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信息过载和用户生产内容的流行,使得内容获得和制作的门槛的确在大幅降低,但也为精品和大制作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阿凡达》的“反长尾”效应

来源:《环球企业家》2010年3月20日刊 第6期 总第201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主编 杨福  |  阅读:

不出意料,刷新全球电影票房纪录的科幻巨制《阿凡达》不但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的缔造者,更可能会是中国电影上映档期纪录的保持者—3D版的下线日期已被推迟到了本月底。它的人气是如此之旺,以至于中国的大导演张艺谋在两会上的提案之一便是“借鉴阿凡达现象”。
 
即便在电影业这个动辄大放卫星的行业,“《阿凡达》现象”也殊为轰动。导演卡梅隆何以如此了解全球观众?众多分析都提到了他对3D技术的创造性应用重新定义了人们的观影体验。这固然是《阿凡达》席卷全球电影票房的最大筹码,但事实上,3D电影早在1922年就开始了首次商业放映,而《阿凡达》的故事尽管被赋予各种象征性解读,本质上不过是199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的外星球版。
 
对传统媒体娱乐业的内容提供者来说,“《阿凡达》现象”最有价值的启示莫过于:当下信息过载和用户生产内容的流行,使得内容获得和制作的门槛的确在大幅降低,但也为精品和大制作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卡梅隆1997年作品《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取得票房3.6亿人民币,全球票房则为18.43亿美元,并将此纪录保持了近12年。在如今的Youtube时代,《阿凡达》全球票房已在3月上旬超过了26亿美元,中国票房则逾13亿人民币。
 
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电影市场,电影票房收入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进一步的数字分析很能说明问题:2009年的观众人数比过去10年中观众人数最多的2002年下滑了近12%,上映电影数则比2008年下降了14%。在此形势下好莱坞仍能为票房创新高弹冠相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制作的流行,尤其是高成本的续集或前传电影——2009年票房前10位的电影中有七部电影即属此性质,包括以4亿美元票房居榜首的《变形金刚》续集。
 
除了电影业,音乐、电视和图书出版行业都存在这种反“长尾”现象:成本的降低和流通的便捷固然让细分的媒体娱乐产品容易在网络时代找到自己的用户,但这并不一定是以主流媒体娱乐产品的接受度降低为代价。鉴于人们的媒体娱乐消费总额并没有出现爆炸性增长,被忽略的是那些介于大众和小众消费中间状态的产品。
 
受非法文件共享和数字音乐下载服务的影响,欧美唱片业的衰落早已不是新闻,但受冲击最严重的,是那些在排行榜上百名之后的作品,最热门歌曲的销量甚至还能有少许增长。媒体行业亦然。尽管受网络媒体冲击,美国三大报和小城镇报纸及社区报纸的发行量仍保持稳定,受重创的是《洛杉矶时报》这样的二三线媒体。
 
原因何在?人们的媒体娱乐产品选择越多,该产品成为共同讨论话题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对内容提供者来说则意味着不断抬高的制作成本—《阿凡达》制作成本已是令人咋舌的5亿美元,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最新的奥斯卡颁奖堪称是“阿凡达现象”的最佳注脚:低成本制作的《拆弹部队》赢得了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但其全球票房仅2100万美元;《阿凡达》虽只获得技术奖项安慰,但若干年后,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会被广泛认为是媒体娱乐业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