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能给我比较多的机会来自由探索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而且可以不计后果地尝试。”

[自雕像]梁硕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冯昭  |  阅读:

 
梁硕,1976年生,天津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任教于此,2005-2006年成为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驻留艺术家。他不时用冷漠的声音关注这个社会上的不可避免的“次一等”却又存在着的一类人,用冷漠的手法暗藏深刻的同情并进行深情地塑造。
 
你是如何走上艺术之路的?是什么激发了你对艺术的热爱?
 
我不知道当初有没有别的选择,从小就画画,一直到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我是在毕业创作“城市农民”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是个艺术家了。以此为分界线来说,毕业之前对艺术没有太强意识,我一贯是做事认真努力的孩子,从没想过干别的事情,但这可能算不上是热爱;毕业之后到现在仍是不打折扣地投入,但最令我困惑的是生活和社会里让人无奈又无力的事情,我好奇心很重,艺术能给我比较多的机会来自由探索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而且可以不计后果地尝试。
 
你对艺术的理解是什么?
 
这个不太好说清楚,一想就头疼。反正吃喝拉撒功名利禄活人干的事也都干了,你要还觉得无聊绝望,就可以试着搞搞艺术。
 
对你的艺术观影响最大的人或思想是什么?
 
我爸、艾未未和我自己。还有一个叫维特根斯坦的人,他死的时候说:“告诉他们,我活得很幸福。”
 
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生活于1889年4月-1951年4月,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你创作的民工形象系列雕塑,想表达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我不觉得当时做这作品的时候有什么观念,也可能是现在忘了。当时我就生活在民工堆里,觉得这些人挺逗,不管干什么活都穿着西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明明一张憨厚的农民脸却留个港台歌星的发型。通过这些外表我老捉摸他们的心理,我觉得我理解他们,因为我跟他们的处境也差不多——满眼看着世界心里却没着没落,这当然是主观臆想。我做的差不多就是我当时的自雕像。

你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商业价值?搞艺术的人再寻思商业这些东西就太没劲了,但也没必要跟钱结仇,就算有商业价值也不是艺术家自己说了算的。

Tags: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