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东南亚更适合做退休后颐养天年的地方了

生活宝地东南亚

来源:华尔街日报  |  作者:Steve Mollman  |  阅读:

如果有更好的地方供他们退休后颐养天年的话,哈罗德•理查兹(Harold Richards)和玛利•理查兹(Mary Richards)一定不会不知道。

这对英国夫妇虽已退休,但他们仍奔走于世界各地,哈罗德也在海外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同时,他们也正计划着退休后的生活,希望找到一个满意的定居地。他们既考虑过克罗地亚和保加利亚这些常常为人所忽视的地方,也考虑过南非和西班牙这样的热门国家。

最终他们选择了普吉岛(Phuket)。这是一处位于泰国西海岸的岛屿,在那里不仅能享受到阳光与宁静,友善的当地人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不仅如此,那里的房价也让他们感到满意:这不,他们只花了50万美元就买下了一幢四居室的豪华别墅,而且还带有私人游泳池、庭院和花园。理查兹夫妇暗自思量,要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这栋房子的售价可能比这高出一倍还不止呢。

哈罗德把他的新家比作宫殿,他说,“有了它我还能再要什么呢?”

理查兹夫妇在普吉岛的家理查兹夫妇高高兴兴的在这儿安了家,但他们并不是唯一有此收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的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他们或是听人介绍,或是这些地区的政府为争夺游客手中的退休金而采取的鼓励措施吸引了他们,有的则干脆冲着低廉的生活成本而来,包括住房和相对较低的医疗费用。

美世咨询(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驻新加坡的董事总经理黄素燕说,当选择在何处度过自己的退休生活时,所有人都会着重考虑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的因素,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多数东南亚国家在这方面的得分都相当令人满意。

美世咨询2006年各地生活成本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44个城市中,吉隆坡、曼谷和马尼拉的生活成本排位分别为114、127和141。相比之下,首尔、东京和香港则分别位列2、3、4位(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是莫斯科)。此外,伦敦和纽约也进入了前十,悉尼排位第19,马德里和墨西哥的蒙特雷分别为第53和103。

虽然选择在东南亚度过退休生活的海外移民人数还很少,但这一群体的增长速度却很快。以马来西亚为例,它从1996年开始发放退休居住签证。到1998年时持有此类签证的人数还不到50人,而到了2001年,该签证的持有人已经超过了800人,去年这一数字更是超过了8,700人(不包括家属签证)。马来西亚旅游部副部长Donald Lim表示,通过推行一个叫“马来西亚,我的第二故乡”的项目,该国希望今后三年内每年退休居住签证的新增领取人数将达到3,000-3,500人。

虽然泰国政府没有实施类似的项目,但领取退休居住签证的人数仍在攀升。泰方官员称,2005年总共签发此类签证接近1,500份。目前2006年的数据尚未出炉,但他们说人数将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菲律宾也在加大力度吸引外国人退休后前来定居,该国还将这项工作列为了国家的工作重点。去年菲律宾接纳的海外退休人员增加了1,273人,这比前年接纳的海外退休人员总数多出了一倍。截至2006年底,该国的退休居住签证有效持有人数为5,183人(不包括家属签证)。

菲律宾退休组织(Philippine Retirement Inc.)会长厄内斯托•M•奥多内兹(Ernesto M. Ordonez)表示,希望到2015年时菲律宾接纳的海外退休者能达到一百万。该组织是一家非营利机构,致力于促进私人企业与菲律宾退休居住签证发放机关──菲律宾退休署(Philippine Retirement Authority)之间的合作。

有了如此雄心勃勃的目标,面对邻国的竞争,菲律宾采取了一套系统的措施来吸引海外退休者。此前,为了证明个人经济能力,菲律宾曾要求外国退休者在当地银行存入一笔数量不菲的保证金,而就在今年1月它将这笔资金的数额减少了一半。在此之前,泰国已宣布废除保证金制度,只要外国退休者能证明自己每月的退休金在两千美元左右,他们就不必像以往那样在当地银行存入保证金。菲律宾目前的规定是,如果退休者证明自己每月的退休金能达到八百美元或是夫妻二人每月的退休金能拿到一千美元,那么政府对于保证金的要求将降至一万美元,这涵盖了退休者本人以及其所有家属。

在最近这次降低保证金要求前,菲律宾已将保证金数额调低了百分之五十。菲律宾退休署市场部负责人罗瑞•莫吉亚(Lory Morgia)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海外退休定居人数在2006年大幅增长。

令这些东南亚国家感到欣喜的是,全球的退休人员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据总部设在加州的行业研究机构卫生保健联合所(Healthcare Coalition Institute)的数据,2006年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内地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为3.266亿。该组织还预计到2015时这一数字将增至4.256亿。另据日本全国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称,仅日本一地,今后三年中就有将近七百万人口步入花甲、成为退休队伍中的一员。
[---分页标志符---]
其实对东南亚国家来说,海外退休者的最大潜在来源地就是他们的亚洲邻国,房地产服务公司Knight Frank LLP驻伦敦的民居研究负责人莱姆•拜利(Liam Bailey)指出。他还说,大多数美国人和欧洲人通常会选择离家更近的地方,比如美国人会选择加勒比地区,欧洲人则倾向于南欧。拜利说,他们希望想回家的时候很方便就能回去,就近居住是出于便利的考虑。

同样的,多数亚洲人在退休后也不愿选择离家太远的地方。拜利说,虽然眼下还没有太多印度和中国的有钱人来东南亚购置他们的第二套房屋,但他们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马来西亚吸引海外退休人员项目的发言人莱•舍弗任(Lai Shevren)表示,马来西亚目前已经开始从日益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队伍中受益,该国最大的退休居住签证持有群体就来自中国内地,大约为两千人。她同时也指出,吸引中国内地居民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亲戚在马来西亚。

菲律宾的奥多内兹指出,即使该国只吸引到全球不足1%的退休人士前来定居,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他说,我们觉得每接收一个退休者就能创造出四个工作机会,比如女佣、厨师、司机、护士、帮工、理发师还有美容师。如果每名退休者平均每月开销一千美元的话,我们就能在每月增收10亿美元的同时创造出四百万个工作岗位。他补充说,这种措施还有助于改变菲律宾的人才外流现象。菲律宾国内医生护士等人才的外流状况已令政府感到头疼。

澳大利亚常常被认为是退休后的好去处,但该国包括签证所需保证金在内的一系列移民限制远比东南亚国家要严格。

当然,退休这个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含义,退休者的年龄和家庭状况也不尽相同,既有60来岁的单身汉,也有父母50多岁、孩子正在上学的家庭。有的希望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有的则希望有更多选择,在不同地方换着住。

Tam的家拿香港商人John Tam来说吧,虽然他拿到了泰国的退休居住签证,但这位58岁的、处于半退休状态的公司老总却打算每年只在那儿待三四个月。大概两年半前他在普吉岛买了幢别墅,当时既是为退休生活作打算也是出于投资的考虑。如今他与妻子──56岁的玛达丽娜(Magdalena)往返于他们在亚洲的各个居所之间,他们安家的地方既有安宁平静的普吉岛,也有充满活力的上海,既在文化历史底蕴浓厚的北京和武汉,也在美食佳肴丰盛的曼谷,当然,还有香港。

Tam说他要把时间打散,不想老呆在同一个地方。他还说自己已习惯了各处跑,所以在不同的地方买房无论是现在还是退休之后都可以方便他随时到各处走走。Tam打算在他60岁的时候就告别电子元件销售生意。

Tam不愿透露普吉岛别墅的买价,但普吉岛的一位房产经纪人说,过去五年里当地房价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因此她估计Tam的房子现在也许可以卖到200万美元。(2004年的海啸曾毁坏了普吉岛上的部分建筑,但Tam说他的别墅地势较高而且前面还有一些起天然屏障作用的岛屿;理查兹夫妇在普吉岛居住的地区也基本未受到海啸的破坏。)

托马森(Thomson)夫妇也打算再买一处房子,享受不同的生活。他们刚刚在位于马尼拉西北方、曾是美国海军基地的菲律宾苏比克湾(Subic Bay)买了一套公寓,打算退休后来这儿生活。二人上世纪60年代在此相识,当时托马森先生还是一名美国海军士兵。如今在阿拉斯加生活了30年后,60岁的丈夫比利(Billy)已经割舍不下在那里钓大麻哈鱼的乐趣了。于是这对夫妻决定每年在阿拉斯加待半年,剩下的半年就去菲律宾享受温暖的气候。比利这回可以尽情地游泳、潜水和跳水了,而妻子玛丽塔(Marita)也可以回娘家看看。
[---分页标志符---]
菲律宾政府还将目标投向了那些现已定居美国、但正慢慢到了退休年龄的菲律宾人,希望把他们重新吸引回来。现年63岁的帕皮托•拉基尼(Pepito Raguini)和62岁的芬那•拉基尼(Fina Raguini)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在菲律宾长大,但长期居住在美国,女方是护士,男方则在美国海军工作。两年前他们在苏比克假日别墅区(Subic Holiday Villas)买了一套双卧室的住房,在这之前他们的一个亲戚也买了一套。如今他们一年要去两回菲律宾,每次都要待上两三个月,其余时间则在弗吉尼亚州的弗吉尼亚海滩(Virginia Beach)度过,那里的房子很宽敞。

Robinsons Land Corp.的休闲及退休项目助理副总裁约翰•M•瑞亚(John M. Reyna)指出,他们的公寓买主至少有一半都是旅美菲律宾人。苏比克假日别墅区开发商、Starland Properties Inc.也透露,他们超过80%的买家也都是来往于两国间的菲裔美国人。

有些人希望移居的时间能更长一些。韩国人Lee Hyeung Seock的内科医生建议他少接触首尔的污染空气,因为这不利于他肺病的恢复。于是这位现年50岁、退休前曾是名女装出口商的韩国人去年9月申请了马来西亚退休居住签证,随后便举家迁往吉隆坡。那里不仅有新鲜的空气,能让10岁大的儿子去美式学校念书也成为他的额外收获,因为韩国的国际学校数量十分有限。

而对于65岁的Kiyoshi Shiraiwa和59岁的妻子Yoko来说,马来西亚退休生活带来的额外好处就要算是高尔夫了。他们每个人每年只花425美元就成为了Kelab Golf Perkhidmatan Awam的会员。这是一家豪华乡间俱乐部,离夫妇俩在吉隆坡的公寓只有10分钟车程。他们说要是在东京,同等条件的会员费可能有这10倍之多,而且车程可能也长达90分钟。Yoko Shiraiwa说,他们每周打两次高尔夫,说这话时她脸上仍是一副不敢相信的神情。

Shiraiwa夫妇租住的公寓物美价廉,泳池、网球场、健身房一应俱全,每月才要575美元。他们估计类似装备的公寓要是在东京,租金大概都不止1,700美元。此外,公寓的便捷之处还在于周边的娱乐休闲场所离家都不是很远,包括一些日式餐馆。Shiraiwa太太笑着说,这儿就像是个小东京。

杰克•西蒙(Jack Simon)是佛罗里达州的一位退休游泳教练,他最终选择了位于马来西亚西北海岸的槟榔屿(Penang)作为自己的退休定居地。今年68岁的西蒙单身一人,由于会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他曾打算在墨西哥、厄瓜多尔、乌拉圭、智利这些离家较近的地方安家。但几年前他到马来西亚参加一个工作会议期间曾前往槟榔屿,当时他立刻就被那里的美食和气候所吸引了,当地人的友好以及那里的低生活成本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蒙说即使是对他这种主要靠社保金生活的人来说,槟榔屿的生活成本也真是“便宜得不可思议”。他的双卧双卫公寓不仅租金便宜(每月约350美元),而且环境宜人,窗外便是安达曼海,热带丛林也环绕四周。他经常和朋友打高尔夫,也常常在外就餐(一周四五次),还雇了名清洁工每周来他家打扫一次卫生。

西蒙说,所有这一切加起来,他每月的生活费还不到1,500美元。他说就这样的生活开支而言他绝不可能在佛罗里达海岸享受到现在的生活方式。

他还说,良好的医疗保健条件也是促使他定居槟榔屿的原因之一。来这儿不久,他就因脊椎问题在当地私人医院Island Hospital接受了一次大的外科手术,后来又因前列腺问题做了一个小的外科手术。西蒙说,这里的医疗条件是一流的。他说他没有参加当地的医疗保险,所以用现金结帐,两次手术费加上住院费和24小时护理费总共才不到一万美元。相比之下,他说虽然自己在美国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可由政府买单,但如果上述两次经历发生在美国,那么他自掏腰包的部分可能仍要比在马来西亚高出一两倍。

槟榔屿的低开销也吸引了63岁的Takeshi Yano和妻子Junko来到此地。这位退休前曾从事化妆品进口生意的东京人说,仅靠退休金在日本过活太难太难了,所以人们退休后便来到这儿。

Takeshi Yano说,他们决定来槟榔屿时不认识这里的任何人。他每月大概能拿到2,000-2,500美元的政府退休金,根据汇率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他说他曾经想去欧洲或是美国,但有一点,在那里他们能靠退休金来维系生活吗?

他说,在槟榔屿他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月花450美元左右租上一套能欣赏到海景的三卧室公寓,每周打一次高尔夫球,和退休来此的日本老乡、异乡朋友或是当地人一起走动走动,这就是他们在槟榔屿的悠闲生活。

然而对有些人而言,全新生活方式带来的好处却不能与失去熟悉生活圈子所造成的损失相比,有些得不偿失。Takeshi Yano说,他认识的有些人在来槟榔屿几个月后就回到了日本,因为他们无法适应,他们不会说当地通用语英语,自己也没有车。他说,槟榔屿的交通对步行者来说不太方便,而且出租车数量也有限。他抱怨说,出租车司机发现乘客是日本人时往往会要高价宰他们。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让部分海外游客感到很难适应,如季节性更替不明显、时而造访的酷暑和潮湿以及与家人和朋友相距太远等。另外,安全问题也是令那些来此安家的外国退休者感到忧虑的一大因素。

Mikio的家53岁的Mikio Mori退休前就职于一家日本石油公司,在选择退休定居地时他和42岁的妻子Etsuko曾考虑过菲律宾,但Mori先生却说他们担心自己在菲律宾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尽管菲律宾官员承认该国在安全方面名声不佳,但他们说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由于Mori夫妇在泰国有语言障碍,因此他们最终选择了吉隆坡。他们的公寓在一座摩天大楼里,窗外可以欣赏到双子塔(Petronas Twin Towers)。

再有就是保险问题。由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通常不覆盖外国退休居民,因此如果他们不加入当地私人保险体系的话,产生医疗费用时就得自己拿现金买单,而假如你已年过60,投保私人保险公司就会很困难。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之初定居泰国的理查兹夫妇。这对81岁的丈夫和79岁的妻子相信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结婚59年来,他们只在英国待了五年,其余时间都是在国外度过的。去年11月他们刚刚搬进了自己的别墅,正逐步适应着普吉岛的生活。理查兹先生说,除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每年都要续签一回泰国退休居住签证,他几乎没什么可抱怨的。

他说,这里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安享晚年的理想之地,我们在这儿安家一点儿也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