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众多小而知名的“作坊”来自于一种悠久的文化,伴随着工匠们试图达到完美产品时的成就感,不断演进和发展了文化与美学。

安东尼奥·德·马特:那不勒斯的“黄金”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Kiton总裁 安东尼奥·德·马特 (Antonio de Matteis)  |  阅读:

1980年代中期,曾有一个日本杂志拜访了十几间意大利小企业,希望弄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存在如此众多小而知名的“作坊”?答案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全部来自一种悠久的文化,它存在于那些传承着古老艺术与手工艺脉络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这些资源广泛地传播了文化与美学,伴随着工匠们试图达到完美产品时的成就感,不断演进和发展。

让我们首先从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那不勒斯开始去认识她。这是一个位于罗马南部的海港城市,因维苏威火山和庞贝古城而闻名。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虽然掩埋了古城庞贝,但厚厚的火山灰却给当地带来了富含养分的沃土,与地中海季风带给这一地区风调雨顺的独特气候相叠加。历史上,那不勒斯的优良港口与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城市成为欧、亚、非三个大洲的重要货物集散地,那曾经的繁华与富裕,也可从当地丰富的手工业产品上得到印证。

都说中国磁器历史悠久,然而那不勒斯生产磁器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1743年,直到今天,从和泥、造型、上色、直至完成,还是全部手工制作。同样源自传统工艺的还有那里的人物陶塑,它们类似北京的泥人,但工艺和材质却大相径庭,在圣戈利高力大街众多小店中还可以见到:从圣经里的神仙到内阁总理,世间百态,尽现其中。而这门手艺的历史,源自三个世纪前,但其制作工艺却没有丝毫变化:铁骨架造型、木质躯干、陶塑的面孔,用玻璃制作眼睛,油画颜料上色,使用真丝、亚麻等名贵面料手工缝制的服装。

在庞贝古城的发掘中,人们还发现了众多绚丽多彩的马赛克艺术品,其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纪。至今,那不勒斯仍然存在着许多马赛克手工作坊,在安迪卡娅大街,可以找到其店面,制作工具依然是小铁锤和钢凿,在日复一日的敲打声中,艺人们的想象力融化在一片片马赛克编织的图案中。而由19世纪发展而来的珊瑚产品专业市场,如今在这里已形成一个以加工贝壳和珊瑚为核心的地区产业。这里有最古老的珊瑚艺术学校,建有珊瑚博物馆,收藏了自公元700年至今的稀世珊瑚珍品。

到了近现代,意大利作为时尚之都的一面开始展现。以手工裁减和刺绣为特色的各种婚纱服饰,在每年的几个主要展会上集中向全世界发布最新的潮流与技术。在那不勒斯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着众多的高水平的技师,有些已经过了三代传承。

事实上,当地裁缝技艺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够代表意大利的独特风格,这就是那不勒斯版型。其最大特点是以手工方式缝制的那不勒斯肩型,讲究薄、软、贴身、活动自如,尤以其订制男装最为出名。而就规模和市场覆盖率而言,诞生于那不勒斯的Kiton已发展成当地的领军企业。从1968年创建至今,它一直使用传统的手工裁剪方式缝制西装,至今依然需要25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套西装,每年的产量不过两万多套。与其搭配的衬衫和领带也很讲究:衬衫肩型同样秉承那不勒斯传统,领带则通常是将一块面料折叠七次成型,然后用一根丝线自上而下一气呵成缝制完成,1.3的面料只生产2条领带—用不计成本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