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1992年到2007年中国出口数据的分析,可以更深层次了解中国出口的现有能力及发展潜力
中国外贸出口市场与商品结构变化
进入2008 年中国的出口增幅趋缓,成为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国际市场要素价格,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国家相继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出口暂定关税和配额管理等多项政策进行了调整,以及人民币兑美元的大幅上扬,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规模需求疲软造成了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压力。同时数据显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要远小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通过对1992年到2007年中国出口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深层次了解中国出口的现有能力及其发展潜力。中国出口是否过于依靠某些市场?中国出口在哪些市场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这个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占多大的比例?哪些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国出口,以及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地区分布是否均衡?中国的出口还存在哪些问题?
根据对中国出口数据的深入研究,中国的出口结构变动可以反映出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国出口的市场分散化有了一定的进步,新兴国家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有所增加,尽管依靠欧美和日本的格局没有根本变化,但是与它们的经济地位相比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还有较大发展的余地;出口结构出现了不断优化的趋势,中国已经完成从一个初级产品输出国向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的转变,并且制成品也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欧美、香港和日本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而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仅占很小的份额;同时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中国的高科技产品都有着较强的渗透力。
但是中国的出口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中国的出口更加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省份的出口比重远低于其经济能力;而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发展的时期,中西部的大多数地区仍以初级产品和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同时我们注意到不仅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往往是同类中的低端产品而且加工贸易出口在其中占到很大份额,这些加工贸易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大多是由外资企业掌握和进行的。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总出口的增长幅度趋缓是必然趋势,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则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对于现在出口相对于去年缓慢回落,政策上不需要太大的调整。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是重中之重。
更多报告详情,敬请点击下载三星经济研究院《中国外贸出口市场与商品结构变化》(中文 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