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仕通集团创始人的自我讲述,这位希腊移民儿子如何一步步实现他的美国梦:从MIT的退学青年,到扮演尼克松内阁经济上的“基辛格”;从拯救1970年代的雷曼兄弟,到成为华尔街私募股权
[书签]美国梦的成长教育
1926年6月的一天,美国中部大草原上的内布拉斯加州Kearney市,在一个希腊移民夫妇开设的小餐馆里,一个男婴降生了,他就是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
8岁时,彼得森就开始了他步入商业世界的第一步:做父亲餐馆的收银员。父亲用巧妙的定价策略吸引顾客的做法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年纪不大的彼得森则积累了自己的销售经验:把餐馆的就餐卡卖给客人。但当时大萧条的影响至深,他们的日子自是艰难。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读高中的彼得森因为近视没有被拉去服兵役,毕业后,他选择去麻省理工学院(MIT),在校期间因为抄袭他人论文,呆了不到1年便被勒令退学。1945年,彼得森进入了美国西北大学,毕业后,彼得森在芝加哥的Market Facts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对各种产品做市场调查。1950年,彼得森获得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不久就成为公司的二号人物。
27岁那年,彼得森成为McCann Erickson广告公司的芝加哥办公室负责人,1958年他加入了贝尔·霍韦尔公司,1961年成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通过对产品进行创新,彼得森把公司带入了辉煌期。
1968年,美国民权运动、越南战争、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遇刺等事件的爆发呼唤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美国人探寻解决出路。彼得森想起父母对自己的教诲:在事情面前不能退缩,于是就走到了前台。1967年,彼得森参与了一个致力关注住房公平的“好邻居”计划,与此同时,他接到美国前财政部长道格拉斯·狄龙(Douglas Dillon)的电话,邀请他出任华盛顿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受尊敬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理事。在布鲁金斯学会,彼得森对当时最新的外交、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和社会政策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也为他日后进入尼克松的内阁奠定了基础。而与当时的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看法不同,更是教会了彼得森如何不做出一个决定。
正是在布鲁金斯学会期间,彼得森的才干被华盛顿发现。1971年,尼克松邀请他出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1972年2月又转任商务部长,并兼任国家生产力委员会主席和美苏商业委员会主席,彼得森的政治荣耀达到了顶峰。经历了“水门事件”和与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之间的微妙关系,彼得森对政坛心生倦意,1973年,彼得森辞去商务部长。
彼得森离开华盛顿后并没有回到芝加哥,而是迈进了华尔街。虽然没有金融界的职业经历,但他在华府的广泛人脉和之前的企业高管经历还是让众多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向他摇起了橄榄枝,其中就包括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和雷曼兄弟。最终,彼得森选择了雷曼兄弟公司出任其副董事长,开始了他的投资银行家生涯。
在雷曼兄弟掌门人罗伯特·雷曼1969年去世后,这家公司当时已经没有雷曼家族任何一位成员在公司任职。罗伯特的死给公司留下了领导真空,加之当时经济不景气,让公司进入了困难期和长达4年的权力斗争。由于彼得森此前毫无投资银行经验,对于他的任命,许多资深合伙人都颇为不满。1972年,在彼得森进入前,雷曼兄弟的收入只有1800万美元,尽管盈利,但急需对公司进行重整。入职几周后便升为董事长和CEO的彼得森,在雷曼兄弟公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把股权支付的窗口期从一年延长为五年,这样公司资源就得到更好的掌控,然后是决定进入投资银行、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等。他还放弃了从外部聘请顾问的做法,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信息分析部门,这样就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
到了1983年,雷曼兄弟公司已拥有资本2.5亿美元,是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和历史最长的合伙企业。当时的《纽约时报》称彼得森是华尔街的“白衣骑士”。
1983年春,彼得森在雷曼兄弟的第十个年头。此时,刚担任雷曼兄弟公司总裁一年,精于交易业务的格拉克斯曼提出要废除双CEO制,自己独揽大权。雷曼兄弟内部开始出现了严重分歧。彼得森无意与格拉克斯曼争夺,主动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然而格拉克斯曼夺权后不到9个月,由于经营不善,雷曼兄弟公司便被美国运通公司收编。
与彼得森一同离开雷曼兄弟公司的,还有备受彼得森赏识的史蒂夫·施瓦茨曼,这位先后毕业于耶鲁和哈佛的高材生在彼得森的提拔下,在31岁就升至公司合伙人。离开雷曼兄弟后,二人决定成立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1985年,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各出资20万美元,在纽约公园大道租了一个小办公室,公司就这么开张了。而在当时,员工只有4个人:彼得森、施瓦茨曼和2个助理。施瓦茨曼把二人的名字分别从德语和希腊语中提取出来,给公司取名“百仕通”(Blackstone)。
创业之初,百仕通的日子相当艰难,几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决定首先开展可以立竿见影的并购顾问业务来弥补公司的运营困难。百仕通的第一桶金来自索尼,凭着彼得森与索尼总裁盛田昭夫的朋友关系,百仕通抢得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代理权。之后,他们决定创立私募基金,取得了美国保险及证券巨头保德信公司(Prudential)副董事长加内特·凯斯(Garnett Keith)的信任,凯斯向百仕通投资了1亿美元。之后,杰克·韦尔奇又向他们投资了3500万美金。到了1987年,百仕通共募资8亿4000万美元,就这样,百仕通上路了。
到了1988年,百仕通壮大起来。彼得森此刻居安思危,开始为百仕通制定一系列的新规则,包括对合作方的选择、员工的管理、百仕通品牌的管理等。除了设定百仕通严格的公司标准,彼得森还和施瓦茨曼决定永远不设关联公司,除非是业界的顶级公司。
彼得森在政界和商界的广泛人脉为百仕通带来了众多订单,而对收购对象的尊重也为彼得森赢得了更广泛的声誉,这也成为各方人士乐意与彼得森打交道的基础。2007年,百仕通进行了IPO。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在距离彼得森退休还有一年的时候,一笔18亿美金的巨款打到了彼得森的账户上,这是彼得森出售百仕通IPO股票的所得。彼得森称自己是一夜暴富。
彼得森在书的最后,把自己一生取得的成就原因归于纯粹的幸运,更进一步说是机会来临时他抓住了。对于职业问题,彼得森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不要被大办公室、高薪水和优越的办公位置所诱惑,应该关注的是这份工作是否可以让你发挥比较优势。
二、不要在精神上懒惰。要多思考你所在的公司,或者行业,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到底是怎么样的。
三、要努力去做有价值的事情,改变值得改变的东西。
四、要学会慎重选择,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彼得森认为,为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而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五、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回自己,坚持道德底线。这是彼得森的父母给彼得森的人生忠告。彼得森也曾因没有坚持这些原则得到了沉痛的教训,比如在MIT因为抄袭论文被勒令退学。
六、工作和生活要有一个良好的平衡。彼得森给出了自己的反面例子:除了工作,彼得森没有好好珍惜生活,自己也曾两次婚姻失败。
七、彻底弄清一份工作后再去开始做。彼得森建议,不要简单地找一份可以发挥优势的称心工作,而是要在公司内部找出瑕疵和漏洞,这样可以给你的职业带来提升。对未来雇主的尽职调查可以让你避免未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