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过是一系列泡沫,即便我们解决了现在的金融危机,但用什么来代替这些泡沫?
全球经济体系及其不满
然而这一次危机酝酿已久,后果是金融机构遭到严重破坏,成为一片废墟。而且其范围不仅局限在金融领域,而是一场以非常复杂、互动的方式爆发的宏观经济整体危机。这是我要强调的。因为即便金融系统得到修正和重建,作为根基的宏观经济在积累需求方面也欠缺效力。在全球化时代,需求也是全球性的。过去的数年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一直是美国消费者。当美国因巨额贸易赤字和贸易失衡广受国际社会批评时,其财长说:“你们要感谢美国消费者。因为我们的消费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此话不无道理,但也反映出一个奇怪的全球经济体系: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不得不靠透支消费来维持全球经济的增长。有两个原因造成了需求上的问题。第一个是全球各国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剧,美国的贫富差距在过去75年里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钱从那些消费的人向不消费的人流动。这是社会问题,同样也是经济问题。在美国,我们告诉那些没有收入的人:“别担心,消费吧,就像你有收入一样。”换言之:借钱消费。显而易见,这是不可持续的。算总账只是早晚的事。现在就该算总账了。美国的家庭储蓄率曾经下降到几乎为零,同时房价最大跌幅达50%。美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很差,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理应有更好的社保制度。所有这些都说明美国的家庭储蓄率会上升。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从接近零变成5%,仍有上升趋势。从长期看来这是好的,但从短期看来,足以说明需求的不足。换言之,在过去数十年中推动美国经济以及很大程度上也是全球经济动力的不过是一系列泡沫:消费泡沫、房地产泡沫等等。所以即便我们解决了金融系统的问题,但用什么来代替这些泡沫呢?如果没有这些泡沫,我们的经济恐怕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发达程度。也许有些人会说,那就试着发明新泡沫吧。但这对于未来也是个错误。所以,如果没有根本性的改革,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将无以为继。
从全球的角度而言,还有一个问题,即1997、1998年的东亚区域性金融危机为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这些遭受危机的国家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是,如果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那么就有失去国家经济独立的危险,于是很多国家开始积累巨额外汇储备。从长期看来这也是好事,但从短期看来则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因为支出大量缩减了。外汇储备数以万亿计,而弥补全球需求减少缺口的则是美国消费。这个模式现已被打破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取而代之的模式是什么?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发生的状况会影响到其它国家。美国输出了次级债、去监管化的政策,现在又在输出经济衰退。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面临巨大问题,而现在东欧也深陷房地产泥潭。过去人们常常谈论脱钩理论,事实证明这只是神话。很多人都寄望于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能够抵消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放缓,但中国的国力虽然比30年前强很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却仍无法抵消欧洲与美国的下滑。
现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然而另一个重要区域却没有资源实施刺激计划。发展中国家是这场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无辜受害者,但它们没有资源抵消自身遭受的负面影响,某些国家和地区所受的重创已经比美国和欧洲更严重。更糟糕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在将一些提高利率、削减支出的反周期政策强加于一些国家,深化了经济减速。这也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问题严重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这场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同之处在于:那场危机是区域性的,受害国家可以通过出口迅速恢复经济;但此次危机是全球性的,出口国无法提高出口,因为其它国家也处在水深火热中。去年美国的出口还能发挥作用,但今年美国的出口能力将大受限制,这将进一步加剧经济下滑。
经济刺激计划和重建金融体系是美国经济恢复的两个关键因素。重建金融体系的原则很简单:恢复信贷,同时最小限度地增加国债。但现在金融体系的重建进行得很糟糕。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国债从5.7万亿美元上涨到超过10万亿美元,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明年美国国债很可能超过当年GDP的10%。这些数字几乎是闻所未闻的。经济学中的重要一课是资源是稀缺的,美国支出的巨大规模超出了所有人的招架能力。政府已经花费了7000亿美元拯救金融机构,还有一些非官方的救援,预计总数已超过1万亿美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显性和隐性支出记录已从危机前的8000亿美元暴涨到2.5万亿美元。我曾经参与美国的社保制度改革,以帮助没有收入的人自食其力,那整个改革只需90亿美元。你们也许听说过美国的社保体系、养老基金曾面临破产。布什曾说:“你们应该把这部分私有化。”很庆幸,我们没有这么做,否则养老基金会流入股市,老人们就会老无所依。虽然当时美国社保基金破产的说法甚嚣尘上,实际上社保基金的缺口只有5600亿美元。换言之,我们完全可以保障全体美国公民75年的生活,而为此花的钱与我们在过去几个月里注入坏银行的钱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即便花了那么多钱,我们仍然什么也没得到。AIG高管瓜分高薪的做法激怒了美国社会。激励机制是鼓励盈利,现在竟然用于鼓励历史性的亏损。
我们总是在往回看。如果我们朝前看,问题会少很多。经济学中的一个道理就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但我们总在试图纠正业已犯下的错误,这导致了资本的错配。如果我们花7000亿美元新建一家银行,杠杆率为10∶1或12∶1,那么我们的信贷能力将达到7万亿至8万亿美元,完全超过美国经济的现有需求。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的银行应该国有化。还有新闻媒体报道,美国正在经历一场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这无疑是一场政治和经济悲剧。
在经济刺激计划方面,各国几乎达成了共识。好的经济刺激计划首先是行动迅速;其次是真的能起到刺激作用,资本应该直接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有效资产去提高生产效率;再次,钱应该投入广泛的全国性的面向未来的需求中。根据以上特点,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得不了高分。这是因为,首先,刺激计划的1/3是减税。减税是为了刺激消费,但美国的问题不是花得太少而是花得太多,所以美国经济长期问题的解决之道肯定不是刺激大家增加消费。其次,随着美国人负债程度的加深,股市、房市萧条所导致的财富大量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等等,减税只会导致储蓄。现实也是如此。所以这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经济。
中国人民对中国政府的信心很强,然而美国民众对政府几乎没什么信心。人们对布什政府没有信心,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厚望。但奥巴马政府中的很多幕僚都与过去10年美国金融体系经历的去监管化紧密相联。很大程度上,正是去监管化造成了今天的问题,所以对于这些人是否有能力纠正这些问题,人们充满疑问。同时,美国政界还存在很严重的分歧。所有共和党人都对经济刺激计划投反对票,他们希望有更大程度的减税,这意味着在美国,有相当多的人强烈支持错误的政策。温总理公布的经济计划满足我上面提到的一个好的刺激计划的标准:投资于基础建设、公共交通、环境、铁路、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全国铁路网的发达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地缘经济,而加强社会安全网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消费。
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在于,中国居民家庭储蓄率偏高。对中国的企业而言,高额利润可以吸引高额投资,但这种高利润与本国的需求并不匹配,而出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现在这条路已经变得很艰难了。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但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也许就是眼下为日后的贸易失衡埋下隐患。
全球化的进程非常快,以至于人们还来不及针对全球化的经济问题建立专门的解决机构。货币储备体系亟待改革。我曾谈到过美元储备体系的问题,压制全球经济发展的巨额全球外汇储备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在很早之前就被凯恩斯关注过,然而不幸的是,在讨论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过程中,这些观点遭到了很多方面,尤其是美国的巨大阻力。现在是时候进行这些改革了。
(本文译自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最近在中国人民大学所作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