前手忙脚乱。
不过一个事实是,在500强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公司都没有提前预备上一份接替计划(苹果声称对此已早有准备)。而除此之外,虽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上市公司在发生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大事件时,必须递交一份8-K报告,但对于企业所布信息的详细性和具体性,却并没有相关监管措施。而且在该条款的最后还醒目地写着“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几个大字。
确实,公司领导人健康信息的公布时间以及范围、途径等等都是一个极需小心平衡的艰难抉择。“如果他在一架失事飞机上,这当然应该公布;如果他已癌症晚期,也可以适用于8-K条款。”美国投资管理与调查协会的专家瑞贝卡·麦克纳里说,“但如果他染上了严重疾病,那问题就复杂了。”是的,不管多严重,也意味着存在着恢复的可能,而谁敢在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贸然采取会直接影响公司股票价值的举动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布林一样的勇气与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