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伦敦、米兰及纽约之外,阿姆斯特丹时尚界则为自己的本土独立设计师开辟出了一个独特的展示平台。

“圣丹斯”时装节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环球企业家》丁天  |  阅读:

由于如此靠近“时尚之都”巴黎,阿姆斯特丹及其所代表的荷兰时尚在国际舞台上常常隐没在前者的光辉中。但随着始于2004年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时装周”(AIFW)的崛起与壮大,今日的荷兰时尚正在给世界带来更多如Viktor & Rolf(荷兰著名时尚设计二人组品牌)式的惊喜。

今年亦然。在年初举行的2010“阿姆斯特丹国际时装周”上,新晋设计师组合And Beyond就导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时尚秀。其运用立体投影和固体雕塑营造出的衣幻影,来挑战流行时尚与装置艺术的界限—没有采用一个真人模特,翩翩起舞的薄纱被禁锢在四面围栏的玻璃橱窗内,配合嘶鸣浓重的宗教音乐和忽明忽暗的射灯,无不让前来参观者称奇。

而这只是惊奇的一部分。本届“阿姆斯特丹国际时装周”一共成功上演了25场服装秀,38位以新人为主的当地独立设计师及其品牌展现出了荷兰时装界的未来潜力。“荷兰设计院校很多,独立品牌近年来也层出不穷,但他们之前由于此地条件受限,直接就去了巴黎或纽约。”本届阿姆斯特丹时装周主席Merle Deterink对《环球企业家》说,“我们最早只是单纯的服装展览与展销,但很快发现,优秀秀场的成效要远大于此。”作为时装周的常务机构,Merle Deterink的团队平日以六人组的规模常年关注本地院校、竞赛与时尚界的新动向,“我们每天都在观察,试图通过一年两次的AIFW把新生力量的独特潜质挖掘到最大,并借助商业品牌、买手和基金会赞助,将他们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和巴黎、伦敦、米兰及纽约四大世界主流时装周不同,年轻的阿姆斯特丹时装周更力求创造一种健康周转、举荐新人的氛围。就像一位参展者对本刊所说,它把时尚融入音乐、艺术、享乐等内容中,并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之一,同时在艺术与商业的边界找到平衡。“我自己,以及很多公司的CEO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参加的。在阿姆斯特丹,这很寻常。”

重塑工程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灯光和音响的引入,活色声香的秀场便演变为“没有剧本的戏剧”,尤其成为设计师品牌时装营销的重要环节。而本届国际时装周上And Beyond那蕴含纯熟技巧和创意的“魔幻末夜”秀,也并非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去年,他们就给“2009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周”带来了“无所畏惧”(The Undaunted)系列,其用柔软织物表现出的女权主义内核让人印象深刻:垫肩、透视、冷酷的妆容、一片式的剪裁、罗马式的靴鞋,留给人们夕阳武士般的侧影轮廓。该系列在秀场后很快找到了商业赞助,也使And Beyond设计师品牌从工作室中的概念变为了橱窗中的实物。

And Beyond的国际经验与良好机运,和其身处的“红灯区时尚项目”(Redlight Fashion Amsterdam)也密不可分。这个项目的初衷便野心勃勃:如何使荷兰时尚崛起于世界舞台,以一种愉悦、先锋和特色化的姿态,收获商业和创意的双重效应。

作为阿姆斯特丹这座欧洲最后一个性工作合法城市的标志性区域,红灯区虽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却始终难登大雅之堂。不过近两年进驻的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时尚项目,却意图通过51个新橱窗揭示这一“色情之都”的另一面。

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于2007年底宣告了改良这个犯罪率日益攀升之地的决心,土地所有者被迫让出房产,由一众餐馆、咖啡厅、酒店、客栈等入驻构成综合娱乐中心。更具革命性意义的是,政府从色情业巨头Charles Geerts那里购买了18家“女郎橱窗”门面,将时尚行业引入“红灯区”内。拥有超过20年时尚业经验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机构HYNK与政府共同担负起了这一重任,18位囊中羞涩的年轻设计师被选中纳入,他们只需付水电费就可以享有一年的房屋使用权,展示自己正处于初创期的时装作品,以统一的“红灯区时尚项目”面貌与色情橱窗分庭抗礼。

“我们对设计师的挑选标准是:设计天分与商业技巧。他们有的很年轻,有的则已经在此领域开垦了近十年,但必须均有至少一个系列的精彩作品和已注册的个人品牌。”HTNK的创始人与首席执行官Mariette Hoitink告诉《环球企业家》。

时尚工作者通常被定义为“自由思想者”和“独立工作者”,在世界范围内,他们鲜少以群像或社区的方式存在,而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时尚项目则开创了一种新的方式。

但这并非易事。改建伊始,红灯区的酒吧、“女郎橱窗”以及旅游纪念品商店的老板面对失业压力与租赁费用的悬殊,就发出了一片反对声。但被买下的“色情橱窗”依然以最快的速度被撤换成新的时尚展示空间。“我们只用了三个星期来完成装修和工作室的搬迁。”And Beyond品牌设计师之一Brigitte Hendrix说。其与搭档凭借毕业作品被遴选为“红灯区时尚”扶持的对象之一。“红灯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的视野。”Brigitte坦承,“一开始我并不习惯,甚至不敢与橱窗后面的她们打照面。但我后来意识到,某种意义上,只有性格足够强悍的女人才能站在那里。”这两位年轻的设计师乐于做先锋化的尝试:“时尚让我们有力量把这里改造成不只有大麻咖啡馆和性工作者的新‘红灯区’。”

事实证明,在这寻求区域化“和平共处”的过程里,世界上最古老职业的女郎与世界上最时尚的工作者发生了奇妙的灵感互动。设计师Clavdio Bracco向“邻居们”派送自己设计的红色戒指,上面印有“对女孩好点,给她买个戒指”的标语;设计师组合LEW以工作室原址,一个位于红灯区中央位置的同性恋酒吧作为系列设计的主题,其始终残余泥灰的墙面、暴露出潮湿印迹的壁饰以及挥之不去的蓝灰色调都成为作品的灵感来源⋯⋯不过Mariette Hoitink则更倾向于认为,这种改观是相互存在的—不仅是性工作者,人们对设计师群体的认识也在改变,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橱窗看到他们的成品或工作状态,拉近了时尚与大众生活的距离。

HTNKAIFW时装周常驻机构一起,对新人承担着补充教育的重任。平日,利用作为咨询机构积累的人脉关系,其邀请时尚产业细分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定期举行工作坊,并帮助独立设计师有意识地组建品牌扩充所需的团队。很多时候,HTNK的专人需要与自视甚高的独立设计师沟通,劝说这些将自己单纯定位于“艺术家”的时尚设计师们暂时委曲求全,妥协一部分自我参与到商业合作中去。“我们力求开发培养新生代设计师的‘企业家潜能’。”Mariette说。

一个业已成功的例子是同样参加了红灯区时尚项目的Daryl Van Wouw。作为很早就在AIFW上展示过作品的年轻设计师之一,其已被举荐到荷兰当地品牌Suit Supply的设计项目中—在被派往中国进行考察和制衣的过程里,Daryl得到灵感和启发,发展出了中国的生产线。而由此他也得到了更多品牌的关注,它们纷纷邀请其设计并追加对其个人品牌的投资。如今,Daryl已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师品牌、实体门店和网络销售,俨然是荷兰时尚界新生力量的代表。“是时装周和红灯区项目帮助我们加速形成了本地的专业圈子。”对此,他并不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