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全球信息时代,要永远记住不断进取

博学之道

来源:《新闻周刊》中文版  |  作者:迈克尔·霍利  |  阅读:

当前的信息时代已经被恰当地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然而,是什么引发文艺复兴的呢?

它一定与利用崭新方法和空前强大的力量将各种理念和文化汇聚在一起有关。这就是何以谷登堡(Johann Gutenberg , 1398 一1468 )对第一次文艺复兴那么重要的理由。他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及各种有助他发明这种印刷术的新技术和欣欣向荣的航运业,可以说就是那个时代的因特网。它们出现之后,各种理念开始以强劲得难以想象的势头一同向前发展,帮助欧洲进入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期,把世界其他地方远远抛在后面。

当前的文艺复兴是由数字媒体革命促成的。从以太网到因特网、万维网再到Google ,从硅生物学到纳米科学,理念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象一个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男人会因为马鞍袋里有一捆书而感到自己胜人一筹那样,一个拥有电脑的21 世纪妇女会觉得整个人类知识宝库已经被她掌握。

令人感慨的是,在今天,学识广博的人实在太少了。今天,几乎全球任何的文化、理念和创新都只需用鼠标点击一下即可提取,但如果要加以利用,似乎需要有广博的学识才行。可是,现在大多数的学校仍然坚持培养只具有专门知识的年轻专才。想要进入某一特定领域,一个人必须花费很长时间努力钻研这一领域,然后也只不过到达了起点。这可不利于造就学识广博的人。

对于有幸能够进入大学的少数人来说,4 年大学本科教育已经变得只是按照既定课程学习,缺乏探索性。研究生院就更专业化了。今天是有史以来知识(及其传播途径)最大规模地爆炸的时代,然而美国的教育制度却在培养越来越专业的学者。

我非常崇拜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 1706-1790 )。富兰克林是一个贫穷制皂工人的儿子,自小喜欢读书。他在12 岁那年进入印刷厂当学徒,到24 岁便自己创业,在费城开办了一家印刷厂。他靠自修学会了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后来,他收购了《宾夕法尼亚日报》 ,并把它发展成为殖民地时期最成功的报纸。他成立过一个小型的政治团体Junto,这是一个工人组织,致力于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他创办了一家火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一家医院、费城图书馆公司(美国第一所收费图书馆)和美国哲学协会。

40几岁时,富兰克林从他那些欣欣向荣的事业退休,转而投身技术领域。这时,他已经发明了高效的取暖设备富兰克林壁炉和供潜水员用的脚蹼。他还发明了玻璃键琴。当然,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他在研究闪电和电这两方面的成就。他晚年时视力变差,于是发明了双光眼镜。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富兰克林与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 1743-1826 ,后来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一起致力于争取美国的独立,并协助起草了美国的《 独立宣言》 。

他在84 岁那年去世。富兰克林一生的成就既辉煌又富于启发性,然而,最令我钦佩的是他自小就不断努力修身养性。他为自己列举了13 种必须注重的德行(包括节俭、慎言、谦虚、正直、整洁、冷静等),并且制作了一张记分卡记录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富兰克林就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活得更好。

没有人说你应该完全不在乎金钱。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我们也许根本不可能实现有创造性的生活并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大贡献。然而,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智力生态”( Intellectual ecology)。全球以电脑为媒介的沟通已经展示了一种新的均衡力量,可是,丰富的在线知识会促进专业化还是不同领域间的知识共享呢?目前谁都没有答案。

既然如此,我们应如何为自己作好准备,才有希望过一种有建设性、有很多发明的生活呢?从前我的答案一直是:不断学习,增加知识。但后来,我从富兰克林那里得到启发,发现了一个更能帮助我们终生学习的诀窍,那就是永远记住:你如果不思进取,就会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