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化大潮下,手工艺的沿袭却庇护了这个奢侈品帝国最后的贵族基因。

传承文艺复兴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本刊记者 沈宵戈  |  阅读:

 

如同其名字中所传递的那样,连通王府井与CBD的金宝街被看作是北京最具消费实力、“藏富纳贵”的地段。因此,在这里的金宝汇购物中心中看到Burberry、卡地亚等众多知名奢侈品牌本不足为怪。但正对一层大门刚开业几周的“Kiton”专卖店则多少让人有些陌生。

Kiton是意大利顶级男装品牌,号称世界上唯一国际化、并按照最正宗的那不勒斯传统手工制造工艺制作西装的品牌。有人说,它在男装业界的地位有如法拉利在轿车业的地位:集意大利迷人与高雅的风情和精湛高超的技艺于一体。因此,诸如世界政要峰会这样的场合总少不了它的身影。

不过,随着中国消费力量的崛起,自2006年进入中国后,尤其是近两年在成都、北京相继开店的成功,让Kiton发觉中国男人也越来越开始需要这种“贴身”的体面了。这不,其中国区总经理贺斌在Kiton金宝汇专卖店那舒适的VIP室里,就已经迎来了二十多位定制整装的客人。他们将享受到完全私密的顶级服务:上百种百分之百天然的棉、羊毛、羊绒等面料可供选择,很多都是Kiton向面料商独家买断的。比如其一种直径为12.9微米的线织布,就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后一匹,仅够做10套服装。而那些量体裁衣出的尺码,包括在内衬刺绣上名字这样个性化的需求,都会被带回意大利,花费通常三个月左右制作完成——这家仍然保持着手工作坊传统的制衣公司,通过学徒传承手艺选拔出的300多名裁缝,每天只能制造100套服装。而在那里,你完全会忘掉现代工厂中的流水线作业:一群上了年纪围坐在桌前的顶级裁缝倒像是乡间老年俱乐部聚会,伴随播放着的轻松音乐飞针走线。精细的手工、严格的传统工序,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让穿着者真正找到了“自我”那种尊贵体验。事实上,Kiton的服装也的确“尊贵”,其每套西服的平均价格高达7000欧元(合人民币约6.8万元左右)。

被继承的与被发扬的

其实,进入2000年后,在时尚与奢侈品行业素占据领导地位的意大利,面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低成本国家的冲击,就已经开始迫切地寻求转型。一方面,大部分制造商选择了“逃离”,将生产基地移至亚洲、东欧、北非等国家,而那些留下来的,则在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意大利制造”那不可复制的独特价值。

相对于工业化大品牌的发家史,每一个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奢侈品牌几乎都有一个生动的家族传奇。比如以制鞋起家的Ferragamo1907年,9岁的小男孩萨尔瓦多·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看到要养育14个孩子的母亲因为没钱给两个女儿买第一次参加圣餐仪式的鞋子而哭泣,于是就花了整晚的时间自己动手。四年后,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制鞋生意,而20岁出头时,他则开始为嘉宝这样的好莱坞明星服务。虽然一度濒临破产,但多年来,萨尔瓦多始终将“意大利制造”的手工艺视为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刻在每双鞋子上的自己名字,就是品质的象征。

如今,在总部位于意大利古老城市佛罗伦萨的这个已传至三代的家族公司内部,为避免混淆,所有家族成员名字前面都以先生或夫人代替,而两年前成为CEO和常务董事的米歇尔·诺尔萨(Michele Norsa)则是高层管理者中唯一以姓氏称呼的人,这意味着他也是这个家族企业唯一的外来管理者。早在其第二代执掌公司时,菲拉格慕家族就曾有感于意大利传统家族企业中那屡屡出现的“内战”,于是其制定了一条守则:每代中最多只能有三位家族成员进入公司,他们必须精通英语、达到MBA水平,并有在其他公司的工作经验以便能准时上班和尊敬上司。可以说,为了公司的利益,这个家族有着罕见的团结和顾全大局的品质。而对于诺尔萨这位前华伦天奴CEO的新决策,他们也一致同意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诺尔萨的使命是推动这家古老公司上市,帮助其搭建所需的专业组织结构,并在产品线和市场方面进行扩展。但尽管如此,Ferragamo仍将制造美丽的鞋子视为其核心。“从股东角度看,鞋子生意因为规格和议价的限制也许没有我们手包更具吸引力。”其女式皮具部总监说,“但是我们的核心就是手工。”而就像其另一位家族成员所说,:“当你已经有一个产品受到尊重和欣赏的时候,再扩展并非难事。”

拥有传承,但不落伍于时代,只有这样,才能让凭借手工艺核心理念的意大利奢侈品具有一定的抗衰性。但仅仅如此,或许还不够。当其主要市场美国,尤其那些最讲究穿着的投行金融人士购买力日益下降时,手工定制的奢侈品品牌也开始学会放下架子。

Kiton并称为意大利顶级西装品牌代表的Brioni,同样秉持着来自那不勒斯的手工艺,詹姆士·邦德穿着那身黑色合体西服时的潇洒形象,历来是Brioni品牌的最好诠释,其套装价格在40004.7万美元之间。但现在,它的产品线上则添加了更为亲民的T恤。虽然阿玛尼、杰尼亚等品牌多年前就跨过了这道门槛,但对于从1945年成立就定位于富裕高端男士整装的Brioni而言,这算是开创之举。

当然,拥有精美刺绣和精细做工的意大利式手工缝制,还有250美元的售价都意味着这不是一件普通的T恤。而且Brioni拒绝像其他品牌那样将制造移植到意大利以外成本低廉的地方,而是选择距罗马只有2个半小时车程的阿布鲁佐地区。那里的裁缝仍然保持着从十几岁开始学徒、工作间墙上挂着守护神像装饰的传统,而因为受到经济危机波及,其人力成本已降低了不少。

Brioni此次的冲破“底线”,不但是其关注于年轻消费者的信号,更是迎合忠实客户穿着习惯的改变,实际上仍是对其传统的反映。公司称其去年业绩良好,税前收入达到3200万欧元。而Kiton也在加大休闲类服装的比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它也选择了整厂收购经营不下去的意大利加工企业而不是产品外包的形式,来捍卫“意大利制造”的纯正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