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门铁克公司大中国区总裁吴锡源的个人管理方法论
事半功倍
赛门铁克公司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吴锡源近期增多了从北京到成都的往返次数。作为全球第四大独立软件公司在华的最高负责人,他必须在北京的总部不断和客户沟通拜访以了解市场,又要随时掌握公司在成都的最新情况——3月12日,赛门铁克在成都成立了第二家研发中心,该中心被全球CEO寄予厚望,认为可能发展成公司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而就在同一天,华为与赛门铁克合资成立的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成都举行揭牌仪式,正式进入运营阶段。
尽管看起来忙了很多,但吴锡源依然坚持自己数十年职业生涯积累下来的个人管理方法论,比如注重晚上睡觉前的静思,在工作时尊重流程,并适当放权,让下属发挥创造力,“如果全公司只有我一个脑袋,那这个公司是没有成长动力的”,他说。
吴锡源合理利用零碎时间来实现个人管理的窍门之一:睡觉前处理掉所有的电子邮件,以及在上班路上处理部分公务
七点之前我就起床了,当然一定要吃早餐,然后上班。因为我家住得比较远,靠近机场,路上的交通时间我可以找同事谈事情、问候。到公司以后,我先思考一下今天做什么,因为我头天晚上已经把所有的电子邮件都处理好了,因此会有目的性。安排好以后,再开始看邮件,该回的回,该打电话的打电话。一般来说,我的行程通常都是事先排好的,我不会是当天安排(很少有这种情况)。我的行程同时都是很规范的,你随时都可以看我的行程安排。我一天的时间几乎都非常忙,少则五个会,多则十个会。所以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拜访客户或者是解决客户的问题上面。
如果把时间分成比例,吴认为可以分为35∶25∶25∶15,这些都是和生意相关,也是吴进行个人管理的另一个窍门和心得
35%是拜访客户的时间,主要是谈项目、拜访客户的高层、跟我销售老总沟通、谈这些数字怎么样、项目怎么样。第二个25%是解决客户的问题,或者是跟客户建立关系。这里面的35%比较短线,25%比较长线。第三个25%就是解决员工的问题,跟客户、跟员工了解一下他们最近状况怎么样,有什么问题要解决,或者是思考一下这个员工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去提高高度,等等。最后的15%是思考怎样把我们的流程简化及优化。这就是公司内部管理流程。
流程,这样在一个公司里似乎是最司空见惯的规章制度,吴认为要处理好,实际很难,但一旦让流程真正发挥作用,就往往能事半功倍
我有一个特性,一遇到什么事情,就想怎么可以做得更好。举一个例子,赛门铁克很多产品到国内来卖,都是要经过公安部的认可。但我们公司有七八个部门在参与此事,搞得很复杂,花了太多时间在内部、外部沟通上。这个流程往往需要一个礼拜,但如果我不要那么多的相关人员,只要一个“拥有者”,这个人可以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把整件事情用最小的资源做完。现在可能三天左右就能完成。对于这个“拥有者”,我给他放权——权力给了他,责任也相应由他承担。如果他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他会告诉我,我会全力支持。
很多高管每天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会议上,接下来的执行怎么解决?吴锡源有自己的答案
会一定要议,议一定要决,决要有行,行要有果。执行力第一,一定要流程来配合,去确定会议的议、决会被执行。第二,要确保有执行力,必须要有纪律。议要决,决而行,行要有果,比如我下个礼拜会回来再跟我刚才讨论的那边的负责人谈,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进展是不是很顺利,需要我做什么。这种纪律要有,这样才能有执行力。
万一出现一些问题,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什么时候去做“Plan B”或者直接去解决问题?
我们每个阶段都会作评估,如果做不到,会思考为什么做不到。是我们当时定的目标太高,还是我们做法有问题,或者是我们后退了,还是我们根本被分心,或者说这已经不再是我们的目标了,还是我们方向有问题,切入的方式有问题,等等。所以一定要多思考。
我常常会跟我的人谈,你不要只是反映情况,还要有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建议、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如果全公司只有我这样一个脑袋,那这个公司是没有成长动力的。所以我希望员工的思考能力很重要,遇到问题,先思考一下这是不是真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哪种方法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
如果确定要一起去解决某个问题的话,适当的放权是必要的。吴不仅如此实践,而且也驱动下属多进行思考
我通常会让下属自己去解决问题,要他们先思考,然后讲给我听。我再看他有什么思考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是有盲点的地方,我提供我的建议给他,然后再训练他思考。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每个人思考的能力就很强,执行力就很强。这就像纪律一样,团队的纪律要日复一日的培养。每一天你都慢慢训练这种思考模式,你就会越来越强。整个团队的核心价值,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就会很强。
让下属多思考的人,自己也一定是个喜欢常反思的人
因为我是信佛的,所以我每天会静坐。然后再睡。我在静坐的时候就放松自己,有时候我会回想这一天我做了哪些事,也会想一下假如重新来过的话我会不会做得更好。这样能给我更多反省的空间,让自己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做得更好。