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创新气质模糊、分工更细、竞争更激烈、风险也更大的主流商业世界,正装文化卷土重来

新保守主义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7年11月下 总第145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念小山  |  阅读:

“在非洲坦噶尼喀湖岸边的浅水塘里,生活着一种小鱼。其中普通雄鱼的颜色是和雌鱼一样的褐灰色。然而,一旦某条雄鱼通过“个人奋斗”征服了同类而成为这一群鱼的统领,奇特的变化便发生了:这条雄鱼的身体在一瞬间变成了鲜黄色或蓝色,在它背脊的尖端还添加了引人注目的鲜红色,就像正装出席豪华晚宴的男人的双排扣西服上衣口袋里露出的彩色丝帕。”这是一本畅销书中对“外观”与“本领”关系所作的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

在西方商业社会,正装和便装数十年内的彼此转换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严肃整齐的正装和领带装束从来就是男人的成功标志,随着时代演进,厌倦了沉闷单调的现代都市人让便装走进了办公室。

风水轮流转,当沙滩短裤和露趾拖鞋这些疯狂元素被“星期五便装”兼并吸收之后,随着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市场不景气,人们开始重新考虑穿着对个人形象和前途的“影响”——正装文化终于迎来师出有名的“绝地反攻“之日。

正装“不正”

最早把自己从西服中解放出来,勇举便装大旗的是硅谷人。1980年代,从学院走出来的那一群“技术人”为了能吸引打扮颇为庄重的投资人,不得不向那群代表着金钱和权力的商业人物靠拢——即使不愿意,他们还是系上领带,套上直束腰板的西装外套,煞有介事地参加路演和各种说明会以博取认同感。

实际上,这些技术天才们很快就将这种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主流文化“改良”了,他们最终创造了1990年代硅谷人的新装束──“商务休闲装”──盖过耳朵的长发,西装外套搭配牛仔裤和球鞋,手持鲜艳的公文包。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这种 “硅谷制服”成了许多科技人的标志。至今,那些已经成为成功人士的老一辈技术人都还流露着硅谷作派──苹果的乔布斯只穿高领毛衣和牛仔裤,比尔·盖茨的领带常常是歪的,他们身上始终流淌着工程师和创新文化的血液。

在商业界,休闲装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崛起而开始大规模扩散:许多传统行业的人为了和新科技沾亲带故,也学着硅谷人用“商务休闲装”打扮自己。互联网刚刚商业化的1994年,英国西装的销量比两年前下降了15%,时装界人士开始意识到,越来越多的男士不想再遵循上班服的“游戏规则”。他们包装和表达自我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一家银行首先废除了职员穿西装上班的规定。他们借此宣称:我们是正统,但对新生事物是开放的。到了1995年,老牌科技企业,比如IBM,终于也不再对雇员的办公室衣着作出规定——随后,美国80%的公司都实行了“周五便装”政策。

“星期五便装”可能是20世纪男装领域最具创意的词条之一,它标志着办公室便装运动的兴起。最初,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只允许雇员星期五穿便装,最后,许多公司干脆容许员工一年到头都可穿便装上班。由于衣着舒适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更高,因此“星期五便装”成为了每日可穿的类型。在美国,员工超过5000人的大公司里,明文规定工作日超过一半都可穿便装上班。“星期五便装”政策受到了大多数员工的欢迎。他们认为,穿便装上班不但可以大大节约在服装上的开支,还缩小了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鸿沟。

但是,正装文化在西方社会的根基之深远超乎西方人自己的预料。因为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强势地位,正装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世界通行的文化代言人——拒穿西装可能成为反对主流文化的象征。某家荷兰银行把着装记入绩效考核里;香港则在《议事规则》第42条中明文规定:“议员进出立法会会场,在衣饰及举止上须保持庄重”,大多数议员都会穿着西装或套装裙出席以应付这条议事规定。即便在自诩自由、个性至上的美国,所有的公司和机构在15年前也都毫无例外地对员工的服饰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除去形而上的层面外,显然,对正装“妥协”还有更加现实的好处:多数管理层认为,员工穿着讲究得体,能反映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看重。有野心的雇员往往都会注意自己的穿着,试图给上司或者顾客留下好印象。随着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市场不景气,1990年代后的便装文化尽管动摇了传统商业文化,但经过几十年的尝试,西方商界的人们慢慢发现,正装文化正在卷土重来。

“便装”不便

“我看到传统商务着装的趋势在回潮,”美国服饰界大亨马葛瑞夫成衣集团董事长盖瑞伯帝说,“经历了狂热的自我表达以后,人们愈来愈需要更正式和传统的服饰帮助他们显得更稳健。”

高档写字楼向“便装”打开大门后,对“星期五便装”的质疑和争论就一直不断。为此,互联网著名的求职网站Monster还给出了一些关于“星期五便装”的适当建议:“看起来还是要很专业,但可以严肃中带点轻松……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庄重而干净。”对于多数人来说,凸显个性和追求舒适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发生许多光怪陆离的事:女雇员穿着超短裙、类似比基尼泳装的“性感衫”出现在公司里;男主管则身着运动服和沙滩裤在会议室露面;自以为是的“硬汉”们身穿登山服、操作间工作服出入客户办公室,要不就是身穿短裤、滑板装、满脸胡须、脚踏拖鞋或凉鞋。不少员工私下认为,所谓的穿着随便不会给老板留下坏印象的想法,基本是自欺欺人——谁要想承担更重要的职责,挣更多的薪水,就不能过分“随便”。

归根结底,正装文化正借着全球那些渴望成功和气质四平八稳的中产阶级的兴起而卷土重来。时代更迭,充满技术创新精神的1990年代已经让位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后者是一个分工更细,竞争环境更为恶劣的世界——在这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将逐渐让位为平庸的主流文化。便装文化并未完全消失。纽约著名服装设计师兼服装咨询专家杜曼女士指出:喜欢穿便装的人应买式样较新、做工精细的便装,要想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就应在穿着风格上保持一致。不要头天穿西装,第二天却穿起飘飘的束腰长裙。她还告诫上班族,便装的式样不能太时髦,也不能太露——实际上太显个性的服装在办公室里并不适宜。换言之,穿便装绝对不能随便到目中无人,甚至肆无忌惮的地步。

如果不知道“便装”的“下限”在哪里,保险的办法还是要穿得讲究些。这种折中多少显得有些可悲——这意味着19801990年代那个人们梦想用高新技术改变世界的年代的终结,现实中的探险变成了消遣的肥皂剧,稍嫌平庸、保守和讲究质量的中产阶级主流世界观已经席卷全球。大势所趋,美国国际棉花协会提供的建议是:简单的款式、色彩搭配以不同的质地,能够使着装在休闲中透露出专业的气质。运动衫、运动鞋、度假服装、短裤等固然能让人感觉舒服和自由,但还是留给自己或者周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