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5月1日拉开大幕的上海世博会几乎成为各种清洁技术的秀场。
新能源的世博
即将在5月1日拉开大幕的上海世博会几乎成为各种清洁技术的秀场,尤其对新能源而言:主题馆屋顶的中国最大单体屋顶光伏电站、亚洲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以及上海企业联合馆的中国最大的光热发电系统……对于展示未来城市里的绿色生活而言,世博会已经做得足够好,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却仍待厘清
光热发电(上海企业联合馆)
上海企业联合馆“魔方”采用了2200平方米太阳能超低温热水发电系统。
绿点:借助太阳能水管里95℃的热水发电,输出电功率超过200千瓦。夜晚仍然可以利用水的余温工作,电能可以提供建筑展览和日常用电需要
现实应用:尚无商业化应用
瓶颈:技术问题尚未完全突破
LED照明(石油馆等)
世博园区近70%的灯将采用LED照明。大部分场馆绚丽外墙效果也都通过LED来实现,部分场馆的室内照明也采用LED灯。
绿点:寿命是普通白炽灯66.7倍的LED灯,同等照度下,只需要使用白炽灯1/6到1/8的电能
现实应用:在大型商业演出和一些公共建筑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
瓶颈:价格昂贵,还未普遍进入民用市场
被动屋(汉堡馆)
汉堡馆不需要空调和暖气,四季可保持室内25℃左右的恒温,建筑所消耗的外部能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
绿点:“被动屋”的墙壁可达50厘米厚,中间10厘米为实墙层,实墙的内外层各20厘米,均为隔热纤维材料。窗户也改过去的两层隔热玻璃为三层,并在夹层中充氩或氪等稀有气体
为实现节能目标,“被动屋”采用了“可控室内通风装置”,使室内废气中的80%以上可以转换为热能,同时,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室内几乎没有灰尘。同时通过智能楼宇和地源热泵技术,更替空调系统
现实应用: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这3个国家共有8000多幢“被动屋”已投入使用。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应用
瓶颈:需要中国房地产商的系统支持
新型建筑材料(万科馆)
用麦秸秆压制而成的麦秸板是万科馆最主要的建筑材料。
绿点:这种采用“定向秸秆结构板”技术,零甲醛胶水的粘合,制造出的板材不论是在硬度还是密度上都和市场上现有的最硬、最致密的板材不相上下
现实应用:在中国高端住宅和别墅中有少量应用
瓶颈:价格高于普通板材
新能源汽车(上汽-通用汽车馆)
上汽将提供近千辆新能源世博车辆,其中,世博新能源客车的比例超过50%,包括燃料电池大客车、混合动力大客车、纯电动大客车、纯电动场馆车、燃料电池观光车等多种车辆。
绿点:比传统燃油汽车更环保,接近零碳排放
现实应用:中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启电动公共交通系统。除此之外,民用市场刚刚起步
瓶颈: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不成熟,价格昂贵
光伏发电(主题馆)
世博轴上的永久型场馆都覆盖了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其中,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系统规模可达2.5兆瓦,将是中国国内单体建筑最大屋顶发电站。世博中心、南市电厂和沪上生态家等场馆也都将建立2兆瓦太阳能发电系统。
绿点:可以利用太阳光直接进行发电,比风电更稳定
现实应用:中国于去年刚刚开启地面和屋顶光伏电市场。目前并网发电的不超过100兆瓦
瓶颈: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在2元/瓦,这与火电、水电甚至风电相比,仍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价格
江水源、地源热泵(世博轴或者世博中心)
世博轴、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城市未来馆等所有以节能为特点的展馆均采用了热泵技术。
每小时约有1200立方黄浦江水穿过世博轴的管道,“交换”出相对较低的水温,江水源热泵加上较小比例的地源热泵,将满足世博轴的制冷供暖需求。
城市未来馆的江水源热泵机组,将在世博会后为周围45万平方米的建筑提供冷热源。
绿点:通过地下热水或者江水,实现热量转换,从而取代空调或者城市供暖
现实应用:中石化旗下新星石油公司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展地热供暖,而上海的商业建筑也开始自发用地源热泵更换传统空调系统
瓶颈:投资较大,目前绝大部分应用在商业和公关建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