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见证了城市成长的这些久远建筑,褪去奢华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老去。

大酒店的生与死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徐冠群  |  阅读:

洛杉矶西部的世纪城是一处面积176英亩的商业住宅区,在其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座19层的高楼——世纪广场酒店。这座豪华酒店自1966年建成后就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见证了洛杉矶城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如今,它却几乎被淹没在周围越来越多的摩天大厦之中了。

所以当20086月,房地产投资商迈克尔·罗森菲尔德以创造了加利福尼亚州酒店交易纪录的3.66亿美元高价——相当于每个房间平均50多万美元——将世纪广场酒店从其原先所有者太阳石酒店投资公司手中购得时,包括罗森菲尔德本人在内的所有人几乎都相信,他能唤起其新的生命。罗森菲尔德当时曾将该酒店喻为“家乡的宝石”。

然而距离交易不到6个月的时间,“宝石”的新主人却宣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计划:将它夷为平地,并在旧址上新建两座50层的大厦,囊括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以及商场、写字楼、餐厅和健身中心等各种商业形态。而将随着这家与众不同的酒店一起抹去的,还有它身上珍贵的历史印记。

两难的救赎

单从外观上看,世纪广场酒店就呈现独特的弧形结构,如一面展开的巨大风帆,是张扬而大气的现代派风格代表,让人们充分感受到1960年代美国的乐观精神。其设计者、后来因设计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而享有盛誉的日裔建筑师山崎实的目标,是将它打造成世纪城的中心装饰。而这样的雄心完美地实现了。奥斯卡影后戴安·基顿将该建筑比喻为全盛时期的著名女星索菲亚·罗兰—“一位被众多频传秋波的男人包围的性感女神”。

自正式营业以来,世纪广场酒店的宴会厅即成为各种高规格活动的举办地,并接待了众多国际名人显贵和政治首脑,尤其赢得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里根的偏爱。尼克松曾在这里主持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的庆祝活动,而里根则选择在它宽敞的舞厅里举办自己两次成功竞选总统的庆典,酒店的总统套房还成为里根在加州的另一个家,他曾在此处理过大量事务,以至于人们称其为“西部白宫”。

然而城市的飞速发展使洛杉矶的这颗“宝石”已经沦为城市前进的阻碍。由于它的存在,人们要想到达世纪城的另一头就必须先走一条狭窄的小路,穿过卸货区和宽阔的停车场。楼前的半圆形车道给步行穿越世纪城的行人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洛杉矶城市计划部门提出了“双塔”方案,让重建之后的高楼释放出2英亩以上的地段作为城市花园,并使其更加环保节能。

可想而知,这样美好的畅想并没有赢得一片肯定,改建的消息引起了历史保护主义者的担心,美国国家历史保护信托会将世纪广场酒店列入了美国濒临消亡的历史建筑名单中。在他们眼中,它不仅是建立社交关系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况且2006年凯悦集团接管酒店后,曾花费3000万美元对其进行了修整,酒店的硬件设施保持状态良好,相对于通过重建新楼使城市变得更环保,拆除本身就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

但反对者的种种指责并没有动摇罗森菲尔德的决定。依照洛杉矶目前的经济状况,想要保证一家拥有726间客房的豪华酒店的入住率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酒店高额的运营支出却不会因此而减少。

其实除了商业利润的考量外,选择彻底推倒或许还有另一个隐秘原因:由于本身蕴含着的浓郁历史文化因素,以及随之带来的情感依附,使得几乎每一个改造老酒店的项目都充满了争议。

比如上海。虽然它一直致力于用摩天大楼实现其国际大都市的华丽梦想,但位于外滩、见证了旧上海浮华魅影的和平饭店,因其特殊的装饰风格和独特的历史意义却被保留至今。

和平饭店南楼建于1906年,是一栋仿文艺复兴时期的均衡式公寓建筑,北楼建于1929年,哥特式结构散发着欧洲古典宫廷艺术的气息,二者风格迥异,融现代和古典于一身。不过历时百年,这个曾经的地标性酒店毕竟年久失修。2007年,掌控和平饭店的锦江集团选择对它进行修整改造,一时间备受瞩目。尽管这是其面临国际性大酒店纷纷入沪、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下最为合理的自救之举,但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追思。改造前夕,连一位远在德国的老牙医都希望在他曾多次住过的客房里再住上几天。

而眼下最受诟病的则当属和纽约中央公园隔街对望的广场饭店了。作为美国最著名的饭店之一,自1907年开业以来,国王、总统、大使、影视明星、商界大腕和其他各界名流都曾成为它的客人。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广场饭店发生的没有不重要的事。

几经易手后,2004年,广场饭店被出售给以色列埃拉德地产公司。次年公司关闭了饭店,开展大规模改建。消息爆出后,人们曾普遍担心诸如“棕榈厅”和“橡树吧”这样知名的饭店标志设施会被拆除,纽约市地标建筑保护委员会随后指出,由于该饭店属于纽约地标性建筑,禁止拆除,从而消除了人们的疑虑。然而即便如此,这次翻新仍招来了无数骂名:纽约客们纷纷抱怨其改小的窗户、变低的天花板阻碍了视野,电梯运行缓慢,供水也时断时续。另一方面,新开辟的面积广阔的购物区则面临着商户入驻不足的窘境。“它既没有完美地保留旧式风格,又没有聪明地植入现代气息。”一位1960年代曾在广场饭店居住过的老顾客如是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家饭店本身就是改建的产物。在原先的位置,曾经是一个拥有15年历史的同名饭店。三位创始人将其买下,花费了两年时间,耗资1200万美元,使原来的小店蜕变成19层高的“摩天大楼”。而希尔顿集团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在1943入主后,又进行过一次整修,从而才打造出这一美国当时最时髦、最漂亮的饭店模板。

1969年广场饭店被纽约市地标建筑保护委员会指定为纽约市地标性建筑物,并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1986年又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成为纽约市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饭店。而或许正是有了这些荣誉,使其从此沾染上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

从过去一路走来,曾经是其所在城市不可替代的骄傲的古老奢华酒店,有时也不得不必须承认与现代城市日益扩大的“代沟”。舍得抛弃才能获得重生,这可能将是它们面对这个城市未来时无法逃避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